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绍俊(综述);李桂生(审校)

    药物遗传基因组学是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伊立替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成分SN38后主要经UGT1A1解毒成SN38G排出体外。UGT1A1发生*28或*6突变后功能下降,需减少伊立替康剂量以避免毒副反应。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I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毒性和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兴胜;林琳;张苗苗;郝学志;王子平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01-01-2012-12-31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其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后CR 3例,PR 32例,SD 4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73.0%,疾病控制率为81.3%.主要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贫血29例,血小板减少14例,恶心呕吐38例,迟发性腹泻26例,便秘15例,脱发5例,乏力38例,转氨酶升高14例,心电图异常9例.UGT1A1* 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TA6/6野生型基因34例,TA6/7杂合突变型基因11例,TA7/7纯合突变型基因3例;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G/G野生型基因33例,A/G杂合突变型基因13例,A/A纯合突变型基因2例.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UGT1A1突变型基因可增加患者发生迟发性腹泻的风险,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T1A1* 28、UGT1A1*6、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同时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存在影响.结论:UGT1A1突变基因对患者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为临床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提供依据,对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相关性

    作者:孙建;姜婷;田宇;毛於安

    目的:评价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118例及汉族结肠癌患者100例,采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记录维吾尔族和汉族结肠癌患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腹泻及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18例维吾尔族患者中TA6/6野生型24例(20.3%),TA6/7杂合型25例(21.2%),TA7/7纯合型69例(58.5%);100例汉族结肠癌患者中TA6/6野生型45例(45.0%),TA6/7杂合型33例(33.0%),TA7/7纯合型22例(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91,P<0.05).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中,TA6/6、TA6/7和TA7/7各基因型发生Ⅲ度以上腹泻者分别为5例(20.8%)、7例(28.0%)和45例(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85,P<0.05);发生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3例(12.5%)、4例(16.0%)和12例(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6,P>0.05).结论:UGT1A1*28纯合基因型TA7/7在维吾尔族结肠癌患者中分布较高,接受伊立替康化疗后腹泻发生风险增加,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辅助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

    作者:苏洋

    探索特殊化疗药物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以及毒性相关标志物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及其组合,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临床疗效及安全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UGT1A1多态性与小细胞肺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李玉;杨成喜

    目的 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IP方案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54例,焦磷酸测序法测定UGT1 A1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4例中,UGT1A1*28基因多态性分布:野生型(TA6/6)42例,杂合突变型(TA6/7) 10例,纯合突变型(TA7/7)2例;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野生型(G/G)41例,杂合突变型(A/G)8例,纯合突变型(A/A)5例.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UGT1A1突变型基因可增加患者发生迟发型腹泻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无明显影响.结论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发生不良反应有关,但与其临床疗效无关.

  • Gilbert综合征及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莹乔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类遗传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排除肝胆疾病及溶血情况下出现的间歇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UGT1A1基因多态性导致UGT1的活性降低是Gilbert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Gilbert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为排他性诊断,结合基因检测,可避免有创性特殊检查,如肝活检及经内镜胆管造影术.另外,Gilbert综合征及UGT1A1基因多态性在多种疾病发病和药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影响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章主要就Gilber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预后以及UGT1A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发病和药物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UGT1A1、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晓青;陆彦霓;SHEN Li-da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抗瘤谱广、临床应用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的剂量限制性毒性(迟发性腹泻和骨髓抑制)常常影响其临床应用.近年来,由基因多态性指导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成为热点,有研究指出UGTlA1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参与了CPT-11代谢及转运.全文就UGTlA1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CPT-11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小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重度黄疸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引起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较多,病因以溶血及感染为多见,其中不明原因也占一定比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是胆红素代谢的关键酶,不明原因黄疸与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UGT1A1酶活性不同程度减低有关,导致新生儿迁延性黄疸.文章对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 A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作综述.

  • 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梅丹;陆俊国;顾海娟;郭小红;徐艳艳;倪美鑫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的特点与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肿瘤患者信息,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原发灶部位、伊立替康剂量、UGT1A1基因多态性等临床特征与腹泻发生率、腹泻严重程度的关系,总结伊立替康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75例使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05例,女性70例,腹泻发生率为25.7% (45/175),其中早发性腹泻7例(4.0%),迟发性腹泻38例(21.7%);轻中度腹泻(Ⅰ ~ Ⅱ级)36例(20.6%),严重腹泻(Ⅲ~ⅣV级)9例(5.1%).严重腹泻均为迟发性腹泻,发生于给药后5~14 d.高龄(≥65岁)是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2);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时严重腹泻发生率为17.0%(8/47),高于FOLFIRI方案(P=0.003);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的严重腹泻率为40% (4/10),高于联合其他铂类,但无统计学差异(P=0.22);患者性别、烟酒史、原发灶部位、伊立替康剂量、UGT1A1基因多态性对腹泻发生率和发生的严重程度无影响.结论:高龄(≥65岁)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时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时需警惕严重腹泻的发生.

