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2~2004年衢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方春福;余樟友;王炜

    目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情况,为控制HFRS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和疫源地调查方法,对人间疫情和主要宿主动物进行分析,采集标本送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3年共发生294例HFRS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01/10万;死亡1例,病死率0.33%.散发于78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54.55%,发病季节呈双峰型,冬春峰发病数相比1.29:1,农民发病占83.67%,男女性别比为2.54:1,20~59岁组发病占81.29%.室外鼠密度为3.64%,室内鼠密度为3.68%.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室内和野外优势鼠种,带毒指数分别为0.026、0.034.3年中鼠带毒指数分别是0.048、0.036、0.032,与发病率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衢州市3年中的HFRS发病率低、人群隐性感染率低、主要宿主的鼠带毒指数低,与全国、全省的监测情况基本一致,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年代波动的自然规律性.衢州市进一步向混合型疫区转变.证实:鼠带毒指数与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 黑龙江省1998年灾区和非灾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疫情分析

    作者:刘忠伟;许军;陈露菲;孙荣芳;孙成群;李冀宏;刘彦成

    1998年我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我们于1998年8~9月对未受灾的黑河地区管辖的两个县、两个农场和一个金矿,受灾较重的齐齐哈尔地区管辖四县一区进行宿主动物监测,结合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毒率和鼠感染率,预测了HFRS的流行趋势,比较了受灾与非受灾地区该病流行与主要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灾区与非灾区疫情的变化情况,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湖北省1991~199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方越;周琦;黄显浩;万方华;吴海翔

    通过对本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1991~1995年监测和疫情资料的总结,发现该病在本省的宿主动物,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且带病毒率高,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带病毒率高;近几年各小区秋冬季发病高峰前的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鼠感染率都低于春季;全省健康人群HFRS隐性感染率与全国混合型疫区相近,但各地理小区的隐性感染率有显著差别;鄂西南山地小区(Ⅱ)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小区;全省HFRS的季节分布仍为双峰型,疫区类型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各小区的疫区类型有所不同,且在不断演变;与以往相比,秋冬峰病例在全年病例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这是本省疫情相对稳定的一个因素.

  • 滨州市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贾美秀;曹国强;刘恒泰

    目的探讨滨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动态及分布特点.方法选择滨州市黄河北平原进行室内外鼠性监测,以常规夹夜法捕鼠,无菌剖取鼠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汉坦病毒(HV)抗原、抗体.患者血清来源于医院.HFRS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室内鼠密度4.9%,以褐家鼠为主,占63.1%,野外鼠密度4.6%,黑线姬鼠占58.6%.室内大小家鼠带毒率为0.6%.野鼠中黑线姬鼠、小家鼠带毒率为6.7%.HFRS发病315例分布全市7个县区、56个乡镇.邹平山区发病高达69.0/10万,个别乡镇达201.6/10万.多年无HFRS的黄河北平原的惠民县发病率亦达4.2/10万.3~4月份、10~11月份发病占88%.21~40岁为高发病年龄占73.3%,男女性别比为2.1∶1.农民占72.4%.病例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HFRS确诊率为60.2%,临床诊断HFRS者再以抗体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结论鼠带毒率与HFRS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造成HFRS发病的直接原因.

  • 赣榆县1995-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作者:张明磊;李永超;徐岷田;郭瑞清

    本文分析了1995~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与兽间疫情及控制效果监测结果,7年来共发生HFRS 755例,年平均发病率10.55/10万,死亡8例,病死率1.06%;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现春峰和秋冬峰,春峰有下降趋势;该县29个乡镇均有发病,并呈现丘陵>平原>沿海的地区发病特点;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68.48%;男女性别比2.18:1,有下降趋势;职业发病中以农民为主占85.83%,其次学生占7.55%;7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显示抗-HFRSV IgG平均阳性率11.37%;从临床诊断病人的血清学核实情况看,符合率66.00%,存有大量误诊.1995年以来,每年对春季室内、冬季野外进行宿主动物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捕获的宿主动物种类有2目3科5属6种,其中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及野外的优势鼠种,带病毒率分别为2.99%、3.28%;春、秋季鼠带毒指数分别为4.35、2.28,且有秋季鼠带毒指数与年发病率呈正相关.该县对一个高发乡镇5 000人接种HFRS Ⅱ型疫苗,3年保护率达100%,并于1999年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病措施,大力推广HFRS双价疫苗的接种,提高了人群的免疫水平,并降低了近两年的发病率,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

