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二聚体升高临界值与腹部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郜永顺;闫西忠;黄晶晶;陈鹏;张云飞;樊晓金;孙建刚;王依明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升高在预测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239例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形成及变化情况,监测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收集恶性肿瘤、感染、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相关临床资料,统计下肢DVT形成及进展发生率,并分析D-二聚体升高与下肢DVT进展的关系.结果 术后出现下肢DVT患者97例,其中16.6% (16/97)出现血栓进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D-二聚体持续升高与血栓进展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术后D-二聚体持续升高是血栓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87 mg/L时血栓进展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术后D-二聚体持续升高>0.87 mg/L对于预测下肢DVT进展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预防肺灌洗后肌间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

    作者:杨丽;孙玉香;肖新宇;于学军

    回顾15000例大容量肺灌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肌间静脉血栓.术中、术后肢体长时间滞动,血液流动受阻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护士术中进行肢体按摩,术后鼓励患者运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治进展

    作者:陈翔;李亚亚;宋焕瑾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主要适用于有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失稳、关节增生变形,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1]. TKA是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关节假体代替患病膝关节功能,以达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乳腺癌术后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

    作者:程明;方宏才;魏远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腋下组织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相同手术治疗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差异;在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10 d后再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彩色多普勒检测指标PSV为(34.6±12.9) cm·s-1、EDV为(12.7±5.3)cm·s-1、TAMAX为(19.8±8.4) cm·S-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PI、R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APTT为(23.1±3.9)s、PT为(11.8±2.3)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FIB为(4.3±0.7) g· L-1、DD为(351.6±98.9) 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V、EDV、TAMAX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的PI、RI值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的Fib、DD值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妇科手术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超声诊断意义及漏诊分析

    作者:王昊;郑笑娟;邹曙东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妇科手术后临床确诊的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及超声随访情况.结果 51例临床确诊为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超声检查的早期确诊率>90%,其中单侧病变40例,包括右下肢22例,左下肢18例;双下肢病变3例;合并同侧主干血栓3例;漏诊5例.经过临床溶栓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血栓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血栓的形态、类型、位置、管腔阻塞情况、血流情况,对治疗效果可以行动态评估,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可重复检查的诊断方法.

  •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庞晶;杨远舰;杨梦;李婉芳;李研;程哲

    目的 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减少临床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伴发肺栓塞患者的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9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比较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及其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患者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91例,其中伴发肺栓塞5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OR:7.167,95%CI:1.953~26.296)、卧床≥3 d(OR:0.065,95%CI:0.006~0.664)、恶性肿瘤(OR:0.012,95%CI:0.001~0.296)为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伴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卧床≥3d、合并恶性肿瘤者伴发肺栓塞的风险较高,临床中需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 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时限疗效评价

    作者:刘林波;龚土平;胥润;张毅;李建;廖智杰

    目的:观察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凝治疗时限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57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时限的抗凝治疗,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7例患者中高风险患者103例,低风险患者54例,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时效抗凝的高风险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与低风险组(p<0.05).结论:低风险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短时效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且明显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时限疗效评价

    作者:刘林波;龚土平;胥润;张毅;李建;廖智杰

    目的:观察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凝治疗时限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57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时限的抗凝治疗,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7例患者中高风险患者103例,低风险患者54例,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时效抗凝的高风险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与低风险组(p<0.05).结论:低风险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短时效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且明显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