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王居易调整经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作者:李志亮;谭双

    王居易老师依据50余年临床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通过察经、辨经、选经、取穴,将经络诊察与调整经络应用于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难治性面瘫,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择其要者归纳、总结了王老调整经络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包括经络诊察的要领、取穴的重点、不同时期异常经络的特征及经络变动的特点等,并附以经典病案一则.

  •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周炜;王丽平;王居易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 薄智云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探析

    作者:周炜

    从基础的经络理论阐述薄智云腹针疗法的诞生,从针灸理论是取得疗效的基础,重视经络诊察是针灸取效的必要条件,手法及针刺方向有助疗效的取得,结合其他疗法增强腹针疗效4方面论述取得腹针疗效的关键.认为腹针疗法是近年涌现的众多针法中具有较深厚针灸理论基础的针法.

  • 针灸干预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络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炜;李向东;吕晖;权赫武;陈旭;谭双;李志亮;于秀琴;张程

    目的:探讨不同的针灸诊疗模式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评价者盲的研究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治疗模式与普通针法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经络异常分布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除了太阳经脉外,其余五经脉均有高比例的异常,以太阴、厥阴两条经脉为著,2组之间构成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异常经脉逐渐减少,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统计学分析太阳、少阳、厥阴经脉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脉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太阳经脉与腰酸痛、乏力症状相关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厥阴经脉与记忆力减退、抑郁头晕目眩症状相关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王居易经络诊察模式对于异常经脉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

  • 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

    作者:周炜;骆路;曹丽娟;赵济平;刘倩;谭双;刘海璇;张蓓;李源

    目的:比较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与传统内科辨证疗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6例),观察组脱落10例.观察组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先察经,再根据症候辨经、选经,确定治疗经络和穴位,并据此进行相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内科辨证法加经验穴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增加(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较传统内科辨证疗法在改善中风病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更持久.

  • 基于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有效性的经络变动规律探析

    作者:刘静;周炜;吕晖;冯勇伟;于秀琴;符晓敏;何玉伟;赵际平

    目的:基于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研究,观察相关经脉的异常变动规律及与针刺疗效的相关性.方法:70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5例.电针组深刺天枢、腹结,并连接电针(予疏密波,2 Hz/15 Hz、电流强度0.1~1.0 mA),加针刺上巨虚穴;假电针组以假电针浅刺天枢、腹结旁开穴,加浅刺上巨虚旁开穴,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前2周每周针5次,后6周每周针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8周后各时间点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察70例患者脾、胃、大肠经异常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每2周的自发的完全排尽感的大便次数(CSBM)、经络异常值及与CSBM总变动率的相关性.结果:在增加CSBM次数方面,电针组从治疗第2周后开始起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SBM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假电针组治疗6、8周后CSBM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电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SBM次数均较假电针组明显增加(均P<0.05).电针组大肠经异常值于治疗2周后,胃经、脾经相关经络的异常值于4周后均较基线期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肠经、胃经的异常点逐渐减少(均P<0.05),且大肠经、胃经、脾经异常总变动率与CSBM总变动率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电针组在增加严重功能性便秘CSBM次数方面有效,疗效优于假电针组且稳定;针刺脾、胃、大肠经的相关经穴确对经络异常有调整作用,且脾胃、大肠经络异常的变动与严重功能性便秘病情的转归和电针疗效具有相关性.

  • 调整太阴经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志亮

    王居易老师总结5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1],依据经络诊察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分析查找病变经脉,再根据经脉的寒热虚实,选择施治的经脉与腧穴,在我院得到广泛应用.王老在多年的经络诊察中发现,湿浊内蕴型疾病的经络异常多集中于太阴经,且临床通过针刺太阴经腧穴,调整太阴经,使湿浊之邪外行,气化归常,起到了引湿外达之效,为调整湿浊内蕴的首选经脉.太阴经与湿浊之气密切相关是基于六气六经相感理论,六气与六经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和联系规律.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就是说太阴经承受湿气的作用,并使人体与之相适应.

  • 王居易四关穴临床应用经验辑要

    作者:李志亮;解越;周炜

    介绍王居易应用四关穴的临床经验.通过归纳四关的源流,认识四关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上有关四关穴功用的论述,结合王居易老师多年临床实践,论述四关穴疏散外风、平息内风、搜一身百节之风、调整经络紊乱的四方面功能,对其功用的病机进行分析,并附病案详细介绍王居易老师诊察经络、调整经络、应用四关穴的过程.

