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黎英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检验科检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123例患者HBV-DN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标志物(HBV-M)进行检查,分析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123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共78例HBeAg阳性标本,45例HBeAg阴性标本;78例HBeAg阳性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00.0%,HBeAg阴性标本HBV-DNA阳性率为24.44%,2种HBeAg标本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病HBV-DNA阳性率与血清标志物(HBV-M)密切相关,开展相关检测,对判断患者体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具有推动作用。

  • 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类型分析

    作者:喻芳明;孙雁群;楼燕萍

    目的 了解义乌地区各年龄段与不同生殖道疾病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类型分布,为义乌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别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304例可疑患者进行23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8种高危亚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和5种低危亚型(HPV6、11、42、43、44).结果 HPV检出率为15.8%,其中高、低危型检出率分别为15.1%与4.3%,高危型中主要为HPV16、58、18、33感染,低危型主要为HPV6、11感染;不同生殖道疾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58、18、33、11、6是该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20~40岁为女性感染的高峰人群,对HPV阳性者进行定期的跟踪,是防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官颈癌的有效途径.

  • HIV-1潜伏库研究进展

    作者:焦艳梅;吴昊

    HIV-1在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虽可以持续复制,但也可潜伏在细胞内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这一现象即病毒潜伏.病毒潜伏对抗病毒治疗带来了挑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HIV-1病毒潜伏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模式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闫峰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模式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该院确诊的23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乙肝两对半"血清指标,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定量患者HBV-DNA,对"乙肝两对半"与HBV-DN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患者HBV-DNA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5,P<0.05).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患者HBV-DNA含量不同,乙肝两对半中HBsAg(+),HBeAg(+)和HBcAb(+)模式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含量高,为95.31%及(6.47±1.24).HBsAg(+)模式的患者HBV-DNA阳性率均高于HBeAg(-)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两对半"模式与HBV-DNA阳性率相关性较为显著(x2=35.63,r=-0.30,P<0.05).结论 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采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HBV-DNA时,检测结果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其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可靠指标.

  • 乙肝五项、病毒前S1抗原、病毒DNA联合检测对乙肝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娴;祝玲玲;黄剑;付小义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及病毒DNA(HBV-DNA)联合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1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89例,阴性者12例.采集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五项和PreS1Ag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水平,比较分析在乙肝五项不同指标组合下PreS1Ag及HBV-DNA的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所有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1,P<0.05).①③⑤阳性组和①④⑤阳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4、17.577,P<0.05).在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P<0.05);在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率高于PreS1Ag阴性率(P<0.05).病毒载量在5×102~1×107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增高,但是病毒载量≥108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均表现为下降.结论:乙肝五项、前S1抗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乙肝病毒感染和DNA的复制水平,但是联合测定乙肝五项、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DNA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状态,能够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特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分析

    作者:胡玉弘;冯军;陈玲玲

    目前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常用的指标主要是其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包括HBsAg、HBeAg、HBsAb、HBeAb和HBcAb.而临床上多采用乙肝两对半联合HBV-DNA定量检测来反映HBV感染及病毒复制情况.一般以HBsAg临床检查结果为阳性,伴或不伴其余标志物阳性,表示感染HBV.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1例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均阴性而经肝穿刺证实为HBV感染所致肝炎患者.

  • 血清前S1抗原与HBV其他标志物检测916例结果分析

    作者:阮秀花;张效本;卢洁;张喜梅

    目的探讨血清前S1抗原与HBV其他标志物的关系及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16例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其中54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平行检测HBV-DNA,并分析前S1抗原与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和HBeAg各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5%和82.0%;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38.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和抗-HBc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sAg和抗-HBe阳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阴性组中的前S1抗原无一例检出阳性;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的阳性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2%和82.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以及复制传染关系密切,Pre-S1可与HBV-DNA、HBeAg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的新指标用于临床乙肝的诊断.

