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合穴概念术语研究

    作者:赵京生;史欣德

    足阳脉主治腑病六穴,古称"合",今称"下合穴",皆与五输穴之合相混.为清晰认识下合穴概念、规范术语名称,经系统考查有关古代文献、现代统编教材及辞书,分析其本义与释义,认为"下合穴"的术语名称不妥,定义不准,概念欠清;<内经>以五输穴之"合"称之,实无专名;二"合"之义不同.提出术语名称或改为"六腑下腧",或重新定义而姑且用之.

    关键词: 下合 五输 经脉 腧穴
  • 下合穴理论的研究

    作者:赵京生;史欣德

    在分析下合穴的形成及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蕴含的腧穴主治规律及对认识经脉的意义.分析表明,足三里用穴经验对腑病主治穴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下巨虚主治症、委阳与三焦对应关系,不全是用穴经验的体现;五输穴与下合穴为先后关系,"合"治腑病概念形成及下合穴来成为完善形式皆与此有关.下合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阳脉与内脏关系认识的转变,循此探究有助认识经脉脏腑关系及腧穴主治规律.

    关键词: 下合 五输 腧穴 阳脉
  • 下合穴与脏腑相关性探析

    作者:赵艳鸿;王富春

    通过文献整理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下合穴与脏腑的相关性.发现下合穴与六腑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特异特,确定反映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以治疗相应的六腑疾患.但不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相关的实验研究来看,六腑的合穴与六腑之间无显著的相关特异性.

  • 针刺下合穴促进胃癌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昌林;刘骅;张捷;邱伟箐;沈志勇;孙建华

    目的 观察针刺下合穴促进胃癌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总费用及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压积值(PCT)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拔除胃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QLQ-C30评分为(38.35±15.25)分,对照组为(76.23±10.6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 WBC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针刺可应用于胃癌术后早期治疗,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作者:孙梦娟;孙晓伟;张菶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沈幼星;陈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和下合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8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疗效观察

    作者:赵桂君;李岩;鲍春龄

    目的 探讨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给以头穴配合下合穴针刺,对照组口服西药,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BB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针刺组治疗后SCL-90量表、量表SF-36分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总有效率高.结论 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有效,其效果优于药物对症治疗.

  • 针刺"四门三合通腑方"治验

    作者:李永春

    "四门三合通腑方"是笔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常用针灸处方,在临床中治验甚多,效果满意."四门"即天枢(双)、中脘、气海四穴,因其是围绕脐孔的四个穴位,因而北京已故名老中医金针王乐亭将其命名为四门穴.方中中脘恰当心下胃脘处,乃胃之募穴,六腑之会穴,可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

  •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IL-1β及nAchRα7mRNA的影响

    作者:易细芹;张泓;凌希;吴金峰;艾坤;邓石峰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上巨虚、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等穴后对结肠组织白介素-1b(IL-1b)及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7信使核糖核酸(nAchRa7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对应腑病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下巨虚组、阳陵泉组及承筋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 d后,肉眼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溃疡及炎症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b含量,RT-PCR检测nAchRa7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各穴位组结肠损伤有不同程度好转,组织 IL-1b含量明显偏低而 nAChRa7mRNA 表达均较高(P<0.05,P<0.01),且上巨虚组、足三里组结肠溃疡评分亦较低(P<0.05,P<0.01);与上巨虚组比,其他4个穴位组结肠nAChRa7mRNA表达均较低(P<0.01),而下巨虚组、阳陵泉组、承筋组结肠溃疡及炎症损伤较严重,结肠溃疡评分及 IL-1b含量均偏高(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IL-1b、nAchRa7mRNA等调节异常的免疫功能,改善结肠黏膜损伤等来实现的;上巨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体效应优于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穴,说明上巨虚穴与对应大肠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

  • 针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厌食症27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培训;贾英杰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出现厌食症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23例,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及中 /长链脂肪乳治疗;治疗组 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 (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 )治疗.疗程为 4周.观察食欲状况改善情况、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结果:食欲状况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30%,对照组为 69.57%,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食欲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