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乐宁;孟庆军;张立藩;马进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下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紧张素受体mRNA表达是否发生变化. 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SUS)与同步对照组(CON),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比较模拟失重下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紧张素两型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大鼠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及股动脉组织均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AT1a,AT1b及AT2受体mRNA的表达;而基底动脉组织则只有AT1a和AT1b mRNA的表达.模拟失重4周大鼠颈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及基底动脉组织AngⅡ的AT1a、AT1b和AT2受体mRNA的表达,较对照大鼠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引起大鼠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可能不是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变化实现的.

  • 模拟失重大鼠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原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暴军香;孟庆军;张乐宁;张立藩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蛋白表达改变是否参与模拟失重所致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的分化性适应过程. 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对动脉血管的影响.用Western 印迹分析比较4周模拟失重(SUS)组与同步对照(CON)组大鼠基底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组织AGT及AT1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CON组相比,SUS组大鼠基底动脉组织AGT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在颈总动脉组织呈增高趋势,而在股动脉与肠系膜动脉组织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别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CON组相比,SUS组大鼠基底动脉组织AT1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在颈总动脉组织未见显著变化,而在股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组织则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脑动脉与后身动脉血管组织的AGT和AT1蛋白表达发生增高与降低的分化性改变,提示血管组织的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失重引起的动脉血管分化性适应中可能发挥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 大鼠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表达的实时PCR定量分析

    作者:暴军香;赵锦荣;白玉杰;张立藩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低丰度mRNA表达的实时PCR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检测模拟失重大鼠基底和股动脉血管组织AGT mRNA的表达.方法:提取8周模拟失重(SUS)与对照组(CON)大鼠血管组织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后,对目的基因AGT与内参照基因GAPDH的mRNA进行实时PCR分析.应用TaqMan-MGB探针,测出上述mRNA实时PCR反应的放大效率(E)及阈循环数Ct,再依据一定数学模型由E与Ct得出经GAPDH归一化的AGT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相比,SUS大鼠基底动脉组织AGT mRNA表达增加240%,而股动脉组织则降低66%.结论:本工作为定量检测大鼠血管组织低丰度mRNA表达提示了一种特异、灵敏、精确、重复性好的简便方法.

  • 依那普利对SHR肾皮质RAS系统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小苹;郭冀珍;高平进;朱鼎良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以及分别用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干预治疗后检测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局部RAS组分在SHR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ACEI对局部RAS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分别对服用依那普利SHR和对照组各6例,以及11例服药WKY组和9例对照组的肾皮质中ACE和AT1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ACE和AngⅡ进行生化检测.结果发现SHR服药组肾皮质中ACE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T1mRNA表达在SHR服药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在未服药对照组中SHR肾皮质ACE和AT1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WKY组(两组P<0.05).同时发现各组大鼠外周血ACE和AngⅡ生化数值与组织中相应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中RAS组分可能与SHR发病有关,ACEI可影响局部RAS的作用,而外周血ACE和AT1水平均不能反映这种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局部RAS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 模拟失重致大鼠弹力型大动脉血管区域特异性重塑及其重力性对抗措施

    作者:高放;程九华;薛军辉;白云刚;陈名声;黄威权;黄静;武胜昔;韩海潮;张立藩

    为阐明失重致大动脉区域特异性重塑的特点和重力性对抗措施的机理,我们进行了整体与血管培养实验研究.整体实验:以大鼠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4周(SUS组),以1 h/d恢复站立体位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S+D组),并设同步对照组(CON).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大动脉血管(颈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重塑影响及对抗措施的效果;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原位杂交及实时PCR等方法检测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o)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的蛋白与基因表达变化,以揭示血管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loc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L-RAS)是否参与调节.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SUS组颈总动脉与腹主动脉近管腔的平滑肌层分别发生肥厚与萎缩变化;Ao与AT1R表达分别上调和下调.但在S+D组,上述适应性变化可被完全防止.血管培养实验:本文建立了可以控制流量、压力的血管培养系统,并得到下述结果.在高压(150 mmHg)下培养颈总动脉3d,可引起平滑肌层c-纤维粘连蛋白表达增强,且以靠近管腔的肌层为显著;培养液Ang Ⅱ的生成量也增多;但如在3d灌流期间,每天有4或1h使灌流压降至0或80mmHg,则上述改变即可被完全防止.以上结果支持我们的假说:跨壁压分布变化是失重引起动脉区域性重塑的始动原因;但每日只要短时间使其恢复常态,血管重塑及L-RAS的变化即可被完全防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