  • 人巨细胞病毒在华中地区孕妇和住院儿童群体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婷;段歌红;陈茂才;冀恒涛;崔会玲

    对华中地区孕妇和住院儿童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 )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乳汁、尿液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MV DNA载量对临床的诊断价值。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CM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母亲乳汁、尿液和PBMC中 HCMV DNA水平。孕妇和儿童的IgM阳性率分别为1.16%和8.13%(新生儿2.06%,早产儿3.50%),而IgG阳性率分别为96.59%和79.98%(新生儿83.84%,早产儿94.59%)。住院儿童尿液的 HCMV DNA阳性率为57.25%,而PBMC的HCMV DNA阳性率仅为7.97%( P<0.001)。母亲乳汁的 HCMV DNA阳性率为44.61%,而PBMC的HCMV DNA阳性率仅为0.77%( P<0.001)。结果表明,孕妇 HCMV感染率很高,同时 HCMV是住院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且早产儿比足月儿对 HCMV更具易感性。在住院儿童中,尿液标本用于检测HCMV DNA比 PBMC标本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而哺乳母亲乳汁的 HCMV DNA 阳性率显著高于PBMC ,表明HCMV在乳汁中载量较高,因此哺乳是HCMV的重要母婴传播途径。

  • 金华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分析

    作者:蒋旭峰;蒋群芳

    目的:了解金华地区各年龄段与不同生殖道疾病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类型分布状况,为金华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反向杂交技术分别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236例可疑患者进行23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其中包括18种高危亚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N4)及5种低危亚型(HPV 6、11、42、43、44).结果:HPV阳性检出率为13.6%(32/236),其中高、低危型检出率分别为13.1%(31/236)与3.4%(8/236),高危型中主要为HPV 16、18、58感染,低危型主要为HPV 6、11感染.不同生殖道疾病[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0~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各年龄组中HPV阳性的比率为33.3%,38.5%,2.31%和5.1%.结论:HPV6、11、16、18、58是金华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20~50)岁为感染的高峰人群,对HPV阳性者进行定期的跟踪,是防治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重点.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血常参数P2/MS值的关系

    作者:韦玉芳;曹海燕;周军;杨聪颖;蔡胜蓝;张婷婷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与血常规参数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2/MS)值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3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根据相关数据计算P2/MS值;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肝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网状纤维及Masson染色.统计学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结果: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之间的血常规参数P2/MS值、H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参数P2/MS值无明显相关性.

  • 福建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特征

    作者:李东;张苏晗;杨秀惠;陈致飞;郑凝旋;张红榕;黄丽芳;梁晓峰;周勇

    目的 明确福建地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通过巢式PCR法分片段扩增慢性乙肝患者HBV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福建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基因型、血清型;同时结合HBV-DNA载量、血清标志物等检测结果分析福建地区乙肝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 从147例血清样本中成功扩增126例HBV完整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26例血清样本中B基因型78例(61.90%),C基因型42例(33.33%),B/C混合型6例(4.76%),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血清型以adw2和adrq+为主,分别占63.49%和36.51%;不同基因型的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HBV-DNA载量、所在地区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血清标志物HBeAg的阳性率、HBV血清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福建地区乙肝基因型主要以B型和C型为主,另见少量B/C混合型.B、C不同基因型的分布与患者血清标志物HBeAg的阳性率及HBV的血清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 青岛市黄岛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分析

    作者:龚艳;王学;王绍凤;丁惠敏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类型的分布情况,为预防 HPV感染及黄岛区 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反向杂交技术分别对2014年7~12月来该院就诊的产科门诊查体病例1054例,妇科疑似病例106例,皮肤科门诊疑似病例62例进行23个型别的 HPV基因亚型检测,其中包括18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3)及5种低危亚型(6、11、42、43、81)。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22.12%,妊娠女性感染率为16.89%,非妊娠女性感染率为43.40%,男性感染率为75.81%。单一高、低危型的感染率分别9.58%(117/1222)、4.99%(61/1222),复合感染率7.61%(93/1222)。参检的男性在单一高、低危型和复合感染率均高,分别为19.35%、27.42%、29.03%。结论该地区低危型感染以6、11型为主,其次为81、42、43型。高危型感染以16型多,其次为51、52、58、68、53、56、66型。

  • 浓缩裂解煮沸法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中的应用

    作者:梅玉峰;黄敏;危艳顺

    目的:探讨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提取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方法:通过浓缩裂解液煮沸法和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同时提取血清HBV DNA,在不同浓度梯度比较FQ-PCR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浓缩裂解液煮沸法所得HBV DNA量高于直接裂解液煮沸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约为20~40∶1.结论:浓缩裂解液煮沸法较直接裂解液煮沸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低浓度范围内与临床上的诊断较相符.

