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B细胞刺激因子及C3d结合型供者特异性抗体在肾移植术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博涵;杨晓勇;钱小松;张希诺;刘航;王玮;胡小鹏;张小东

    目的 观察血清B细胞刺激因子(BAFF)与C3d结合型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肾移植术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09例受者资料,观察术后3年慢性AMR发生情况.病理诊断为慢性AMR的患者,留取诊断时刻静脉血5 mL;同时留取与慢性AMR患者同期行肾移植术、未发生慢性AMR的受者血样.检测血清BAFF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DSA,PRA强阳性和DSA阳性者检测血清C3d结合型DSA.绘制BAFF和C3d结合型DS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9例肾移植受者中,共19例病理诊断为慢性AMR,血样平均留取时间为术后(28±7)个月,同期手术且未出现慢性AMR的32例受者血样留取时间为术后(27±5)个月.慢性AMR患者和同期手术的非慢性AMR患者DSA阳性比例、C3d结合型DSA阳性比例和BAFF值分别为52.6%(10/19)和15.6%(5/32)、26.3%(5/19)和3.1%(1/32)、(2070±825)pg/mL和(790±2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6.18,t=23.745,P均<0.05),PRA阳性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BAFF和C3d结合型DSA诊断慢性AMR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和77%、79%和83%、0.62和06.0、0.78和0.79,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BAFF和C3d结合型DSA对诊断肾移植术后慢性AMR有一定价值,可作为高危患者诊断慢性AMR的辅助手段.

  • C4d和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侯鹏;季曙明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已经成为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C4d在管周毛细血管(PTC)部位沉积是肾移植体液免疫活跃的标志,单纯C4d阳性不能确诊为AMR,当临床上出现循环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病理特征和/或移植肾功能不全时必须考虑AMR.C4d和DSA检测阳性与移植物存活率下降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检测时就出现移植物功能不全者.本文主要围绕C4d和DSA检测在肾移植AMR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2014器官移植国际前沿热点及新进展:What's hot? What's new?

    作者:王祥慧

    2014年全球器官移植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国际移植大会(World Transplant Congress,WTC)于7月26至31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来自全球6 500余位器官移植及组织移植等相关领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本次盛会.1954年12月,美国外科医师Joseph Murry在同卵孪生兄弟间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将近60年过去了,目前各类成熟的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治疗脏器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挽救了无数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大会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3年统计资料,截止2012年末,全球主要器官移植累积总数达到1 396 738例,其中肾移植累积例数居首位,达966 286例.肝移植累积例数居第2位,达240 929例.移植数量第3位的心脏移植累积100 466例,肺移植累积39 727例,胰腺移植11 840例,小肠移植1 268例.

  • 硼替佐米对大鼠肾移植AM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耿文;丁翔;雷鹏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输血致敏法构建大鼠肾移植AMR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研究其对移植肾功能和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肾C4d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68表达以反映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 硼替佐米可以明显改善肾移植AMR大鼠移植肾功能(P<0.05),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硼替佐米显著降低大鼠肾移植AMR模型血清中IgM、IgG2b和IgG2c等DSA亚型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硼替佐米对肾移植AMR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受体DSA产生及减少移植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 肾移植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治疗的42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晓婷;范明齐;黄赤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肾移植术后早期经活检证实发生急性AMR的42例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为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20例);B组为硼替佐米(8例);C组为硼替佐米+西罗莫司(14例),将相关临床数据予以分析.结果 3组受者AMR均发生在术后9~27 d.治疗后B、C组的AMR逆转率均显著高于A组(100%与60.00%P=0.034,100%与60.00%,P=0.007),B、C组AMR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0%与41.67%,P=0.035,0%与41.67%,P=0.007).3组受者存活率均为100%.随访期内A组有1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B、C组均无移植肾功能丧失.B组在6月、1年、3年肾存活率均显著高于A组(100%与60.00%,P=0.034,100%与55.00%,P=0.021,100%与50.00%,P=0.013),C组在6个月、1年肾存活率均显著高于A组(100%与60.00%,P=0.007,100%与55.00%,P=0.003).B、C两组之间在AMR逆转率,AMR复发率,肾存活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3组感染发生率、高脂血症、骨髓抑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B、C组的腹泻发生率均高于A组(50.00%与0%,P=0.001,42.86%与0%,P=0.001),B组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25.00%与0%,P=0.02),与C组没有显著差异.3组在治疗后1年时间内,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所有受者均出现了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表现,A组PRA转阴率显著低于B、C组(10.00%与87.50%,P<0.001,10.00%与92.86%,P<0.001),B、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A组PRA复发率显著高于B、C组(85.00%与37.50%,P<0.001,85.00%与0%,P<0.001),B组显著高于C组(37.50%与0%,P=0.014).C组在治疗后3~12个月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 硼替佐米治疗移植术后早期AMR安全有效,联用西罗莫司可能对移植肾长期存活有益.

  •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结合C1q与移植肾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相关性分析

    作者:傅茜;王长希;何润钧;刘龙山;李军;黄俊琪;邓素雄;费继光;邱江

    目的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补体的激活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C1q结合型新生DSA与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随诊的肾移植受者经筛查、确认后,有51例受者术后有新生DSA.检测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分析DSA特异性、平均荧光强度(MFI)、DSA结合C1q的情况及移植肾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和组织病理表现,评估C1q结合型DSA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51例受者中每例产生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的数目为1~4个,多数为HLA-Ⅱ类抗体,抗体MFI值为(11 240±5 211),MFI范围为1 323~23 817,病理诊断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45例(88.2%,45/51).根据DSA的C1q结合检测结果,51例受者被分为两个组,C1q阳性DSA组与C1q阴性DSA组.C1q阳性DSA组中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96.4%,显著高于C1q阴性DSA组(78.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q阳性DSA组移植肾微血管炎和小管间质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6.4%、64.3%,分别显著高于C1q阴性DSA组(78.3%、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q阳性DSA组移植肾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的阳性率为78.6%,与C1q阴性DSA组的阳性率(4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nDSA-MFI值、移植肾功能及尿蛋白定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1q结合型DSA与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有较强的相关性,DSA结合C1q的检测无创伤,敏感性高,便于临床开展.

  • C1q结合的供者特异性抗体预测高致敏患者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作者:赵杰;宋文利;莫春柏;王智平;付迎欣;郑建明;冯刚;杨涛;吴长利

    目的 探讨术前C1q结合的供者特异性抗体(C1q+ DSA)预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术前存在高致敏状态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受者术前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和C1q+ DSA,并分析术前DSA和C1q+ DSA与术后早期AMR的关系.结果 术前DSA阳性者22例,其中12例为C1q+ DSA,10例发生AMR(包括3例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前DSA预测术后发生AMR的敏感性100%,特异性为40%,阳性预测值为45.5%,阴性预测值为100%;C1q+ DSA预测AM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100%.与DSA预测AMR相比,C1q+ DSA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 C1q+ DSA可以预测术后早期AMR的发生,术前区分补体结合的DSA和非补体结合的DSA,避开C1q阳性的抗HLA抗体能增加高致敏患者的移植机会,减少AMR的发生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