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5~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赵春艳;王宝兰;宁召起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通州区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将该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通州区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1起,累计病例45例;外来人口病例44例,本市人口病例1例;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8.89%,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为91.11%.结论 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于对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 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田祎;贾蕾;高志勇;霍达;钱海坤;王全意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为预防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其中发病时间为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分析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及其病原学分布等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存在夏季高峰(6-8月)和冬季高峰(11月).高发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 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发病数多,分别占每年发病总数的40.57%、40.00%和40.5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每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确诊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比例高,三年分别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51.04%、49.53%和49.48%.结论 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危人群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实验室诊断报告率亟待提高.

  • 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张雪;唐田;黄胜天

    目的 掌握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和调整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丰台区2005~2007年共发生麻疹病例16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5/10万,全区呈高度散发;0~7岁学龄前儿童和20~40岁的青壮年占总发病人数的37.82%和41.06%;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份;在1600例麻疹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率低占45.68%.结论 针对目前高发病人群进一步探讨麻疹的佳初免年龄;提高麻疹的两剂次接种率和及时率;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

  • 2009-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

    作者:阚震;黄少平;石磊;李丽丽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使用SPSS 18.0软件对各组间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3年房山区共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23起,平原地区发生起数多.聚集性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平原、半山区、山区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0,P=0.013),不同地区涉及6例以上病例的疫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92,P=0.02).结论 房山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加强半山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及托幼机构的管理.加强托幼机构的症状监测报告.

  • 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国营;张杰;郑德生;宋晓立;郑若凤;王大华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腹泻病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与溯源能力.方法 分别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4、GB 4789.5、GB 4789.7、GB 4789.6对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HEC、EAEC)的检测.结果 在22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4.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株,沙门氏菌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结论 密云县食源性疾病患者在8种常见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氏菌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降低散在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刘录;李学艳;陈桂茹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疫情流行特征,为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通州区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通州区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3例,3月、4月和12月多发,以2岁以下婴幼儿及20岁以上中青年为主,病例多为流动人口.结论 应进一步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人群,从而减少病例发生和控制疫情蔓延.

  • 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崔策;张燕;宋静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西城区2013-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西城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156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狂犬病).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为主,占92.31%(12/13),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传染病发生的季节特点一致.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其中,水痘发生次数多,占学校事件总数的80.00%(4/5).事件从发生到结案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3.61 d,持续时间长的为肺结核(118.69 d),短的为霍乱(5.95 d).结论 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是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应结合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2013-2015年北京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陈艳伟;李锡太;何战英;王小梅;黎新宇;王全意;李旭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病例感染来源及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3-2015年北京市报告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高危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进行血清学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结果 2013-2015年北京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510例,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40 ~69岁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高;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感染主要来源为饲养羊.高危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5年北京市布病高危职业人群血清学抗体阳性率2.22%,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x2=5.73,P=0.02).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x2=10.25,P<0.01).结论 北京市布病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在重点地区对羊养殖人员、兽医、皮毛及乳肉加工等职业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及疾病监测.

  • 2006-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

    作者:刘慎行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2006-20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总结法定传染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重点高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改良集中度方法分析6种高发重点传染病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4年,传染病高发地区居前3位的是:魏善庄村、吴庄村和后大营村.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细菌性痢疾、结核和梅毒,丙类及其他传染病居前3位的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和水痘.结论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区域存在特有的人文生态环境特征,数年来其传染病逐渐形成相对稳定流行特点,掌握发病趋势和形势,注重流动人口的动态变化,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工作规划.

  • 2008-2015年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宋惠明;刘静静

    目的 对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地区2008-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通州区郎府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郎府地区2008-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16例,年均发病率为121.78/10万.2011年发病率低,为32.35/10万;2012年发病率高,为307.94/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1起.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7∶1;年龄主要集中于1~5岁年龄组(占81.94%);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3.98%);病例季节分布在5-7月为高峰期(占80.09%);21个自然村除何各庄村外均有病例出现;王庄村发病例数多,占总发病例数的9.71%.结论 郎府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1~5岁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高发季节、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 2015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史芸萍;李刚

    目的 分析2015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2015年北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50.9/10万,与2014年和2010年比,分别下降8.8%、43.9%;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梅毒、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各月份病例基本持平,病人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学生、干部职员、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等为主.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48.1/10万,与2014年和2010年比,分别下降28.9%、37.8%;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发病集中在5-8月份,病人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等为主.结论 疫情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与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不同,传染病监测报告具有春节效应;新发少发传染病应提高警惕.

  • 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李源菁;孙冰洁;张海艳;赵楠;许宝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8.0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累计报告病例2 826例,发病率为277.29/10万.男女发病比为1.03: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发病率为279.22/10万,占病例总数的35.95%(1 016/2 826).报告发病数较高的地区分布于北京南二环到南三环之间.发病时间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峰时间为7月和8月.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病原体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3.24%和23.53%.结论 儿童和老人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应是防控的重点地区.

