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特点调查

    作者:黎亚军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特点,为干预青少年的网络欺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5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主要的形式是谩骂发泄和手机骚扰;②男生、初中生的网络欺负/受欺负分别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t=1.94 ~4.10,P均<0.05);③网络受欺负、欺负在校园内的发生率分别为3.9%、1.5%,在校园外的发生率分别为8.0%、2.1%;④网络欺负/受欺负的主要发生途径是即时通讯工具(52.2%)、网络游戏(32.2%)和手机(21.1%);⑤青少年遭受网络欺负后,39.3%的受欺负者不知道欺负者的身份;45.6%会告诉自己的朋友,15.6%不会告诉任何人,6.7%会告诉自己的老师,5.6%会告诉自己的家长;⑥青少年看到网络欺负之后,48.0%会帮助受欺负者,30.9%会忽略这种行为,15.3%会告诉父母,11.6%会告诉老师.结论:青少年网络欺负/受欺负问题需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应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

  • 大学生网络受欺负、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寿安庆;陈友庆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受欺负量表对8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网络受欺负的经历上,男生显著多于女生( t=6.82,P<0.01),低年级生显著多于高年级生(t=3.82,P<0.01),理工类学生显著多于文史类学生(t=3.84,P<0.01);②女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要显著高于男生(t=2.99,P<0.01);③上网时间较少的学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F=3.13,P<0.05);④网络受欺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1),和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孤独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1);⑤领悟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07。结论:网络受欺负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又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

  • 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作者:金童林;陆桂芝;张璐;魏列聪;马雪;锁海璇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5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网络受欺负问卷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60.8%;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直接效应显著(t=8.13,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社交焦虑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0.07].结论:社交焦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的共发性

    作者:黎亚军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与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共发性.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发生网络受欺负的青少年中,同时发生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比例依次为23.8%、54.4%、42.0%.②网络受欺负与身体、言语、关系受欺负的发生模式分为三类:所有类型受欺负类(10.3%)、网络/言语/关系受欺负类(47.5%)和非受欺负类(42.2%).③三类群体的抑郁、自杀意念依次显著降低(F=19.27,P<0.01;X2=28.64,P<0.01).结论: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尤其是言语、关系受欺负具有较强的共发性;共发性越强,其抑郁和自杀意念越严重.

  • 青少年受欺负与自杀: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作者:黎亚军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②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③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④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

    作者:黎亚军;陈福美;卢富荣;王耘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偏差行为问卷和自我控制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8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41.9%,男生(47.3%)显著高于女生(38.0%)(x2=7.55,P<0.01).②控制传统受欺负之后,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4,P<0.01).③自我控制可以调节男生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β=-0.21,P<0.01),但不能调节女生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β=0.06,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有显著影响,高水平的自我控制可以减弱男生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

  • 网络欺负量表修订版在中国初中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褚晓伟;范翠英

    目的:对网络欺负量表修订版(Revised Cyber Bullying Inventory,RCBI)进行修订,并检验其在中国初中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的RCBI对661名初中生进行施测,分别对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分量表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初步分析中国初中生网络欺负的特点.结果:①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分量表各包括14个项目,各项目均具有良好的鉴别度;②两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2和0.87,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0和0.85;③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分量表的单因素结构模型,两个分量表分别与效标(传统欺负、受欺负)及其各类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RCBI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宜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

  • 初中生反刍思维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钟云辉;赖水秀;唐宏

    目的:探讨初中生反刍思维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引起消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赣州市56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受欺负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网络受欺负、抑郁和反刍思维的总平均分均低于中等临界值;②网络受欺负、抑郁与反刍思维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受欺负和反刍思维均能显著预测初中生抑郁水平,反刍思维在网络受欺负与初中生抑郁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初中生网络受欺负可以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同时又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抑郁产生间接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