  • 1995-2005年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作者:张明磊;王雷;徐岷田

    目的 分析1995-2005年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与兽间疫情及控制效果监测的结果,探索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方法 利用赣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资料、人口资料及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江苏省赣榆县11年来共发生HFRS 923例,年平均发病率8.06/10万,死亡9例,病死率0.98%;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现春峰和秋冬峰,春峰有下降趋势,而秋冬峰则呈上升趋势;该县18个镇均有发病,呈现丘陵>平原>沿海的地区发病特点,丘陵与平原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67.28%;男女性别比2.25:1,有下降趋势;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7.97%,其次学生占6.18%;11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调查显示,抗-HV IgG抗体平均阳性率11.37%,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间呈负相关;从临床诊断患者的血清学核实情况看,符合率为64.39%,存有大量误诊.1995年以来,每年对春季室内、秋季野外进行宿主动物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捕获的宿主动物种类有2目3科6种,其中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及野外的优势鼠种,带病毒率分别为2.76%、3.06%;春、秋季鼠带毒指数分别为0.028、0.025.对该县1995年以来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春季鼠带毒指数与年发病率及春峰、秋峰发病率均呈正相关,秋季鼠带毒指数(1995-2004年)与次年(1996-2005年)春峰发病率均呈正相关.结论 疫苗接种是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

  •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作者:祖荣强;吴扬生;朱凤才;刘光中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年以来12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密度,混合鼠种及Rn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密度、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显著性相关;全年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显著性相关;人群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春季室内混合鼠种及褐家鼠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7、0.8295 (P<0.001);秋季野外混合鼠种、黑线姬鼠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9、0.7258 (P<0.01),与次年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8、0.7113 (P<0.01);全年平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间相关系数为0.9207 (P<0.001).结论 带毒鼠指数为定性预测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指标;在布夹数均衡性较好条件下,鼠密度可作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李深;董玉奎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5~1998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 某地区鼠带毒、鼠密度、出血热发病动态分析

    作者:蔡正华;韩彩霞;陈志军;刘继峰

    目的研究出血热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①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国标(GB/15996-1995)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EHF(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②鼠密度:采用夜夹法对野外、居民区的鼠种类、密度进行监测,并监测其EHF抗原、抗体的携带情况.结果①人间监测:2003年发病率为13.36/10万,死亡率为0.16/10万.与2002年相比(20.03/10万)发病率下降33.3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0.39.大高峰集中在11月份(35.23%).②鼠密度监测:平均密度3.23%,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③鼠带毒率监测:在鼠类动物中未检出EHF抗原及抗体.结论根据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EHF发病情况等,某地区EHF发病由姬鼠型向混合型转化,经过灭鼠、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逐渐下降.

  • 卢龙县1988~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及监测

    作者:赵祥

    卢龙县自1988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后,1989、1990年2 a无病例发生,1991年后发病率急剧上升,至1998年全县共发病110例.1998年发病率高达8.43/10万.鼠带毒率也急剧上升,1988年鼠带毒率1.83%,1996年鼠带毒率高,达22.22%.为了解我县几年来EHF流行特征,现将卢龙县1988~2000年EHF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2005-2013年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作者:陶旭;彭勋;贾春辉;罗永松;史明坤;郑立新

    目的 分析2005-2013年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流行特征,为秦皇岛市HFRS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 秦皇岛为家鼠型疫源地,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平均鼠密度为2.55%,平均鼠带毒率为16.45%,鼠密度、鼠带毒率与HFRS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褐家鼠是该市HFRS主要宿主动物,且带毒率高.采取有效措施搞好灭鼠工作,对降低秦皇岛HFRS的发生和流行非常重要.

