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应观察

    作者:于桂杰;傅国强;李富荣;李连红;郭丰;薛慧;贺坤;王剑

    目的:观察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LC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无镇痛;镇痛泵组采用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留针组应用电针刺激仪镇痛,术前穴取日月、气冲、阳陵泉,平刺穴位置入针灸针,用无菌贴膜固定留置,于术后8、20 h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 Hz/100 Hz,均持续30 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4、8、12、24、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术后2、4、8、12、24 h各时点留针组与镇痛泵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留针组在以上各时点的镇痛效果优于镇痛泵组(均P<0.05);留针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而镇痛泵组出现嗜睡3例、恶心6例、呕吐3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留针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两组[(14.77±4.99)h vs (18.50±4.22) h,P<0.01;(14.77±4.99)h vs(18.17±4.69) h,P<0.05].结论:长留针电刺激法用于LC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避免了术后应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促进肛门排气.

  • 电针情感区结合长留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鹏

    目的电针情感区并长留针观察并评价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效果,探索肝郁化火型不寐的新疗法.方法将入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情感区后再留针0.5 h;对照组采用电针情感区治疗,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疗程间休息2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情感区结合长留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疗效确切.

  • 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于川;申斌;徐寅平

    目的:评价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长留针配合张力平衡针组31例(观察组)和常规针刺组3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体针留针30 min,头针留针6h.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留针30 min.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评级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分别为7.97与5.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分别为19.5与1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级差值分别为0.3与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较好疗效,张力平衡针刺法结合头针治疗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肌张力增高程度较常规针刺方法低.

  •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莉;梅晨健;孙士红;刘勇;王诗陶;张燕丽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定,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3、T4FT3水平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能够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

  • 百会穴长留针缓解考前紧张综合征效应研究

    作者:陈华德;娄冉;牛森林

    考前紧张综合征是考生在考试应激下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的状态,如焦虑抑郁、失眠疲劳、食欲减退、月经失调等症状等,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考试,乃至身心健康.本研究运用百会穴长留针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并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与探讨.

  • 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可;易宣超;付中应;高琼珏;戴思佳;许明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min,观察组头针留针8h且在康复训练期间行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两组FMA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升,10m步行时间明显缩短,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和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10m步行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步行能力和步速,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 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作者:孔惠

    目的 观察与探究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加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之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