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线虫模型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对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贾奋;亓庆国

    目的 念珠菌生物膜能够产生一定比例的可以耐受高浓度药物冲击的滞留菌(persisters).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感染产生不同比例滞留菌的白念珠菌临床株并用两性霉素B处理,观察比较各组存活率,阐明滞留菌对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同步化的成熟线虫与不同的白念珠菌临床株共培养2 h后,洗脱转移至96孔板中,加入梯度稀释的两性霉素B,并设不加药孔对照.培养5 d后计算各孔线虫存活率.结果 相同药物浓度下,感染产生高比例滞留菌的临床株组较同组不加药的线虫存活率的提高量明显低于感染低比例滞留菌组的提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秀丽隐杆线虫是研究滞留菌和抗真菌药物药效学的可用模型;滞留菌的耐药性可能是抗真菌治疗失败和复发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 饥饿状态对白念菌生物膜及滞留菌形成的影响

    作者:武侠;孙静;褚昊月;亓庆国

    目的:探讨饥饿环境对白念菌生物膜形成以及其中耐药滞留菌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构建对数期、稳定期和饥饿态白念菌24 h生物膜,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冲击24 h,冲击前、后行活菌菌落计数(CFU),计算得出滞留菌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各组生物膜形成状况.采用SPSS 1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数期、稳定期和饥饿态白念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依次下降(P<0.05),具有显著差异,前2组形成菌丝相生物膜,而饥饿态菌形成酵母相生物膜.药物作用后,滞留菌比例依次升高(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营养状态对白念菌滞留菌的产生有影响,饥饿状态能够提高滞留菌的产生比例.

  • 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中滞留菌形成的动态监测及分析

    作者:董洪楠;孙静;张颖;武侠;褚昊月;亓庆国

    目的:研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产生滞留菌的动态特点,为揭示其产生机制及相关途径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两相型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液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统计不同时间段生物膜加药前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加药后滞留菌产生数目,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变化.结果:两相型菌液形成的不同时间段生物膜,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及滞留菌数目均无显著差异.其中,真菌细胞繁殖数目呈“S”形生长,12h后渐稳定;滞留菌0.5 h即大量产生,2h后数目基本稳定,此时镜下生物膜处于微菌落始形成期.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滞留菌的形成与其生物膜形成初期(2h内)附着表面的诱导密切相关,而与生物膜成熟程度及两相型状态无显著关联.

  • 微生物群体中耐药滞留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静;张晟;亓庆国

    微生物群体在受到抗微生物药物冲击后,绝大多数很快死亡,但是有小部分的微生物亚群( sub-population)并不能被彻底清除,与传统意义上的耐药菌( resistant mutants)不同,这部分菌株并没有发生基因序列上的变化,因此收集这部分菌株再培养后,发现其低抑菌浓度(MIC)并没有变化,这部分不能被彻底清除的微生物亚群被称为是滞留菌(persisters)。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滞留菌是慢性感染性疾病迁延不愈、症状反复的重要原因。该文将对滞留菌的生物学特征、产生机制、对药物的耐受机制及清除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关键词: 滞留菌 耐受 耐药菌
  • Fis介导伤寒沙门菌滞留菌形成

    作者:颜冬梅;陆仁飞;赵昕;张盈;黄新祥

    目的:探讨伤寒沙门菌滞留现象的存在,研究Fis在伤寒沙门菌滞留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用药敏纸片和小抑菌浓度检测进行药敏实验,挑选伤寒沙门菌敏感的抗生素.利用菌落计数法,绘制细菌存活曲线.qRT-PCR检测伤寒沙门菌fis的表达.采用细菌滞留实验分析细菌滞留能力.结果:伤寒沙门菌在对数生长的早期和中晚期都存在滞留现象.与野生株相比,fis基因缺失株的滞留能力下降.结论:Fis可参与伤寒沙门菌滞留菌的形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