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两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志坚;周玉杰;刘宇扬;史冬梅;赵迎新;郭永和;成万钧;杨清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例CKD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其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409例(DES 312例,CABG 97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15例(DES 167例,CABG 248例).为校正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置入DES和接受了CABG的临床预后进行分别对比.首要终点为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次级终点为2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2年内无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率与CABG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血运重建生存率在DES患者明显低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人群中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高于CABG患者(风险比:2.32,95%可信区间:1.57~7.33,P=0.024).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运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无复合终点生存率.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即使在同样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DES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依然高于CABG.

  • 比较简单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昭(综述);武宗寅(审校)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者在患者预后影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 择期分站式杂交手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卿;凌云鹏;卢明喻;陈彧;杨威鲍;黎明;刘健;马玉良;李琪;王伟民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 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 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 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 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 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 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 d,植入支架(2.6±1.9)枚。 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 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作者:吴松;凌云鹏;傅元豪;张鲁锋;杨航;郭丽君;王贵松;崔鸣;牛杰;高炜;万峰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 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 ml vs.980(130~8770) 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 h vs.(19.0±18.3) 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 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 χ2=1.041,P=0.308)。结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护理体会

    作者:田津伟

    目的:探讨PTCA+支架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28例进行PTCA+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减少痛苦,早日出院.结论:对128例患者有效护理是提高PTCA+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重要保证.

  • 静息心电图Ⅱ、Ⅲ及 aVF 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瑾;陈垚;何小莲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Ⅱ、Ⅲ及 aVF 导联病理性 Q 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梗死部位将分为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病理性 Q 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57.69%),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42.31%);361例(68.50%)患者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5例,166例(31.50%)为非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8例。病理性 Q 波对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高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88.56% vs.71.20%],特异度低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69.12%vs.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性 Q 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息心电图 II、III 及 aVF 导联病理性 Q 波诊断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灵敏度高,诊断下壁心肌梗死部位的特异性高,可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 多支血管病变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PCI治疗策略选择

    作者:徐玲霞;陈康寅;李广平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方法。多数STEMI患者存在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影响患者预后。目前针对MVD STEMI患者有三种PCI策略:仅对梗死相关动脉行急诊PCI(cul-prit PCI)、同时对梗死相关动脉及至少1个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MV-PCI)、对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后择期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staged PCI)。与staged PCI、culprit PCI相比,MV-PCI在心脏性死亡发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无优势,不推荐对MVD STEMI患者实施MV-PCI,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的MVD STEMI患者也是如此。多数文献认为staged PCI较MV-PCI及culprit PCI可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这些研究多为小规模研究,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staged PCI可能仍是大部分患者应采用的治疗策略。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研究进展

    作者:李龙;谢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治疗方案选择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有3种治疗方案,包括仅对罪犯支血管行急诊PCI、同时对罪犯支血管及至少1个非梗死相关动脉实施PCI、对罪犯支血管实施PCI后择期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SYNTAX 积分在合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急诊 PC I策略中的应用

    作者:张波;赵晓辉;晋军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积分在伴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中的作用,并分析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MVD的STEMI患者144例,按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单次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R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记录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值,随访12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收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策略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IR组与CR组及SR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事件、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及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ACCE的主要因素是合并糖尿病、C型病变、SYNTAX评分、门球时间,心肌梗死面积、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存在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P<0.05)。根据SYNTAX评分,轻度或重度病变时3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病变时,3组患者 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MACCE发生率高。结论对于伴有MVD的STEMI患者,SYNTAX评分可作为再灌注策略选择的依据应用于急诊PCI。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