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腔内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精勇;种振岳;王默;高培显;孔祥谦;吴学君;金星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在肠系膜动脉缺血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治疗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和CTA检查明确病情,有11例患者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患者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患者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2例,单纯肱动脉双腔球囊导管取栓术7例,取栓+支架植入术3例,取栓+支架植入+置管溶栓术2例,支架植入术3例;在血管腔内治疗后行肠切除吻合术4例。术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1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出院6个月后死于短肠综合征导致营养不良。结论超声和CTA检查是术前确定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血管腔内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拓宽治疗适应证;血管腔内技术与胃肠外科技术结合,可以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肠管,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 开放或血管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21 178例的荟萃分析

    作者:李梓伦;刘仁斌

    目的 已有几个研究比较择期开放和血管腔内方法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预后,而结果并不一致.方法 进行随机效应meta分析对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30天死亡率和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率进行比较.以优势比(ORs)、加权平均差异(WMDs)或者log风险比(HRs)等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事件终点.结果 42个研究共21 178例患者(开放10 855例;血管腔内10 323例)被纳入.在择期手术组(20 715例),血管腔内方法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 -36 h; 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亦较短(WMD -5.4 d; P<0.001).心脏并发症(OR 1.76; P =0.00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OR 4.01; P<0.001)在开放手术后更常见.在血管腔内组,30天死亡率较低(OR 0.46; P<0.001).血管腔内手术的远期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较低(HR 0.39; P<0.001).对于破裂性腹主动脉瘤(463例),这种微创手术的重症监护时间较短(WMD -100.4 h; P=0.005),30天死亡率也明显为低(OR 0.45; P=0.005).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和30天死亡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更远期,其动脉瘤相关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但总体死亡率没有降低.

  • 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治疗原发性浅静脉曲张

    作者:殷恒讳;叶财盛;林颖;李晓曦;王深明

    目的 评估静脉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对原发性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2例患者105条原发性浅静脉曲张肢体施行腔内激光闭塞和透光直视刨吸术联合治疗,从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静脉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腔内激光闭塞术治疗成功率98.1%(103/105),透光直视刨吸术成功率100%(105/105).平均手术时间为53.8 min(35~108 min),平均手术伤口为4.4个(3~7个),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 d(2~6 d).术后3、6、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100%(82/82),93.9%(77/82)和35.4%(29/82),术后3个月所有患肢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光电体积描记检查发现VFI、EF、RV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erdeen静脉曲张问卷(AVVQ)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患者对术后肢体外观满意程度达91.5%.结论 腔内激光闭塞联合透光直视刨吸术是治疗原发性浅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具有满意的美容效果.

  • 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长建;乔彤;刘晨;黄佃;沈沛

    研制一种可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新型支架人造血管.方法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覆盖一层硅胶类薄膜制成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通过介入置放导管将其置于动物腹主动脉瘤模型处,研究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20只动物模型狗置入支架人造血管,观察2周~16个月,其中16只支架人造血管通畅,2只移位血栓形成,2只感染闭塞.4周后支架人造血管内腔被一层完整的内皮样细胞覆盖,动脉瘤两端动脉壁无受压坏死现象,动脉瘤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此种支架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并可通过简易介入导管置放,且价格便宜,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的循证实践

    作者:李海燕;胡敏;胡雁;江薇;邹秋红;钱火红;张玲娟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相关循证证据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血管腔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1d使用一次性刮刀剃除手术部位及周边毛发,术前嘱患者沐浴.观察组按照循证佳证据实施术前皮肤准备.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2例发生皮肤破损,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观察组术前皮肤准备采取手术室接患者前30 min去除毛发及以剪毛方式去毛发的实际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循证佳证据用于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可提高术前皮肤准备规范执行率,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源性新破口——从支架力学损伤角度的思考

    作者: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竺挺;石赟

    目的 着重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并发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本研究中SINE定义为:排除了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两端的新破口,出现在支架近端和远端者分别称为近端SINE和远端SINE.回顾性收集2000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22例并发SIN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有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完成初次TEVAR后14个月并发远端SINE来我院治疗.分析SIN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效果及其原因.结果 本组有23例SINE共24处破口,其中近端SINE 15例(16处),远端SINE 7例(8处),1例患者先后在支架近、远端出现破口.我院SINE总体发生率为3.4% (22/650),死亡6例,死亡率为26.1%(6/23).16处近端SINE均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导致逆行性A型夹层.8处远端SINE均出现在撕裂的内膜片一侧,其中5例引起夹层动脉瘤持续增大,3例随访稳定.23例患者初次TEVAR治疗中支架均跨主动脉弓降部释放.结论 TEVAR术后并发SINE并不罕见,死亡率高.支架导致的力学损伤是SINE形成的重要潜在因素,支架设计和围手术期评估时重视该因素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