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复苏

    作者:付常国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al resuscitation,DCR)在救治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疗年龄21~51岁,平均32.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6例,C型12例;ISS评分32.0±3.4。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手术的同时应用DCR策略救治。即入院时迅速采用小容量平衡盐液维持收缩压80~90 mmHg,同时急诊Ⅰ期简易清创、外固定支架或捆绑带固定骨盆,优先处理胸腹部合并伤。四肢骨折临时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等。手术控制出血后快速容量复苏,按照悬浮红细胞(RBC)∶血浆(FFP)=2 U∶1 U~3 U∶2 U的比例给予血浆综合救治。记录休克纠正前的平衡盐液用量及输血量,观察血清乳酸和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结果:5例入院后4~15 h抢救无效死亡(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3例休克均在伤后1.6~4.3 h纠正,平均2.4 h。Ⅰ期手术持续时间(78.2±10.3) min。平衡盐液平均用量(3798±340)ml,输入悬浮红细胞14~18 U,新鲜冰冻血浆(FFP)(1267±58)ml(1U FFP=100 ml);9例输注血小板(PLT)8~12 U。乳酸清除时间(11.4±2.1)h,PT、APTT恢复时间(4.3±0.8)h。监测电解质及酸碱无失衡。复苏成功率约82.2%(23/28)。结论:DCR整合了损伤控制性手术、允许性低血压(或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止血性复苏等主要环节,是骨盆型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有效措施。

  • 损害控制性复苏在187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金平;李子龙;张智达;刘川;张德峰;朱建艇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通过损害控制复苏理念治疗的187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目标血压为MAP 65~70 mmHg(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者除外),早期输注血液制品,限制晶体输入,浓缩红细胞、新鲜血浆和晶体比例控制在1:1:1;急诊行损伤控制性髂内动脉栓塞和腹膜后填塞止血。结果本组死亡率4.27%;复苏过程中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2~6 u,平均3.5 u,晶体750~1500 ml,平均900 ml,比例为1:1:1;167例(89.3%)患者行髂内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栓塞成功率(95.8%),栓塞操作时间35~61min,平均40.3 min,无栓塞后中转剖腹或填塞手术病例;20例(10.7%)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1例(5.9%)因骨盆及腹膜后出血采纳骨盆及腹膜后填塞术;47例患者栓塞或剖腹探查术后行骨盆外固定。结论损伤控制复苏理念应该贯彻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合理使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作者:熊秀萍;董德胜;周孟云

    目的 根据抢救休克的"损伤控制复苏(DCR)"新理念,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10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在新理念下的急救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急诊抢救,仅在急诊室出现1例死亡,后送住院继续治疗中也仅有5例死亡.结论 针对低血量性休克,本科及时更新急救复苏理念,改进护理措施,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及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争取在创伤后"黄金1 h"内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极大地缩短了手术前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打下基础.

  • 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孔金水;刘子永;黄波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损伤控制性复苏观察组和传统正压液体复苏对照组,各30例.监测及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液体量、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DIC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24h内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浓缩红细胞悬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量明显增多,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DIC发病率、死亡率明显缩短或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免疫调节水平的影响

    作者:严晓薇;李小东;李素清;滑立伟;谷锐;段立娟;赵静媛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I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7例)和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5例),对复苏前30min、复苏后6h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乳酸(LAC)、红细胞比容(HCT),复苏治疗24h时间段两组休克指数(SI)、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30mi、复苏后6h、18h、36h时间点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磷脂酶A2(PLA2),复苏72h内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入院时两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30min时间点APTT、INR、LAC、H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h时间点APTT、INR、LAC值DCR组显著低于AFR组,HCT值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24h时间段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DCR组显著低于AFR组(P<0.05).复苏前30min时间点、复苏后18h时间点两组PAF、PLA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h时间点DCR组的PAF、PLA2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36h时间点DCR组的PAF、PLA2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72h内ARDS、DIC、MODS发生率DCR组显著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的存活率DCR组显著高于AFR组(P<0.05).结论:与AFR相比,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临床优势明显;但在复苏治疗早期AFR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 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 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景;严远森;谷瑞辰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DCR治疗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24例资料,并与传统正压补液纠正休克患者30例临床资料相比较.通过比较入院后24小时内晶体和胶体的入量、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以及体温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输入液体晶体量、胶体量、红细胞以及血浆量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DIC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多发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可纠正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快速恢复体温,降低死亡率.

  • 损伤控制复苏研究进展

    作者:殷保兵;蔡端

    近30年来,损伤控制的理念在危重创伤病人救治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是创伤外科的重大进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对大批战伤病人的救治,再一次推动了损伤控制的发展[1].2006年,Holcomb提出了“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概念,是由“损伤控制外科”的理论延伸发展而来,内容包括容许性低血压、止血复苏和损伤控制外科2-3].DCR是处理严重创伤的综合治疗策略,其理论和具体措施也随着临床实践的逐渐演变而日趋完善.

  • 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救治及其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飞;徐昌富;马丽琼

    骨盆骨折属于重创性骨关节外伤,50%以上骨盆骨折患者伴有多处创伤或多种合并症,其中为严重的是骨折后伴发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临床救治具有非常高的难度,若处理不当,患者死亡率极高. 目前,随着临床对凝血障碍的不断认识、对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的不断改进以及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的不断普及,骨盆骨折出血伴发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患者救治后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升[1]. 为了进一步提高骨盆骨折出血伴发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的救治水平,笔者对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收治的骨盆骨折大出血病例的救治策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 浅析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周建林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 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急救措施是院前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 损伤控制及限制性体液复苏在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邓天柱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及限制性体液复苏在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60例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限制性体液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损伤控制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救治中对患者采取损伤控制及限制性体液复苏治疗的效果较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