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采用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电化学方法对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宪梁;张慧敏;傅春燕;甄一松;邹玉宝;刘玉清;惠汝太

    众所周知,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并能引起严重的心脏副作用.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被认为是由于它与DNA之间存在有相互作用.人们已采用不同的方法对DNA和阿霉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实验方法本身的限制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很难得到统一的结果.为了研究阿霉素和DNA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我们采用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电化学方法对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酸性溶液中,阿霉素带正电荷,dsDNA带负电荷,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结合.随着pH值的增加,在中性溶液中,阿霉素与dsDNA的相互作用是嵌入结合.另外,在酸性溶液中,吸附在电极表面的ssDNA与阿霉素之间存在有静电作用.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阿霉素与DNA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帮助.

  • 甲胎蛋白与顺铂水合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对血清样品中甲胎蛋白的检测

    作者:王鲁雁;干宁;李天华;侯琳熙;徐伟民

    目的 研究顺铂水合物(cis-[Pt(NH3)2(H2O)2]2+)与甲胎蛋白(AFP)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了血清中AFP的荧光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循环伏安(CV)和分子荧光法(FL)探讨了cis-[Pt(NH3)2(H2O)2]2+与AFP的作用方式和大小,考察了共存物质对AFP荧光检测的干扰.结果 在一定cis-[Pt(NH3)2(H2O)2]2+浓度范围内,随着AFP浓度上升,荧光峰强度呈正比升高,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对AFP的检出限为5.7 ng/ml.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结论 该法适用于血清样品中的AFP分析.

  • Anderson结构钼系过渡金属稀土盐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作者:董宏博;崔桂花;赵文秀

    目的 对具有Anderson结构的稀土元素钼系化合物进行电化学表征.方法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结果 首先合成了母核Na3[CrMo6O24H6]·8H2O,分别采用玻碳电极和制备的碳糊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其次分别制备了Ce[CrMo6O24H6]、Sm[CrMo6O24H6]、Eu[CrMo6O24H6]的碳糊电极,测定了它们的循环伏安图.结论 从循环伏安图中看出,使用两种电极时Na3[CrMo6O24H6]的氧化还原行为相似,均是单电子的一步不可逆还原.三种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与母核相似,说明这三种化合物均经历单电子的一步不可逆还原过程.

  • 酸度对木犀草素Cu(Ⅱ)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武冬梅;李敬芬;张楠楠

    目的:研究了木犀草素Cu(Ⅱ)修饰碳糊电极在B-R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对木犀草素Cu(Ⅱ)修饰碳糊电极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木犀草素Cu(Ⅱ)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和一个不可逆的还原峰,且峰位随酸度增加向正电位方向移动.结论:木犀草素Cu(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同时酸度对电极电位有较大影响.

  • pH值对聚四氨基酞菁铜膜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武雪梅;栾积毅;李敬芬;武冬梅

    目的:研究了pH值对聚四氨基酞菁铜(p-CuTAPc)膜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p-CuTAPc膜,并用循环伏安法对其在不同酸度下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氧化还原电位与pH值存在线性关系,斜率为-28 mV/pH.结论:质子和氢氧根离子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 杨梅酮在碳纳米管上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作者:高洪福;付光磊;吴蓟;田丽华;胡玲;李锦莲;武冬梅

    目的: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GC),并研究了杨梅酮在MWNTs/GC上的电化学性质.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杨梅酮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杨梅酮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多壁碳纳米管对杨梅酮有良好的催化活性,MWNTs/GC对于测定杨梅酮呈现良好的响应特性和较高的测定灵敏度, 该传感器应用于杨梅酮的分析.

  • 紫杉醇作用时间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作者:尹铁臣;李锦莲;武冬梅

    目的:电化学法研究紫杉醇作用时间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影响.方法:循环伏安法.结果:在12 ~ 30h范围内,加药组和对照组细胞峰电流Ip值出现明显差异,紫杉醇显示出明显的对MCF-7细胞活性的抑制,在药物作用30 h时,对照组与加药组的Ip值差值达到大.结论:电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到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且可信而具有较高敏感性.

  • 酞菁包埋二茂铁聚合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

    作者:武雪梅;栾积毅;李敬芬;武冬梅

    目的:研究了聚四氨基酞菁铜包埋二茂铁聚合膜修饰电极(PPcFc)的制备和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性质.方法: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PPcFc,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性质.结果:抗坏血酸在PPcFc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与裸玻碳电极相比被降低了270 mV.结论:PPcFc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 MCF-7细胞原位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程冠华;张树萌;陈年丰;武冬梅

    目的: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电化学信号,建立操作简单,快速、敏感、价廉、细胞用量少的原位细胞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原位细胞收集法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质,其电化学信号高于传统收集的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结论:原位细胞收集缩短了检测前细胞处理的准备过程,提高了细胞电化学响应强度.

  • 氧化还原电解脱保护DNA在片合成新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轶文;陈杨;何农跃;陆祖宏;徐吉庆

    DNA芯片是一种新的高通量DNA分析检测技术.DNA芯片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基片上,通过与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杂交,可以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DNA芯片的制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点样法和在片合成法.本文初步探索了以氧化还原电解脱保护法为特征的电助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巯甲丙脯酸电化学研究

    作者:孔凡栋

    目的 考察巯甲丙脯酸在各种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巯甲丙脯酸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以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方法 采用电化学系统和三电极体系进行不同电极上不同条件下的巯甲丙脯酸循环伏安实验.结果 巯甲丙脯酸在玻碳电极和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较差,而在静汞电极上,并以NaClO4-HClO4溶液为支持电解质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结论 巯甲丙脯酸分子中的巯基是电化学活性基团,易被电解氧化;该电极过程属准可逆过程;电极反应为单电子转移反应;由此计算出各种动力学参数.

