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广义;殷东风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瘤体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 HT -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健脾组给予益气健脾中药汤剂(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益气健脾抗癌组给予益气健脾抗癌中药(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组成),各组不间断服药2周,各组的给药剂量根据人和鼠给药剂量换算公式计算。给药14 d后,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NEL 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MVD 的标记物 CD34表达水平,测定单位面积阳性细胞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作为其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凋亡率,模型组为(3.8±1.2)%,而益气健脾组比模型组明显增加,为(13.8±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只服用益气健脾药物相比,益气健脾中药与抗癌药共同服用后更能加快大肠癌细胞凋亡的进度,益气健脾抗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至(36.2±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 MVD 分别为0.227±0.012、0.218±0.010、0.189±0.011,益气健脾中药联合抗癌药后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较单用益气健脾和模型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益气健脾法及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均具有治疗作用,控制大肠癌血管形成及促进细胞凋亡进度就是其功效原理,益气健脾法与抗癌法联合应用后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脾虚本质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王宁;唐广义;殷东风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对脾虚肠癌蛋白激酶C(PKC)及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SD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4组.每组10只.灌胃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中药,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合用.连续灌胃14 d.观察脾脏蛋白激酶C(PKC)、瘤体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脾脏PKC表达正常组高于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P<0.01),正常组、益气健脾抗癌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5),益气健脾组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凋亡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模型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1).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改善脾功能,缓解肿瘤对脾脏PKC表达抑制作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抗癌中药作用更加明显,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EGF、VEGF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VEGF、PKCα、PKCβ蛋白表达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唐广义;殷东风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抗癌法对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C(PKC)的亚型PKCα、PKCβ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益气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益气健脾抗癌中药由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组成.给药14 d后,应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PKC α、PKCβ mRNA及蛋白.结果:模型组和益气健脾组以及益气健脾抗癌组VEGF mRNA分别为(0.447±0.024)、(0.405±0.033)、(0.307±0.026),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相比存在明显不同(P<0.05),而益气健脾抗癌组和模型组之间所具有的不同更加显著(P<0.01),并且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两组间亦存在明显不同(P<0.01);3组VEGF蛋白分别为(0.325±0.037)、(0.303±0.022)、(0.230±0.031),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相比存在明显不同(P<0.05),而益气健脾抗癌组和其他两组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P<0.01).3组PKC α mRNA分别为(0.590±0.017)、(0.472±0.025)、(0.392±0.025),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不同(P<001),而益气健脾抗癌组与模型组、益气健脾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PKCα蛋白分别为(0.566±0.024)、(0.522±0.021)、(0.335±0.025),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不同(P<0.05),益气健脾抗癌组和其他两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尤为明显(P<0.01).3组PKCβ mRNA分别为(0.583±0.029)、(0.471±0.039)、(0.400±0.024),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不同(P<0.01),而益气健脾抗癌组与模型组、益气健脾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PKCβ蛋白分别为(0.542±0.061)、(0.414±0.081)、(0.292±0.040),益气健脾组和模型组之间存在明显不同(P<0.01),而益气健脾抗癌组其他两组之间亦存在显著不同(P<0.01).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的治疗功效主要在于控制肿瘤血管形成诸如PKCα、PKCβ mRNA之类的调控基因,抑制其蛋白表达,控制肿瘤血管形成基因VEGF mRNA、抑制其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对VEGF、PKCα、PKCβ 3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理.

  •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裸鼠肝、肾组织中蛋白激酶C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唐广义;殷东风;王宁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肝肾组织中脾虚相关因素蛋白激酶C (PKC)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大肠癌细胞HT-2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补脾组、补脾抗癌组.补脾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补脾抗癌中药由补脾中药加山慈菇、土茯苓、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组成.给药14d后,测定肝脏与肾脏指数,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和肾脏中PK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肾脏器系数均明显下降(P<0.05),肝、肾脏中PKC明显升高(P<0.05);经过治疗,补脾组与补脾抗癌组肝、肾脏器系数较模型组均上升,肝脏、肾脏中PKC表达均下降(P<0.05),补脾抗癌组PKC表达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能改善大肠癌裸鼠的脾功能,调节肝脏与肾脏中的PKC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