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作者:刘锡仪;刘浩宇

    目的 研究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导致骨质疏松是否一种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方法 新生SD大鼠(体重5.5~6.5 g)(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书编号:粤检证字:2002 A013号)166只(雌100只,雄66只)分成10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对照(NS)组和模型(MSG)组.10个实验组用同样造模方法,由经过训练的不同人员操作,在不同时间完成.模型组大鼠于出生后第1、3、5、7、9 d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4 g/ks B.w,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另设MSG毒性对照组,于70 d龄同法注射MSG.各实验组按照设定的取材时间,将实验动物称重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行全身灌注,取脑作下丘脑弓状核(ARC)冠状面切片,HE染色.取右侧胫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矢状面连续切片,胶原特殊染色,显示骨小梁结构.用图像分析仪对ARC和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减少66.3%(P<0.01);骨小梁面积百分数(Percent trabeculararea,%Tb·Ar)减少72.7%(P<0.01),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 减少 25.1%(P<0.05),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减少62.6%(P<0.0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 SP)增大259.7%(P<0.001),表明骨量显著减少,骨结构明显退变,发生明显骨质疏松.对照组和MSG毒性对照组的弓状核和骨组织无明显改变.结论 ①MSG大鼠骨组织的改变不是MSG 对骨组织的毒性作用所致;②MSG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导致骨质疏松,此模型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③此模型是由于损毁弓状核神经细胞,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减退和紊乱导致骨质疏松的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命名为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 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的特性

    作者:刘锡仪;刘浩宇

    目的 研究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的特性.方法 用雌性SD大鼠建立脑源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测其右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用XLA27153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_3、CD_4、CD_8和NK细胞的百分率(%).用~3H-TdR掺入法测定大鼠体外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生长素(GH)、雌二醇(E_2)和骨钙素(BGP)的含量.用酶法测定血脂,称体脂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代表骨形成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值显著降低: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L.PM),骨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BS,BFR/BV)分别降低了33.6%(P<0.01),25.5%(P<0.01),48.0%(P<0.01)和46.3%(P<0.01);(2)生长素(GH)、雌二醇(E_2)和骨钙素(BGP)的含量显著降低;(3)免疫功能下降:CD_3、CD_4、CD_8、CD_4/CD_8、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和体外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降低;(4)脂质代谢紊乱:TC,TG,LDL-C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体脂质量显著增加.结论 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脂质代谢功能减退和紊乱的低转换型骨质疏松.

  • 99Tc-MDP联合骨康灵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克加;赵国定;金慰芳;高建军;梅小刚;叶智卫;田英敏;严楚顺

    目的 “99Tc-MDP”结合“骨康灵”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模型的分析.方法 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购置实验兔49只,分为7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骨质疏松对照组)、C组(“99Tc-MDP”治疗组)、D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E组(“骨康灵”治疗组)、F组(“99Tc-MDP”联合“骨康灵”治疗组)、G组(“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康灵”治疗组).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制作兔骨质疏松模型,2次/每周,连续6周,以后骨质疏松模型继续维持“DX”肌肉注射,但剂量改为一次/周,直至试验结束.分别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疗程为16周.疗效评判指标:病理细胞学、骨形态计量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试验、X线摄片、CT摄片、核素骨骼显像ROI的比值、血清BALP、BGP检测.各治疗组试验数据统计结果与B组相比较,依次评判疗效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统计方法: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 治疗16周后的下一周对各组受试动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骨形态计量(121.595±33.445和65.280±21.907)、骨密度(股骨头、L4分别为0.309±0.015、0.298±0.017和0.238±0.011、0.233±0.015)、骨生物力学(股骨头、L4分别为404.433±43.655、698.380±77.520和269.437±40.595、349.350±57.288)、核素骨骼显像(4.126±0.643和6.734±0.458)、BALP(9.000±2.828和42.833±12.714)、BGP(0.105±0.0147和0.176±0.0263),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值均<0.01),病理细胞学显示B组实验兔骨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较明显的骨小梁断裂现象,而A组骨小梁排列规则、正常.但X线摄片和CT摄片比较差异不显著.证明本次实验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立.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方差分析示:形态计量统计值F=12.371;骨密度(股骨头的F=8.832,第四腰椎F=7.174);生物力学(股骨头F=10.548,第四腰椎F=22.737);核素骨骼显像F=24.830,BALP与BGP统计值分别为F=37.356和F=12.061,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1).以数据的疗效评判以F组改善明显,其次为C、G、D组,虽然E组在骨密度、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改善不明显,但在骨形态计量、核素骨骼扫描以及血清BALP、BGP略有改善.结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以“99Tc-MDP”联合“骨康灵”治疗疗效更明显.可能与合适的中西医配伍、“99Tc-MDP”在人体内具有保护过氧化歧酶(SOD)的活力,抑制了诱导单核破骨细胞前体分化,降低了骨钙流失和“骨康灵”的益气活血、补肝肾壮筋骨,促进了骨的修复有关.使中医和西医的各自特点互补,达到增进疗效意义,提供临床治疗参考.

