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作者:赵晶;高善玲;刘冰熔;刘中宏;范玉晶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皮肤及胃肠道出现特征性蓝色疱疹样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其他脏器亦可受累.本病例以慢性胃肠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通过胃肠镜及超声胃镜检查诊断,并应用内镜下硬化、套扎及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作者:袁媛;周炳喜;程黎娜;张建民;刘博伟;谢甲贝;贾长河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或食管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特征、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等。结果手术整块切除率100%,完整切除率95.7%,治愈性切除率95.7%。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以提高病理的正确诊断率。

  • 残胃癌诊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陈剑辉;蔡世荣

    随着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提高,保守治疗已逐渐取代胃大部分切除术成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治疗.如今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顽固性的溃疡出血或复发性溃疡引起的胃出口梗阻.残胃癌的潜伏期长,20世纪后期仍有相当多的病人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故现今残胃癌的发病率并无下降趋势,在日本残胃癌占胃癌的1%~5%~([1-2]).对于残胃癌的定义、术后间隔时间及残胃癌的治疗仍有争议.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书华;蒋小猛;何莉云;王晓燕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选择48例上消化道黏膜HGIN患者,均采用ESD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ESD手术时间为(76.8 ±23.4) min;1例局部复发,1例穿孔,2例食管术后狭窄;切除标本大直径(25.9±11.4) 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手术整块切除率为100%,完整切除率为95.8%(46/48),治愈性切除率为95.8%(46/48).结论: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ESD可安全、有效地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提供完整标本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报告

    作者:蒋小猛;徐岷;魏金文;王晓燕;张尤历;陈萍;徐美东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进一步判定肿瘤性质.观察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指标.结果:26例中,25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多发(2个)肿瘤.7例位于食管,10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窦,l例位于直肠.27个瘤体成功切除26个(96.30%).22例(84.62%)瘤体一次性完整剥离,3例(11.54%)瘤体破裂,l例(3.85%)因肿瘤多发,分期切除.ESD手术时间为(59.62 ±28.18) min,ESD操作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不超过50 mL,术后无持续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2例(7.69%)发生穿孔,应用多枚钛夹成功封闭裂孔,未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间质瘤诊断17例,平滑肌瘤7例,异位胰腺l例,血管球瘤l例.良性间质瘤14例,潜在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l例.术后住院时间(4.15±1.71)d.术后随访期(27.73±12.16)月.3个月及6个月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未提示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并提供详细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

  • 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仇建伟;钱俊波;王亚民;樊锦河;赵程进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1.3 cm,实验组17例以7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GIST套扎,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证实GIST完整套入圈套中,再行ESD;对照组18例直接行ESD治疗.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整切除病变,两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 ~24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性ESD在胃底GIST切除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与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根源;郭晓红;施茜;李楚滨

    目的 探讨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MSR-L)与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根治性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roendocrine tumors,r-NETs)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珠海市人民医院2011年-2014年经内镜局部切除的46例r-NETs患者.其中,EMSR-L 27例(EMSR-L组),ESD 19例(ESD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r-NETs的手术费用、手术时间、病变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EMSR-L组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ESD组(P=0.005);EMSR-L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P=0.007);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两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两组即刻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两组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两组均无消化道穿孔发生;术后随访观察1~3.5年,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EMSR-L是根治性治疗r-NETs的安全、可行、有效的局部切除方法,且手术费用低.

  •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作者: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张利霞;许丽娟;徐敏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黏膜HGIN,均经ESD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整块切除率100%,手术平均时间(76.8±23.4) min,1例穿孔.ESD切除标本大直径(25.9-ll.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l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与活检相比,ESD手术标本诊断HGIN更准确(x2=17.778,P<0.05),HGIN癌变率29.2%,食管黏膜癌变率与胃黏膜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8,P>0.05);ESD术完整切除率95.8%,治愈性切除率95.8%.1例局部复发,2例食管ESD术后狭窄.结论 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胃镜活检标本不能准确评估其性质,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

    作者:梁彪;杨小乔;汤绍辉;许鸣;李子旭;王芳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 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6.5 cm,ESD手术时间为70~180min,10例病变为整块剥离切除,1例为分块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增生性息肉2例,腺瘤性病变7例,中级别内瘤变1例,早期癌1例.除1例ESD术后6 h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D术后随访1~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较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 胃异位胰腺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汝桦;吕瑛;王雷;李运红;张晓琦;邹晓平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超声内镜下特点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胃镜或超声内镜拟诊的30例胃异位胰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胃异位胰腺21例,其余9例分别为胃黏膜慢性炎(3例)、脂肪瘤(2例)、印戒细胞癌(1例)、间质瘤(1例)、腺肌症(1例)、布氏腺增生(1例)。30例患者中有19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13例术后确诊为异位胰腺,另6例病理为其他病变,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符合率为68.4%(13/19)。21例异位胰腺患者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的价值,但仍易与其他超声内镜下表现相似的病变混淆,胃镜及超声内镜下拟诊胃异位胰腺的,建议行内镜下切除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其他恶性病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