  • 前S1抗原与HBV 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晨辉;鲍俊峰;臧嘉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及HBV DNA水平,并探讨其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HBV-M及Pre-S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结果:Pre-S1Ag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BV-M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Pre-S1Ag可作为HBV DNA和HBV-M的补充和对照.

  • 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段锴;王荣学;张志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抗原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1抗原.结果 1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91例,总检出率为60.7%(91/150),PreS1抗原阳性94例,总检出率为62.7%(94/15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566>0.05),HBV-DNA与PreS1抗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HBV-DNA与PreS1抗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故PreS1抗原可作为判断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新指标,但二者的检出率并不完全相同,提示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自具有独立的临床意义,故联合检测HBV-DNA与PreS1抗原更具有临床意义.

  • HBeAg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活动力与肝脏储备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青峰;周锐峰;曹玲;周觅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活动能力的差异,探讨肝脏储备功能与乙肝病毒活动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乙肝患者597例,按照Child-Pugh分级分组,比较各组中病毒复制能力反应指标HBV免疫标志物和HBV-DNA的差异,分析病毒复制能力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发现,不同分级的患者HBV-D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调查发现病毒复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现明显负相关(r=-0.49,P=0.00)。 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患者免疫血清标志物表现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对不同标志物分析发现, HbsAg 和 anti-HBs 表达与Child-Pugh分级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活动力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发现有利于乙肝患者病程发展中的药物有效性以及机体耐受力的全面评估,以便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正确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数据。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作者:杨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874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血清标本实施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查,回顾分析其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之间关系.结果 全部874例乙型肝炎观察对象血清样本中,HBV-DNA阳性观察对象600例,HBV-DNA阴性观察对象274例,阳性率为68.6%.结论 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荧光定量PCP用于HBV-DNA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确度,前SI蛋白(PreSI)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血清标志物指标均为较为可靠的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依据.

  • 高危型HPV型别、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桂蓉;刘忠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载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色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07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进行8种高危型HPV DNA(主要高危型:HPV16,18,45,31和次要高危型HPV33,52,58,67)分型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307例样本HPV DNA与液基细胞学(LCT)检测结果均是阴性236例,两者均为阳性34例;62例HPV DNA阳性结果中LCT阴性28例、宫颈炎26例以及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Ⅰ~Ⅲ 8例,245例HPV DNA阴性结果中LCT阳性9例;LCT阴性者感染HPV主要表现为次要高危型(15/28)与HPV16(12/28)感染,宫颈炎感染HPV主要表现为次要高危型HPV(17/26)、HPV16及HPV16伴随其它型别的多重感染(6/26)和HPV31(4/26)感染,不同型别HPV感染,感染的HPV病毒载量均≥102copies/cell.LCT阴性者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炎、CIN Ⅰ~Ⅲ)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毒载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V16与HPV次要高危型感染是宫颈炎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无明显相关性.

  • 深圳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分析

    作者:何桂蓉;武学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各年龄段与不同生殖道疾病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类型分布状况,为深圳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反向杂交技术分别对2005年1月~2005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801例可疑患者进行23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其中包括18种高危亚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及5种低危亚型(HPV6,11,42,43,44).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17.5%(140/801),其中高、低危型检出率分别为16.9%(135/801)与2.6%(21/801),高危型中主要为HPV16,58感染,低危型中主要为HPV11感染.不同生殖道疾病(宫颈炎性病变、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0~30 y,31~40 y,40~50 y和>50 y各年龄组中HPV阳性的比率为32%,38.5%,22.4%和7.1%.结论 HPV11,16,58是深圳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20~50 y为感染的高峰人群,对HPV阳性者进行定期的跟踪,是防治尖锐湿疣与宫颈癌的重点.

  • 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与乙肝DNA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刘志宇

    目的:分析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与乙肝DNA的关联性,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相关指标,包括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采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两对半结果与DNA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检测出来的HBV-DNA阳性率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的患者HBV-DNA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乙肝两对半与HBV-DNA之间的关联性明显.结论:对于乙肝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采取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其检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HBV-DNA情况,可以考虑作为诊断和治疗的评估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