  • 营口市2011—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孙增会;王继健;蒋林;魏淑杰

    目的 通过对营口市近6年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本地区HFRS疫情动态和宿主动物感染情况,探索发病规律,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6年HFRS人间疫情监测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年平均发病率2.76/10万,平均鼠密度2.43%,带毒率3.71%.发病集中在春季,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结论 该地区HFRS疫情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综合防治措施取得初步成果.

  •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王维佳;王效列;冯宝高;董玉奎;李守娟

    本文报告了临沭县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结果表明:疫区的六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低.

  • 天津市宝坻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作者:崔生;霍永旺;贾宝宏;吴宝来

    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以掌握其流行规律,制订防治对策.方法对疫情资料分类统计.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健康人血清抗体.结果全县发病21例,有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青壮年为主.大多数病例感染来源不明.宿主动物以褐家鼠和仓鼠为主.结论进一步加强监测,制订有效措施,以控制疫情.

  • 浅谈流行性出血热鼠带毒率调查

    作者:张双宅;王晓丽;张国平;徐保红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鼠带毒率调查,是基层疾控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的检测工作,这对于掌握EHF的鼠间感染情况和控制EHF人间疫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基层,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至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 沧州市流行性出血热鼠间感染疫情监测与管理

    作者:李潮勇

    目的:为做好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员学监测工作,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因素及流行趋势,对我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进行合理指导,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EHF抗原.结果:住宅区平均鼠密度为3.12%,野外鼠密度为1.84%,住宅区野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率均较高,为主要的宿主动物,鼠种带毒率家鼠中以褐家鼠带毒率为高,野鼠中以黑线姬鼠带毒率高.结论:住宅区、野外鼠带毒率均呈较高水平,是造成我市EHF疫情较严重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以杀灭褐家鼠为主要的综合措施,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

  •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调查

    作者:焦福荣

    目的:了解疫源地范围内鼠类感染分布特点及当地人群既往感染发病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采用夹夜法,以食物为诱饵,暮布晨收;无菌剖取鼠肺,每只鼠一份,分装于无菌塑料袋中,在液氮冷冻罐中保存送化验室检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 EHF)抗原;采集密切接触者、附近居民血清及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 IgG抗体。结果通过三年连续监测,野鼠的平均带毒率为6.73%,感染率为20.32%;家鼠带毒率为7.69%,感染率为8.54%;采集人群血清标本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25%。结论调查地区疫源地应为家鼠和野鼠混合型疫源地,不同鼠种带毒率与EHT发病有密切关系。

  • 赣榆县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明磊;王雷

    赣榆县为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重点疫区,多年来一直开展该病的监测与防制工作,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HFRS监测点,全面开展了人间疫情、鼠间疫情及控制效果的监测.

  • 滨州市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监测分析

    作者:孙静;邱秀华;王英翠;黄卫华;刘恒泰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动态及分布特点.方法2003年选择该市黄河南部山区和黄河北部平原进行室内外鼠性监测,以常规夹夜法捕鼠,无菌剖取鼠肺,冷冻切片固定,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抗体.患者血清来源于医院.疑似EHF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作为诊断标准.结果室内鼠密度4.85%,以褐家鼠为主,占63.07%,野外鼠密度4.60%,黑线姬鼠占58.60%.室内大小家鼠带毒率为0.59%.野鼠中黑线姬鼠、小家鼠带毒率为6.67%.EHF发病315例,分布全市7个县(区)、56个乡镇.邹平山区发病高达69.00/10万,个别乡镇竞达201.63/10万.多年无EHF的黄河北平原的惠民县发病率亦达4.23/10万.3~4月份发病率占47.50%、10~11月份发病率占40.39%.21~40岁为高发病年龄段占(231/315)73.33%,男女之比为2.1:1.农民占72.40%.对发热病例以免疫荧光抗体查EHF确诊率为60.17%,临床诊断EHF者再以抗体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05%.结论鼠带毒率与EHT发病率有密切关系,是造成EHF发病的直接原因.

  • 磐石市2000-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作者:吴永学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是磐石市发病率高、病情重、治疗后身体康复慢、治疗费用高的传染病.近6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和科学灭鼠、加强宣传等综合防制措施的落实,EHF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