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霞;杨谦

    目的:通过颈2棘突项韧带的松解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随机将筛选的40例头晕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刀松解颈2棘突项韧带及棘上棘间韧带组及口服西比灵胶囊组.观察其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诊的疗效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针刀松解颈2棘突项韧带及棘上棘间韧带组治疗有效率95%,与口服西比灵胶囊组相比(P<0.01).半年后针刀松解颈2棘突项韧带及棘上棘间韧带组疗效与治疗后变化不明显,疗效确定.而口服西比灵胶囊组疗效明显下降.结论:①颈2棘突旋转移位是引起颈源性头晕的发病机制之一;②针刀松解颈2棘突项韧带及棘上棘间韧带是治疗颈2棘突旋转移位性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 针刀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头晕

    作者:唐流刚

    本人经过多年实践,运用小针刀配合电针,理筋推拿,牵引等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颇佳.资料与方法选穴:选取颈枕区两侧凹陷,紧贴枕骨下缘的横行区域,寻找压痛,板结粘连组织,一般以风池为中心的两侧颈枕腱膜,作好标记,一般一侧1~3穴,左右对称.

  • 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

    作者:彭玉生;王秋凤

    目的:探讨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对照组54例,两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9%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 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源性眩晕1则

    作者:赵崇智

    1 病案赵某,男,57岁,于2012年11月5日初诊.主诉:头晕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并随体位改变而加重,转右侧时尤甚,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经治疗后好转,但仍反复发作.1周前,因劳累过度症状加重,于晨起时眩晕明显,无伴呕吐,血压130/80mmHg,颈项强痛,肩背酸困不适,手臂麻木,舌质暗,脉沈细.

  • 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156例

    作者:张晔

    目的 观察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156例,通过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评估.结果 疗程结束后当时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其中150例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伴随症状显著缓解,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刺技术治疗颈源性眩晕见效快、安全无不良作用,疗效非常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 中医特色护理对颈源性眩晕病人伴焦虑、抑郁者的影响

    作者:杨莉霞

    目的 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对颈源性眩晕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颈源性眩晕病人伴焦虑、抑郁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利用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颈源性眩晕病因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单红星;许长河;马晶洁;眭承志

    文章尝试从颈源性眩晕的发生与颈部解剖的关系这方面着手分析颈源性眩晕可能的机制.目的在于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以期能够举一反三、在复杂的征象中抓住重点,提高疗效.

  • 头颈部刮痧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58例

    作者:张润莲

    随着电脑、手机、电视等视频产品的普及,以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良习惯等原因,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笔者发现,该病患者临床多以眩晕,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恶心欲吐,颈项部酸困疼痛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针灸门诊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 1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采用头颈部刮痧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该病患者58例,取得满意效果.

  • 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选穴规律研究

    作者:李旗;张宇佳;魏旭;王凤玲;田福玲;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涉及86个穴位,出现382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健脾调神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乐荣;张中会

    目的:观察健脾调神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中阻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颈3~5夹脊穴、本神、神庭透百会、内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得气后,施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5 mg、丹参川芎嗪10 ml),均每日治疗1次,7 d 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采用健脾调神针刺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风池、颈夹脊、百会穴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海军;华海燕

    目的:探讨针刺风池、颈夹脊及百会穴在治疗颈源性眩晕方面的疗效较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150例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颈源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风池组、颈夹脊组和百会穴组,各50例。各组分别针刺风池穴、颈夹脊穴及百会穴,1次/d,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期休息3 d,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1)风池组有效率82.0%,颈夹脊组有效率94.00%,百会穴组有效率78.00%,针刺颈夹脊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风池及百会穴(P <0.05),且风池及百会穴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针刺3个穴位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的 Vs、Vm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均<0.05);3)治疗后针刺颈夹脊在 ESCV 评分、左右侧椎动脉VS、Vm 改善方面均优于另外2组(P <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风池及百会穴,且针刺颈夹穴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

    作者:杜磊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只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d~7d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应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同对照组,再加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10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疗颈椎病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4%优于对照组28%(P<0.01),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6%(P<0.05).治疗后2组颈部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4%(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较单纯使用用颈椎定点伸引术效果更佳.

  • 腹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春颖;庞莉;高俊虹;逯波

    颈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眩晕、颈项僵硬疼痛为主的1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了腹针治疗3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并与体针进行治疗前后积分和症状改善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同样有较好的疗效.腹针对于改善头晕症状更快捷,且对于视物不清症状的改善优于体针组,并以无痛、起效快、体位舒适等优点更易被人们所接受.

  • 仰卧位持续颈椎牵引治疗重度颈源性眩晕75例

    作者:邸保林;杨举;董国顺;李翔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30例,其中头晕表现以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之严重症状的患者75例,采取仰卧位颈椎持续牵引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作者:刘畅

    目的:研究对颈源性眩晕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人,给予培他司汀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44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施治。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可见,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67.86%,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45%,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驥0.05。结论在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安利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110例C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针刺颈夹脊法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A、RVA及BA的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CV能够有效改善眩晕症状及脑供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安利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C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针刺颈夹脊法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A、RVA及BA的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为主联合小针刀松解法治疗CV能够有效改善眩晕症状及脑供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6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针刀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绪立

    目的:研究中医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应用针刀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对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P<0.05)。两组治疗前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液流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其血液流速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中医针刀治疗可迅速缓解眩晕症状,改善脑供血。

  • 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相关性及其中医分型论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峰

    目的:通过对颈源性眩晕以及颈椎不稳定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其中医分型治疗理论。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患有颈源性眩晕症的病患50例,其中男性病患人数为31例,女性病患人数为19例。年龄范围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岁。对全部50例病患进行关于颈源性眩晕与颈椎不稳定关联性分析以及中医分型论治。确诊是否存在颈椎不稳定以及病发的几率。对病患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分析病患病发特征以及中医分型的差异性。结果: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位病患并无发生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0%,病例组共50例病患,36例出现颈椎不稳定情况,发病率为72%。颈2~7椎体后援夹角(6.75±0.89)。结论:颈源性眩晕病患的颈椎椎体后缘夹角在7°以内不会产生颈源性眩晕。中医分型论治对颈源性眩晕效果良好。

  • 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100例

    作者:陈丽明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活血通窍汤治疗颈源性眩晕50例;另设盐酸倍他司丁对照观察50例.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4.0%,对照组64.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活血通窍汤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180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