  • 同位素药物Tc-99-MDP(云克)对动物试验和银屑病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

    作者:虞伟衡;张怡明;郑万方;高克加

    目的:探讨Tc-99-MDP(以下简称"云克")治疗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细胞学及骨密度的变化和临床银屑病性所致的骨性关节炎的初步疗效分析.方法:取新西兰实验白兔3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骨质疏松"云克"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以3mg/kg剂量DX肌肉注射,每周二次,连续6周后对进行腰椎X线摄片、CT摄片、放射性核素ECT显像检查,了解骨质疏松情况.以后对"云克"治疗组进行"云克"治疗16周,再进行X线摄片、CT摄片、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处死各组实验兔后,去除软组织,取实验兔左股骨头、第3腰椎进行骨细胞学检查,右股骨头部位、第4腰椎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分析.对临床明确诊断为银屑病皮疹与关节病变共存的银屑病性关节炎(PA)患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7岁.15例患者均表现为远端指关节病变,其中9例以腕、掌指关节为主,6例以指关节为主.曾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另附加芬必得片辅助镇痛治疗,但症状不能缓解,然后进行"云克"治疗.在治疗前、后每例患者行血沉、CRP测定,病变关节X线摄片、放射性核素99Tcm-MDP骨显像及临床症状评判疗效.结果: 骨质疏松模型组肌肉注射DX第6周,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显示正常组为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对称、均匀.骨质疏松模型组骨骼显像模糊不清,但四肢大关节部位则放射性增强或浓聚,X、CT摄片直观变化不明显.16周后以正常组进行对照,骨质疏松模型组股骨头骨皮质存在破坏,骨小梁稀疏骨母细胞明显减少."云克"组股骨头细胞学显示基本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取各组试验兔的第4腰椎和左侧股骨进行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ROI比值检测均有较明显的差异.经16周初步临床治疗应用中,患者在临床表现、疼痛症状和实验室血沉测定、CRP测定和腕关节放射性核素99Tcm-MDP骨显像ROI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云克"可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抑制破骨细胞活跃和减少骨钙流失的功能,并且有促进骨质的增殖作用.根据动物试验和1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经"云克"治疗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病理细胞学、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值和骨骼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均有较明显的骨组织修复作用,也对PA患者有改善症状作用.

  • 维甲酸给药时间对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影响

    作者:丁涛;叶豆丹;温富春;徐惠波

    目的:探讨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对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动物分别灌服2周和4周的维甲酸,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结果:随着给维甲酸时间的延长,动物体重明显下降,前列腺萎缩,肾上腺肥大;尿液中羟脯氨酸的排出量增加;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但对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血液中Ca、P含量仍无明显的影响.结论:维甲酸导致动物骨质疏松生化指标和性激素的变化与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呈正相关性,故维甲酸的给药时间可视受试药物的作用效果而定.

  •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概况

    作者:王兴山

    骨质疏松(0P)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高.其病理改变表现为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小梁变细减少,发生微骨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