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马来丝虫非放射性寡核苷酸探针的制备及现场应用研究

    作者: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潘波;吴旭光;沈秀婷;邓卓晖;崔惠儿;游恒龙;姚良治

    目的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根据马来丝虫HhaⅠ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1条,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K等处理液和Chelex-100处理后,结合PCR技术,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经测定,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1.5~2 fmol/μl;结合PCR技术,该探针可检出100 μl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1只只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自平远县的240份血液标本和1 00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 遵义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与分析

    作者:姚绍能;谭红辉;黄湘琼

    班氏丝虫病曾在遵义市的8个县流行,防治前人群微丝蚴阳性率平均为7.32%,约有丝虫病病人15万.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蚊虫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为0.2%~27.1%.自1958年开展丝防工作以来,经过20余年的防治,1984年全市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09%,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丝虫病基本控制后,为了进一步发现和治疗残存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评价流行态势、巩固防治效果,在遵义市选点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等方面的纵、横向监测.

  • 人房中华按蚊检获牛丝虫幼虫及其传染源调查

    作者:雷天焱欠;刘福宾

    筠连县流行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为当地主要传播媒介之一.1984年实现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开展了监测工作.1988年7月进行蚊媒监测时在人房捕获的中华按蚊体内检出幼丝虫,经鉴定蚊体内的幼丝虫及牛体内的微丝蚴均系牛腹腔丝虫,并对其传染源进行了调查,现简报如下.1 方法1.1 中华按蚊幼丝虫自然感染调查 1988年7月上旬在丝虫病监测点选定原微丝蚴血症者的住房内,捕捉中华按蚊2次,第1次仅捕获人房帐内按蚊,第2次分别捕获人房帐内按蚊和牛房内按蚊,按常规分头、胸、腹3部分进行个体解剖、镜检,了解其幼丝虫自然感染情况.1.2 传染源调查对检获阳性蚊的农户家庭成员及其住房周围人群进行血检,同时取该农户所养水牛耳静脉血涂制厚血片若干张进行血检.

  • 福建省德化县丝虫病的防治

    作者:徐宝山;林国城;郑忠民;林福明;林明亮;苏贻渊;叶尚明;赵辉生;陈文志;周全才;蒋圪长;黄添祥;黄承木酉

      德化县原是丝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20多年的不懈查治,人群微丝蚴感染率从1956年的8.78%降至1977年的0.02%,1977年7月经省、地专家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此后,转入净化监测期,1998年12月经福建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审评确认通过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具体防治工作回顾如下。1 概况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属闽南金三角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山区县,界于北纬25°56′,东经118°32′间,总面积2 232 km2。1997年末总人口数299 716人, 辖18个乡镇,199个行政村。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9.5℃,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约2 000 mm左右,年均无霜期260 d左右,上述地理气候因素都有利于病媒孳生繁殖,蚊虫种群分布复杂,密度较高,适于蚊体内幼丝虫发育。  德化县属马来丝虫、班氏丝虫混合流行区;以流行马来丝虫病为主,仅有少数村为两种丝虫病混合感染。

  • 湖南省资兴市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期监测

    作者:欧阳文;刘岗;李焕剑

    资兴市辖29个乡,总人口 36万人,丝虫病流行于9个乡、44个行政村,疫区人口125 825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7.00%.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于1981年基本消除丝虫病.从1985年起开始了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根据不同方位和点多面广的原则,以村或居委会为单位分层整群抽样,对1岁以上居民于21:00~02:00取耳垂血6大滴制成两张厚血膜,溶血染色后镜检,阳性者作密度计数.1.2 血清学监测在高中低度流行区各选1个村采滤纸血作IFAT检测.1.3 蚊媒监测在高中低度流行区各选一个村于6~9月早晚捕捉人房中华按蚊解剖,检查蚊体内幼丝虫.1.4 慢性丝虫病调查对10岁以上居民进行询问病史和体征调查,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发病情况及急性淋巴管(结)炎的发作情况.

  • 丝虫蚊媒监测技术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莹;戴晓冬;崔昱;李杰

    丝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WHO新估计,全球有淋巴丝虫感染者1.2亿[1].1997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消灭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淋巴丝虫病”的决议.WHO要求到2020年全球淋巴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或幼虫抗原血症率降至低于1%o,90%淋巴肿患者得到照料和治疗[2].我国经过近40余年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目前我国丝虫病防治工作已进入后期监测固阶段.检查蚊体内幼丝虫,确定其感染率和感染度,从而了解丝虫病传播强度和动态.评价丝虫病防治效果,是流行病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主要是以解剖镜检蚊体内幼丝虫为根据进行蚊媒监测.随着丝防工作的深入,现用的形态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在蚊媒低感染率和低感染度情况下检测工作的需要.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蚊媒检测技术不断地改进[4-8].本文将有关蚊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及传播作用的观察

    作者:段绩辉;李正祥;张开仁;罗亨桥;曾祥卫;张德仁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及传播丝虫病的作用.[方法]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残存微丝蚴血症进行追踪观察和定期对全民进行普查,在流行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应用IFAT进行人群抗丝虫抗体水平测定.[结果]2例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长达12年以上.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于第16年的人群血检中发现1例丝虫新感染者.[结论]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可超过12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个别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仍具有传播丝虫病的作用.

  •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纵向观察

    作者:段绩辉;李庆俊;胡桂兰;李正祥;李军;易洪钧;梁仁海;刘新华

    湖南省原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大力防治,全省55个丝虫病流行县、市于1977~1985年先后达到 基本消 灭丝虫病标准。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传播作用及远期防治效果,于1980~199 8年选择郴州、祁阳、临湘和保靖4县、市15个村,总人口12 885人进行纵向观察。1 观察方法1.1 选点 根据不同流行虫种、流行程度和地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点进行观 察。班氏丝虫病观察点为湘中丘陵区祁阳县和湘西山地保靖县,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9.1 2%(318/3 487)和4.13% (91/1 886);马来丝虫病观察点为湘南丘陵区郴州市和 湘北平原临湘市,防治前微丝蚴率分别为25.63%(294/1 147) 和1.39%(20/1 441 )。各县、市分别于1980~1982年经卫生部或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2 对象 1周岁以上居民为观察对象。1.3 方法 采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 个案调查和追踪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