  • 伊立替康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印亚双;王培香;段京莉

    目的:系统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与Cochrane图书馆,收集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合计2408例患者.UGT1A1*28基因型分为野生型TA 6/6(UGT1A1*1/*1)和突变型TA 6/7(UGT1A1*1/*28)、TA 7/7(UGT1A1*28/*28),UGT1A1*6基因型分为野生型GG和突变型GA、AA.Meta分析结果显示,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1.92,95%CI(1.52,2.44),P<0.001;UGT1A1*6:OR=2.49,95%CI(1.46,4.26),P<0.001];伊立替康中、高剂量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2.06,95%CI(1.57,2.70),P<0.001);UGT1A1*6:OR=1.92,95%CI(1.35,2.74),P<0.001];而伊立替康低剂量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型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野生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GT1A1*28:OR=1.20,95%CI(0.70,2.08),P=0.51;UGT1A1*6:OR=3.19,95%CI(0.85,11.89),P=0.08].结论:伊立替康的中、高剂量使用时,UGT1A1*28和UGT1A1*6突变基因会增加肿瘤患者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但在低剂量时,基因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无明确的相关性.

  • 重庆地区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小琴;王永明;华子瑜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33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根据病因明确及换血与否分别分组为病因明确组,病因不明组;换血组、非换血组.提取患儿血DNA,PCR扩增包括UGT1A1启动子区域、编码区第1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区域并测序,运用二分类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结果:病因明确210例,病因不明120例;换血组213例,非换血组117例.211G>A总突变率、纯合突变率、杂合突变率在病因明确组分别为38.6%、6.2%、32.4%;病因不明组分别为49.2%、11.7%、37.5%,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病因明确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UGT1A1基因211G>A突变对病因不明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及换血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的OR值(95%CI)分别为1.54(3.083~8.108)和2.64(1.278~4.508).结论:重庆地区足月新生儿病因不明高未结合胆红素症可能与UGT1A1基因211G>A突变相关.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铁志;张合林;王娜;高少林;张旭

    目的 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伊立替康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抽取外周血检测UGT1A1多态性,记录患者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顾模型探讨I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2例患者中UGT1A1* 28共有3个基因类型,分别为TA6/6 89例、TA6/7 26例、TA7/7 7例;UGT1A1*6的3个基因型分别为G/G 76例、A/G 37例、A/A 9例,各基因型化疗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 28基因型为TA6/7的患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概率为65.4%,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的概率为65.4%,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N分期(P=0.014)、年龄(P=0.04)、UGT1A1* 28(TA6/7)(P=0.012)是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GT1A1* 28与伊立替康化疗毒副作用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 利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韦小兰;骆子义;邬宇美;车芳;刘雪梅;刘凡

    目的 利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探讨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165例(总胆红素≥257μmol/L)及对照组150例(总胆红素<257μmol/L),提取全血DNA,选取UGT1A1基因常见的四个突变位点,启动子的A(TA)7TAA盒以及编码区Pro229Gln、Try486Asp、Gly71Arg,合成引物及探针,对样本进行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采集荧光,对PCR检测阳性结果的样本回收提纯,送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A(TA)7TAA突变在高胆红素血症及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7.8%、23.3%,Gly71Arg位点突变在高胆红素血症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2.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y486Asp及Pro229Gln点突变在两组检出率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在高胆红素血症组Gly71Arg纯合子突变者胆红素水平比杂合子突变及野生型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方便高效、经济准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Gly71Arg突变有关.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日铭;汪佼佼;曲秀娟;曲晶磊;刘云鹏;刘静

    目的 明确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关系,探讨UGT1A1基因突变型患者减量应用伊立替康与UGT1A1野生型患者应用标准剂量伊立替康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本院肿瘤内科并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及与伊立替康剂量强度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总计132例胃肠肿瘤患者被纳入分析.UGT1A1*28基因突变患者Ⅲ~Ⅳ度延迟性腹泻发生风险高于UGT1A1*6基因突变患者(P=0.04),UGT1A1*28不同基因型患者延迟性腹泻发生风险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UGT1A1*6不同基因型患者延迟性腹泻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78).UGT1A1*6基因突变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高于UGT1A1*28基因突变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8).UGT1A1基因不同亚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的剂量强度不同,突变型患者周剂量强度低于野生型患者,但治疗后不同亚型患者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 0.05).结论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导致的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UGT1A1基因突变型患者减量应用伊立替康与野生型患者应用标准剂量伊立替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