  • 高半胱氨酸在HCl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作者:王慧云;孙勤枢;王宁;郁章玉;张波

    目的 研究高半胱氨酸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为高半胱氨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在HClO4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量法研究高半胱氨酸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其反应机理。结果 高半胱氨酸在HClO4体系中于0.9~1.5V之间出现了两个响应良好的氧化峰,且两峰均随扫速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高半胱氨酸在金电极上于酸性溶液中具有吸附解吸行为,并且其电化学氧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 基于可溶性虫卵抗原的血吸虫抗体检测免疫传感器

    作者:马静;周卓晟;徐勇;刘红艳;余枫华;刘军;杨春秀

    目的:将免疫法特异性和电化学法灵敏性相结合,建立一种高灵敏基于可溶性虫卵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血吸虫抗体的检测.方法:巯基乙胺通过吸附作用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依次滴加2.5%戊二醛和血吸虫抗原(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用以捕获抗SEA抗体(兔多抗或人多抗),然后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形成免疫复合物.用循环伏安法检测还原峰的电流值.结果:在底物为添加了2μl30%的双氧水及1.0 mmol/L对苯二酚的0.1 mol/L pH7.2的PBS缓冲液中,还原峰的电流值与抗SEA兔血清稀释度在10-3与10-6范围内成正比,相关系数为0.956.与抗SEA人血清稀释比在10-1与10-4范围内成正比,相关系数为0.988.在1:40稀释度条件下,血吸虫病人与正常人血清的抗SEA还原峰的电流值相差7.4μA.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血吸虫抗体的初步检测.

  • 槐定碱的电化学反应机制与分析

    作者:刘辉;吴卫平;朱效华;冶保献

    目的:探讨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及分析方法.方法:在硼酸-氯化钾-碳酸钠(A-P)缓冲溶液(pH 7.4)中,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恒电位电解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槐定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槐定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0.875 V,是两电子两质子的不可逆扩散氧化波,电荷转移系数为0.44,电极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为7.12 × 10-3s-1;扩散系数为2.16 × 10-5 cm2/s;其峰电流与槐定碱浓度在8.0 × 10-6~3.0 × 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 × 10-6mol/L.结论:推导出了槐定碱的电极反应机制,可用于模拟生物样品中槐定碱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 电化学法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作用

    作者:陈欣妍;史克莉

    目的 研究抗癌药物(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探讨其与DNA的作用机制,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微分脉冲法三种电化学研究方法研究自合成的schiff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 此Schiff碱配合物在0.4和-0.8V分别出现一个灵敏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结论 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作用.

  • Costa 型辅酶B12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作者:刘君

    合成了六个Costa型辅酶B12模型化合物[RCo(DO)(DOH)pn(H2O)]PF6,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和 1 HNMR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随烷基R推电子能力增强,其氧化还原电位变负.

  •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尝试:新型pH传感器

    作者:卓颖;袁若

    [目的]研制新型pH传感器,为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提供新颖选题.[方法]基于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技术,研制了硫堇/Nafion膜修饰的电流型pH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不同pH值的醋酸缓冲溶液进行分析测试.[结果]硫堇/Nafion修饰电极在不同pH值的测试底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及对应的峰电流均与pH值呈线性响应,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弱酸性溶液pH值的测定.[结论]通过对电极修饰步骤及pH值测定方法的学习及结果分析,可提高学生对修饰电极及循环伏安特性的进一步掌握,是本科仪器分析实验的理想选题.

  • 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锰的合成及循环伏安性质

    作者:柳巍;刘水兵;李晓晔

    目的研究新型卟啉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锰配合物[TDPPMn(Ⅲ)Cl]的循环伏安性质.方法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DPPMn(Ⅲ)Cl]在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结果锰卟啉配合物中心离子由正三价还原为正二价的半波电位为-0.69V,卟啉环氧化还原的半波电位为-1.80V,二步电极反应均可逆.结论新型卟啉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锰配合物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

  • 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的合成和性质

    作者:柳巍;李晓晔;孙晓莉

    目的合成并表征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简称为:TDPPCo).方法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声光谱,摩尔电导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表征TDPPCo的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TDPPCo的电化学行为.结果TDPPCo发生了三步氧化还原反应,每一步电极反应的半波电位及存在的物种是:[TDPPCo(Ⅲ)]+/[TDPPCo(Ⅱ)]E1/2=-0.245V,[TDPPCo(Ⅱ)]/[TDPPCo(Ⅰ)]-E1/2=-1.200V,[TDPPCo(Ⅰ)]-/[TDPPCo(Ⅰ)]2-E1/2=-1.651V.结论TDPPCo可作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

  • 聚伊文思蓝膜修饰玻碳电极在抗坏血酸共存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作者:林丽清;姚宏;庄茜;李巍;林新华

    目的:研究聚伊文思蓝(Evans Blue)膜修饰玻碳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行为,建立测定NE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NE和AA在聚伊文思蓝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差示脉冲伏安对N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聚伊文思蓝膜修饰电极对NE和AA有显著的增敏和电分离作用,氧化峰电位差为282mV.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NE浓度在5.0×10-7~1.8×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0×10-8 mol·L-1.结论:该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共存时可测定NE,有效消除其他组分对NE测定的干扰,已用于实际样品NE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