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超声评价二尖瓣成形患者瓣叶及瓣环的改变

    作者:杨影;冯海艳;倪璐佳;张明;赵英男;魏艳艳;高东梅

    目的 研究二尖瓣脱垂患者成形术前、术后瓣叶及瓣环各参数的改变,探讨各参数与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关系.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选取中日联谊医院心外科因单纯二尖瓣脱垂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0例患者入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探头存储图像,二尖瓣定量分析(MVQ)软件对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复跳即刻二尖瓣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参数包括: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IPm)、前结合长度(LCA3dLf)、后结合长度(LCP3dLf)、前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A2)、后中部小叶节段的长度(L2DDP2)、前小叶面积(A3DTant)、后小叶面积(A3DTpost)、大脱垂高度(HProl)、小叶脱垂体积(VProl).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复跳即刻的二尖瓣反流面积(MR). 结果 术前MR、DAIPm、LCA3dLf、LCP3dLf、L2DDA2、L2DDP2、A3DTant、A3DTpost、HProl、VProl分别为(16.64±6.24) cm2、(43.58±7.72) mm、(42.66±10.00) mm、(45.45±10.89) mm、(24.00±591)mm、(17.09±3.82) mm、(1 22728±392.72) mm2、(774.79±221.18) mm2、(7.07±4.13) mm、(1.29±1.17) ml,术后上述参数分别为(1.53±1.30) cm2、(31.15±4.12) mm、(29.93±8.53) mm、(29.77±7.95) mm、(21A1±2.94) mm、(9.18±3.54) mm、(731.66±162.40) mm2、(348.23±112.56)mm2、(3.30±1.85) mm、(0.18±0.16) ml,术后各参数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76、8.108、5.789、7.343、2.201、6.861、7.344、10.441、4.193、4.398,P均<0.05).术前LCP3dLf较LCA3dLf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术后LCA3dLf与LCP3d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MR)=-0.037+0.031X1 (A3DTpost)-0.361X2 (L2DDA2),L2DDA2、A3DTpost是MR的独立影响因素,且L2DDA2与MR成反比,A3DTpost与MR成正比.测试者内部及测试者之间MR、A3DTpost及L2DDA2的测量结果于Bland-Altman图上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 术前LCP3dLf较LCA3dLf大,将导致二尖瓣反流,术中保证LCA3dLf与LCP3dLf的等长意义重大.为减少MR,术中应保留足够而合理的L2DDA2,并且不能使A3DTpost过大.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玲芳;郑哲岚;牟芸;虞忠东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脱垂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对二尖瓣结构精细化诊断、成形环选择的意义及术后即刻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二尖瓣脱垂, 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患者.19例患者均在麻醉后体外循环之前行实时三维TEE检查.并在手术完成心脏复跳后即刻再次进行检查,实时显示并记录存储图像.整个检查过程中与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同时观察图像,直接交流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重建对19例中度以上二尖瓣脱垂患者进行检查测量,观察二尖瓣瓣膜与腱索,测量二尖瓣的瓣环、瓣膜长度及纤维三角的直径.结果 术中TEE检查可从任意角度清晰显示二尖瓣瓣膜、瓣环、腱索、乳头肌的解剖结构、运动情况.实时观察二尖瓣厚度、活动度、有无钙化及赘生物,腱索有无断裂,并能补充诊断有无血栓及卵圆孔未闭.本组19例患者TEE判断二尖瓣脱垂区域与术中基本一致,以后叶P2区多见.检出病因: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脱垂共15例,其中12例探查到2处腱索断裂,与术中一致,准确率100%.本组19例患者TEE测量后提供的成形环尺寸14例一致,准确率73.7%(4/9), 4例术中选择测瓣器size比TEE测值小一号,1例术中选择测瓣器size比TEE测值大一号.结论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重建可客观地反映二尖瓣脱垂的病因及病变情况,提供直观的立体图像,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能为选择成形环的大小提供依据,节约了手术时间,具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术后即刻评价自体成形瓣膜的功能,并实时了解室壁运动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也可以监测左心气体,有助于麻醉医师术中监护,同时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三维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健;郭惠明;高强;陈波;谢斌;黄焕雷;刘菁;卢聪;陈寄梅

