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应用家庭教育的效果分析

    作者:赵红梅;牛晓兰;陈晓燕

    目的:研究家庭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已经回归到社区处于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的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教育,时间1年,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接受家庭教育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观察1年,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康复状态和个人与社会表现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教育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患者病情的控制与康复,促进精神分裂患者重返社会.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团队式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探索

    作者:蒋怡华;季建林;范建红;陆佩丽;康华;邓延峰;陈治华

    通过组建精神卫生专业服务团队,综合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随机从上海市闵行区1 275名传统个案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24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19名和干预组124名.干预组实施团队式个案管理,对照组仍然接受传统个案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管理治疗和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精神症状,对基本信息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对社会生活能力和精神症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3.0录入,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入组半年后干预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简称BPRS量表)总分为(25.07±7.37)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6.02±2.13)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5.28±2.03)分、激活性因子分为(4.12±1.35)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76±1.49)分,与干预前的BPRS量表总分(28.70±8.73)分,以及焦虑忧郁因子分(6.71±2.53)分、思维障碍因子分(5.85±2.00)分、激活性因子分(4.65±1.7)分、敌对性因子分(4.46±1.81)分作比较,平均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式个案管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精神症状.

  • 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向明;刘翠美;王栋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个案管理模式,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①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病情和社会功能康复的状况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随访1年中,干预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x2=10.50,P<0.01);③经过2个阶段的实施,干预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x2=23.70,35.87,P均<0.01).结论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 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梁飞平;袁佩;卢惠鹏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康复,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开展相关职业治疗,并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服药态度量表(DA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CGI 疾病严重程度减分率和总体进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DAI 得分高于治疗前,而 ADL 得分低于治疗前,两者均具备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DAI 及 ADL 得分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

  • 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等的影响

    作者:徐韦云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等的影响. 方法:将95例符合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4个月的技能训练程式及常规社区随访,1 年后干预组患者重复进行4个月的技能训练及常规社区随访,对照组患者只维持常规社区随访. 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服药依从性问卷对干预1年及2年后的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①第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两组患者自身前后量表结果对比,BPRS敌对猜疑因子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 05),而BPRS及其各因子、ITAQ、PSP、MAQ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 01);②第二年只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重复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社区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各量表得分进行对比,发现BPRS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等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BPRS焦虑忧虑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无统计学差异;③全部干预活动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对第一年和第二年结果进行对比,发现BPRS激活性因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PRS总分、焦虑忧虑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而对照组患者只有PSP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①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培训程式能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②同时重复的技能培训程式能维持患者的上述改变.

  • 海口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孙文会;王文伶;陆秋娟

    目的 探讨在社区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方法 抽取海口市某门诊免费药物治疗的1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干预组60名,对照组60名,对照组在给予门诊免费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常规处理药物副反应之外,无特别的指导.干预组除了对照组的处理外,还进行了由家属、经过培训的社区医师和本单位专科医生、居委会人员组成的管理小组,给予患者个案管理,包括定期随访、危险评估、用药指导,康复计划指导的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使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和包括用药、复诊、复发情况、住院情况、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看法等等在内的个案管理表,危险行为的评估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实施干预1年后,与入组时比较,SDSS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的患者在维持用药、复发住院、良好生活习惯等上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减少(P<0.01),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压力.结论治疗中及时和恰当的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康复,预防复发,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科学治疗方法.

  • 家属参与的精神疾病知识宣教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侯玉玲;赵艳名;赵颖逾;邸红英;史鹏达;赵长苓;王兴生

    本研究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为期1年有家属参与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PDCA循环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管理的应用

    作者:孙颖;陈倩倩;鲍文卿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干预组应用PDCA循环实施随访管理,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和生存质量量表(GQOL )进行评估。结果:应用PDCA循环实施随访管理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分值和GQOL总分及躯体、心理、社会、物质功能维度分值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实施随访管理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黄燕;邓梅

    目的 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116人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进行心身健康调查分析.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其女性子女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性子女(P<0.01);男性亲属的人际关系敏感、敌意性因子分高于女性子女(P<0.01).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开展心理干预.

  • 康复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艳;江学锋;宋慧娟;潘令仪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汇区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手段有认知干预、康复训练、社会支持等,于护理前后采用MG标准评估服药依从性、SANS量表评估阴性症状、NOSIE量表评估护理效果、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1年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护理前,注意障碍、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等SAN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个人整洁等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年后,患者的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辉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9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

    作者:易善志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医院进行精神分裂症疾病治疗且病情好转后出院的患者患例共90例,将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平均性原则下将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有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并增加家庭综合干预,两组患者入组以及后续随访中,对其精神分裂症复发次率、治疗依从性等进行评定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家庭综合干预中,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上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不依从比例下降比例也大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3例,高于对照组13例,实验组疾病复发率6.7%低于对照组的28.9%,实验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能够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管理,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次数,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和提高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应用价值突出.

  • 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叶明兰

    目的 对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纳入研究中的600例对象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依据入院顺序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观察组用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干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NSS、MRSS、ADL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接受精神卫生全程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阳性、阴性症状),并充分改善其康复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其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