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对不确定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

    作者:黄嘉健;黄辉雄;廖婉莹;杨丝洁;吴志琴;常乐;闫一民;热依汗姑·吐尔逊;龙建;党彩萍

    目的:探讨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对不确定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8名大学生进行一个E-Prime编程的金钱赌博游戏实验,记录被试的赌博选择类型和反应时,对其选择“赌”与“不赌”的比率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情绪效价和唤醒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3.81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积极情绪下,处于低数额唤醒度下的被试比高数额唤醒度者更倾向于做冒险决策(P<0.01);消极情绪状态下亦如此(P<0.05);而在中性情绪和无情绪唤醒的控制组条件下,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唤醒度和不确定决策选择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4.23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数额唤醒度条件下,处于风险决策的个体比处于含糊决策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冒险的决策(P<0.05);而低数额唤醒度下,两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效价与不确定决策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④效价、唤醒度和不确定决策的三阶交互作用也不显著(P>0.05).结论:个体的不确定决策风险偏好受情绪效价和唤醒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个体在积极情绪低唤醒条件下,会作出更多冒险决策;而在消极情绪高唤醒条件下,决策者会比较谨慎,作出风险规避的决策;在高唤醒条件下,相比于含糊决策,当个体面对风险决策时,决策者会更倾向于作出冒险行为.

  • 临床数据自查政令下风险偏好型企业参与的多元博弈分析

    作者:鄢可书;侯鹏

    目的: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2015年1 17号公告的背景下,为规范新药注册审评中企业提交的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分析风险偏好型企业可能采取的行为以及政府的对应策略.方法:应用博弈理论,采用序贯博弈和混合战略博弈的模型分析,讨论各情况下博弈各方的收益,求得政府检查与企业造假的纳什均衡解.结果:纳什均衡解揭示了合谋造假的概率与政府检查所支付的成本成正比,与政府在检查中查出造假的概率成反比,因造假被查出而产生的损失加大,则合谋造假的概率会变小.结论:117号公告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提高政府检查能力是遏制企业主观造假的有效途径.

  • 认知反思风格对医学生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

    作者:韦新;周梁;肖玮

    目的 了解医学专业学生决策风格特点及决策风格对决策风险偏好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某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生242名,使用认知反思问卷测量被试的认知反思风格特点,基于认知反思风格进行高低分组后使用亚洲疾病问题了解医学生的风险偏好特征.结果 研究生在认知反思测验各题目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本科生(P<0.01);在负面信息框架下,高认知风格组的医学生选择风险规避方案的比例显著高于比低认知风格组(P<0.05).结论 研究生比本科医学生更倾向于高认知反思风格.高认知反思风格的医学生比低认知反思风格者在医疗决策中更偏向于风险规避.

  • 风险决策中的领域特异性

    作者:岳灵紫;李纾;梁竹苑

    风险领域特异性指某特定领域内的风险决策和偏好可能会受到领域内特有的风险因素影响,因而会导致领域特异性的行为.基于期望法则的风险决策理论认为,风险倾向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但近20年行为决策领域的证据表明,风险倾向具有领域特异性,其机制探索、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机制探索历程来看,以往主流机制着重从风险-回报框架解构领域特异性的风险行为,近年研究在丰富其机制检验证据的同时,开始从进化、人格、动机等新的视角进行解读;在测量工具层面,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仍占主导地位,并在多种文化、内容领域和群体间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扩展,其他基于不同内容领域划分的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影响因素层面,大量研究从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角度探索了导致风险领域特异性的前因变量.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整合各风险内容领域,在更加细化的风险领域检验现有理论,并进一步探索个体层面的领域特异性规律.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

    作者: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 心理不安全状态下决策者的风险偏好

    作者:陆静怡;王越

    心理不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可能遭受的伤害与威胁的担忧与焦虑.当下,许多个体都是在心理不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决策.对于心理不安全状态下的风险偏好规律,现有研究得到了矛盾的结果.此外,心理安全感对风险偏好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聚焦心理安全感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的补偿机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探讨选项分布情况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此揭示心理安全感为何及如何作用于风险偏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明确决策者在心理不安全状态下的风险偏好规律,从而完善现有的风险决策理论.同时,为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问题、研究与思考

    作者:刘永芳;王鹏;庄锦英;钟俊;孙庆洲;刘毅

    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在采用的任务、得到的发现及理论解释上均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且缺乏对此种现象深层心理机制的探讨.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结果,但由于对心理距离的实验操纵过于简单,难以形成解释力较强的理论模型.近年来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直接操纵心理距离比操纵决策者角色和社会距离对诱发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更有效;决策者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本质、决策者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距离变化及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脑机制等问题.

  • 打开睡眠剥夺与风险偏好之间的黑箱

    作者:彭嘉熙;苗丹民;陈建章;路惠捷;肖玮

    《神经科学杂志》(J Neurosci) 2011年3月刊登了一篇关于睡眠剥夺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作者汪明睡眠剥夺后人的经济决策偏好倾向冒验.风险偏好与获益相关脑区激活相关,但与警觉性受损并无关系.我们对该文进行研读后,提出情绪可能是脑疲劳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键中介变量,得到编辑的认可.我们撰写的Letter于2011年7月16日发表在《J Neurosci》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