  • 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临床辨治精要——附8例丘脑血管病变分析

    作者:王丽平

    介绍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临床辫治要点及临床运用体会.经络气化理论运用于临床,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与掌握六经与六气、六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就能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将经络气化理论贯穿始终;在诊疗过程中,坚持察经、辨经、选经、择穴4个步骤.列举了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方法,对难治性疾病--丘脑病变进行经络诊察辫治的临床实例.

  • 从《道德经》谈王居易教授的缝隙理论

    作者:骆璐

    总结王居易教授经络缝隙理论.经络缝隙理论认为经络必在“皮、脉、肉、筋、骨”之间,在“缝隙”之中,为全身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生命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与《道德经》的“无为而为”思想不谋而合.根据这个理论,经络的异常反映了疾病虚实,调整经络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保持经络畅通为重要的养生之法.

  • 王居易针灸临床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思考

    作者:周炜;郑燕鸿

    目的 分析目前针灸的教学模式,探讨王居易老师独特教学模式的特点.方法 从目前针灸临床教学形式现状比较了并介绍应用王居易临床教学模式给科室及学生带来的变化.结果 王居易教学模式从症舌脉入手将经络诊察做为针灸医师诊病的必要条件,临床疗效肯定.结论 经络诊察的诊疗模式在针灸临床教学上有一定优势.

  • 王居易同名经对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周炜;王居易

    王居易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经络理论的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其同名经对穴理论对正确理解针灸医师诊疗模式[1]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师认为,手足同名经有密切协同作用,或合力,或平衡力,或直接连接作用。应用手足同名经各选一个穴位组成对穴是王师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疗效突出,并有可重复性。现将王师常用的同名经对穴总结如下。

  • 王居易经脉诊察辨别经络虚实

    作者:於堃

    王居易教授认为在分析临床病候的基础上,对有关经脉(包括本经、表里经、同名经、相生相克经等)进行审、切、循、按、扪,可发现异常变动经脉.审:观察辨别皮肤异常的丘疹、黑斑、疖肿、迂曲等现象,判断经脉有无异常.切:常切额角动脉候,腹动脉,太溪脉(胫后动脉),冲阳脉(足背动脉)等,感受其力度,以观虚实.循:经络异常,如结节、结块、结络、脆络,局部肌肉紧张度增高,松软塌陷.按:按压任脉及腹部穴位,如塌陷松软,喜温喜按为虚;结块、增厚、肌肉紧张,拒按喜凉为实.扪:额部和膻中、巨阙、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肺俞、膏育俞、脾俞、肾俞、八髎等,辨别经络之虚实.经络诊察可为临床辨别经络虚实寒热提供依据,减少主观推断偏差.

  •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对中风患者经络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炜;骆路;曹丽娟;赵济平;刘倩;谭双;刘海璇;张蓓;李源;李萌;李然;孟笑男;何玉伟;谷深;张树源;刘珊珊

    目的 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确定异常经络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教科书辨证取穴法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疗效的差异,并分析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有无优势.方法 用随机法将138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0次后观察疗效,并比较3个月后疗效.指标采用中风后特定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S-QOL)、经络分布状态及证型与经络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SS-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改善中风后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中风患者的经络以手足太阴、手足阳明、足厥阴、手足少阳的经脉异常为主;手足太阳、足少阴、任督脉经络病变较少.各个证型与一定的经络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风患者经络分布具有特异性,不同证型与相应经络具有相关性.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可以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针灸辨证中的应用举隅

    作者:曹丽娟;王居易

    王居易强调临床诊病时进行经络诊察,并总结了"审、切、循、扪、按"的经络诊察方法在针灸辨证中加以运用,此法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机提供客观依据,在经络诊察基础上进行辨经、选经、配穴,可以显著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该文从荨麻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风伴肢体沉重三则医案入手,来阐述经络诊察法在针灸辨证中的应用.

  • 王居易教授经络医学理论刍议

    作者:骆璐

    王居易教授建立了经络学说的“缝隙理论”,认为经络是生命活动的场所,经络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经络异常是人体疾病的客观反映,调整经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畅通经络可未病先防.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