    目的 探讨三维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60例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接受三维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47岁.采用的二尖瓣成形技术包括人工种植53例、瓣环成形58例、后瓣切除13例、前瓣切除2例、交界切开1例.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本组2例患者术中中转行二尖瓣置换术,无中转开胸患者.手术时间为(213±37)min,心肺转流时间(129±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21)min,术后住院时间(7±3)d.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出院后再次手术病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6.286,P=0.000;Z=-6.237,P=0.000),无新发心房颤动.结论 三维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安全,在二尖瓣成形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 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105例手术分析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宋恒昌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应用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的退行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患者105例.其中,单纯人工腱索移植25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67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 1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术前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置入l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9~21 (14±4)d.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1.4%(96/105).随访3个月至5年.96例随访患者中,l例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94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74例,Ⅱ级20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92例,轻度反流2例,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恰当的手术技巧,同时做好术中成形效果的评估和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是提高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 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对比

    作者:王雷;李波;张振忠;王晋旺

    目的 对比不同二尖瓣处理策略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二尖瓣反流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因IE致二尖瓣反流168例患者,其中65例实施二尖瓣修复术(A组),103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B组);对两组术前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近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无一例手术死亡;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较B 组明显缩短[(1.4 ± 0.6)d比(1.9 ± 0.9)d](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脑血管意外及住院死亡,B组发生脑出血、住院死亡各2例(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A、B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4/65)、7.9%(8/101),感染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0%(3/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致二尖瓣反流患者实施二尖瓣修复术围手术期安全可靠,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应确保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可避免瓣膜置换术的相关并发症并降低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

  • 二尖瓣修复术与置换术在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邱志兵;陈鑫;徐明;蒋英硕;汪黎明;黄福华;刘培生;王睿;项飞;邵俊杰;秦卫

    目的 观察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临床结果、病死率和生存率,评估重度IMR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对378例冠心病并重度IMR的患者进行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215例,女163例,年龄36 ~ 79岁(65.7±9.5)岁,二尖瓣修复术组162例,二尖瓣置换术组2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事件,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反流矫治情况.结果 置换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修复组[(61.3±10.2)mm比(56.2 ±9.0)mm,P<0.001],其余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死亡7例(1.9%),其中置换组5例,修复组2例,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术后早期结果显示置换组的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修复组(均P <0.05);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 mm患者手术病死率,置换组低于修复组(5.9%比10.0%,P=0.036).术后随访1~85(52.8土21.5)个月,随访率93%.置换组与修复组的总体中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比85%,P=0.568);二尖瓣修复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8.82%比3.82%,P=0.003).结论 重度IMR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置换术应根据患者左心室重构、二尖瓣病变的程度谨慎选择.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有效替代二尖瓣修复术的手术方式,特别适合于有合并症及复杂反流患者.

  • 婴幼儿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中期疗效分析

    作者:史艺;亦桐;张雅娟;刘文超;王强;李守军;闫军

    目的 评估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婴幼儿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1例;平均年龄(13±5)个月,一岁以内22例(55%);平均体重(8.5±1.9)kg.二尖瓣大量反流27例,中大量反流10例,中量反流3例.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为65.3%±10.1%,左心房直径为(28.0±8.2)mm,左心室直径为(37.9±7.5)mm.结果 全组均成功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78.2±3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7.7±23.5)min,住院时间为(17.8±7.9)d.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病例.术后一个月患儿平均左心房直径为(21.0±4.7)mm,左心室直径为(30.3±4.9)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有37例患儿完成中期随访,失访3例,随访率为92.5%,平均随诊时间(37±31)个月.中期随访时超声复查结果显示出现二尖瓣少量反流7例、少中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3例、中大量反流1例,出现大量反流的1例于术后1年再次二尖瓣成形.中期随访时患儿平均左心房直径为(23.5±6.9)mm,左心室直径为(33.0±5.7)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能获得良好术后及中期疗效.个体精确成形方法的组合应用能取得满意修复效果;二尖瓣瓣环扩大及前叶病变是术后二尖瓣反流再发及影响中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