  • 北京市密云县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资料分析

    作者:周国营;张巍巍;郑德生;滕克强;张杰;冯月明;冯保利

    目的 对北京市密云县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检出的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9例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电话访谈形式开展补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活动史、发病就诊情况、分析患者感染来源.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9例都柏林型沙门氏菌病例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男性2例;女性7例,大年龄70岁,小年龄17岁;县医院就诊3例,中医院就诊6例.职业:工人2例,学生、家民、干部及职员各1例,无业3例.居住:县城区6例,县城边村1例,乡镇2例.在电话调查过程中排除了病例间互相认识的可能性,没有共同接触史,感染来源于家庭外饮食的患者2例,来源于家庭内饮食的患者7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暴露信息等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关联.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尚无明显流行病学关联.结论 通过本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病例特征,并对下一步监测工作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疑似同源性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调查提供经验,同时对提高散发的同源性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分析提供基础.

  • 2008-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贾丽丽;陈永亮;杨育松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调整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密云县2008-2013年细菌性痢疾病例(简称菌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密云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菌痢2 0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80/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份共有病例1 401例,占病例总数的68.04%;高发年龄分别为0~5岁和≥80岁年龄组;不同职业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结论 密云县6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发病率仍位居全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前3位.需要重点关注0~5岁、≥80岁老年人年龄段人群.其中学生和农民为本病高危人群.夏秋季为菌痢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季节采取全面综合预防措施.

  • 北京市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解艳涛;王宝兰;赵立平;赵春艳;马燕玲;杨艳娜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强化免疫前后2年麻疹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州区2010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麻疹发病情况.结果 通州区2009、2010、2011和2012年麻疹发病数分别为77例、157例、9例和3例;2011 ~2012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0.43/10万,比2009 ~2010年下降了95.34%;麻疹发病仍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份;地区分布以流动人口聚集地为主,强化免疫后各地区发病率下降均达到了88.02%以上;麻疹发病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8月龄儿童病例和>15岁的成人病例组成,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更为明显.结论 通州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短期效果显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降低人群易感性,达到快速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成人、麻疹常规免疫前儿童和流动人口成为防控麻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 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刘小英;富继业;赵静蕊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2005 ~ 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北京市海淀区流腮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 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8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8岁,占全部病例的67.14%,5岁组发病率高;发病有明显地区聚集性,四季青镇、清河街道、中关村街道、田村路街道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发病较高;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3.72%;病例发病集中在4~7月;15岁以下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64.72%;临床症状中发生发热、体温≥38.5℃、头痛、双侧腮腺肿大以及并发症,不同免疫史病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岁以下人群仍是流腮防控重点人群,提高免疫覆盖率;腮腺炎疫苗即使不能阻止发病但对减轻流腮临床症状可能有一定作用,同时应针对腮腺炎疫苗效力进行深入研究.

  • 2015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霍达;田祎;李洁;钱海坤;杜轶威;杨扬;梁志超;王全意;贾蕾

    目的 对2015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及北京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5年北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28 677例,发病率为133.28/105,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共21 325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4.36%.全市发病率较前一年下降40.58%.发病率前三位的区为平谷区(249.49/105,1 171例)、顺义区(215.72/105,2 171例)和大兴区(213.01/105,3 259例).发病率性别比为1.43∶1(男∶女).患者以0~5岁病例居多(87.77%).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53.88%)和托幼儿童(37.34%).结论 应在夏季针对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中5岁及以下儿童、散居儿童等进行综合干预,以防控手足口病的传播.

  • 2008~2013年北京市东城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郭建欣;张海艳;徐文彩;王珺;刘聚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2008~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城区2008~2013年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东城区共报告病例4130例,年均发病率为107.88/10万;和平里街道发病率高,为142.85/10万;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发,5 ~10月病例数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7.09%;年龄在0~5岁婴幼儿,15~35岁青壮年和85岁以上老年人分布较集中;经统计学检验,男性人群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8,P<0.05);发病人数在前3位的职业分别是干部职员(25.10%),离退休人员(20.04%)和学生(11.75%);自2011年宋内氏菌属取代志贺氏菌属成为优势菌属.结论 2008~2013年东城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除2011年有所升高外,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预防为主,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该区优势菌属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缩短患者病程,防止耐药菌的发生.

  • 2005~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姚丹;朱立超;陈宝军;郑津京;李敏;雷敢;门广学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5 ~2011年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菌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大兴区2005 ~2011年菌痢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大兴区2005~ 2011年共发生菌痢94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5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兴区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黄村镇、西红门镇、兴丰街道、旧宫镇发病较多,每年共占全区病例总数的40% ~ 60%.菌痢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68.58%;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 大兴区菌痢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 2006~2010年宜宾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赖仁红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脑炎、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是其主要危害.宜宾市从2008年7月开始,已将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MM)或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探讨MM或MMR纳入常规免疫后效果,进一步做好预防控制腮腺炎工作,现将宜宾市2006~2010年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2732 条记录 8/137 页 « 12...567891011...1361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