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印鼠客蚤的追踪调查

    作者:尹小平;朱敏杰;阿娜尔古丽;苏海滨;李东;彭国刚

    [目的]确认新疆境内于2001年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发现的家鼠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是否已在该地区生存下来.[方法]采用夹日法,用鼠夹和鼠笼捕获该蚤的宿主褐家鼠,并采集鼠体蚤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04年9~11月,在调查区内共捕获褐家鼠58只,其中有5只鼠体携带印鼠客蚤,共采集到10匹.染蚤率8.62%,平均蚤指数0.2.7匹雌蚤腹中均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蚤卵,其中2匹的腹腔中充满发育成熟的卵,分别为5和6个.在捕获的其它9种啮齿动物体表均未发现印鼠客蚤寄生.[结论]印鼠客蚤已在口岸地区生存下来,并有可能已形成种群.有必要全面开展对印鼠客蚤的调查和监测,以判断该蚤究竟是内源性(在国内)的扩散,还是外源性(从国外)传入的,为防止其进一步播散和切断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 广西隆林县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媒介蚤种群分布特征的调查

    作者:冯向阳;倪尔江;曹品光;郑传金;杨光华

    目的:调查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的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分析其对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作用.方法:在鼠疫爆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2km村屯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共检获鼠体蚤44只;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共检获鼠体蚤271只,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该区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印鼠客蚤的种群分布特征直接指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极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 印鼠客蚤实验室种群的羽化规律研究

    作者:孟凤霞;刘起勇;冯延龙;陈建强

    为开展蚤传疾病的传播机制、蚤的生理毒理、杀蚤剂的药物开发等研究提供材料,我们用印鼠客蚤的实验室种群进行蚤的羽化规律研究.该种群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小白鼠作为供血动物.结果表明,在每1 000只蚤的繁殖体系中,供血10天后,子代蚤羽化开始的前4天,雌虫占全部成虫的98.6%;羽化的第9、10天为高峰,雌性的日羽化指数(日羽化率×日雌性比)分别为7.3%和6.7%,第14天以后逐渐下降;羽化开始的第5天后,雄蚤的羽化量逐渐增加,到第14天达到高峰,日羽化指数占全部成蚤的5.9%.成蚤日累计羽化率随时间的变化为"S"型.雌性印鼠客蚤的羽化数量与时间呈负相关.可见,印鼠客蚤的雌性个体比雄性发育快,分别存在不同的羽化高峰,两个高峰重叠,延长成蚤羽化高峰日.

  • 苯醚威混配剂对印鼠客蚤毒效的观察

    作者:刘涛;漆一鸣

    为寻求有效混配浓度,有效防治鼠疫媒介蚤种印鼠客蚤,本文使用药膜法对苯醚威、 氯氰菊酯浓度梯度进行毒效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死亡率观察,直线回归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和相关系数,按比例混合法将两药半数致死浓度转化为剂量然后混合配比为6个剂量组,后获得有效配比浓度.结果显示,苯醚威、 氯氰菊酯对印鼠客蚤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LC50分别为1647.9752、8.4861 mg/L;苯醚威6 mg/L,1000 mg/L氯氰菊酯混配试剂对印鼠客蚤未吸血新羽化成虫的毒杀效果佳,24 h死亡率70%,苯醚威和氯氰菊酯混配剂对印鼠客蚤未吸血新羽化成虫有增效作用.

  • 大功达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研究

    作者:吴鹤松;蔡文凤;罗启松;王国良;梁伟;陶开会;王光惠;马杰;何伟平;石兴建;孔云泉;管国壁

    目的观察国产杀虫剂大功达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1)当药物浓度为0.002 5%时,KT50为3.77(3.40~4.15)min;药物浓度为0.005%和0.01%时,KT50分别为3.17(2.88~3.48)min和3.45(3.25~3.65)min.(2)当药物浓度在0.002 5%、0.005%、0.01%时,印鼠客蚤24 h死亡率均为100%.(3)持效: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9个月后,药物浓度在0.002 5%以上时,印鼠客蚤24 h死亡率均为100%.(4)现场2 d灭效:使用0.03%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80.80%.(5)现场残效(29 d):使用0.03%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93.87%.结论大功达8%可湿性粉剂毒力强,现场灭效好,气味小,对人畜安全,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推广使用.

  • 奋斗呐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观察

    作者:吴鹤松;蔡文凤;冯星明;王国良;董兴齐;马永康;宋志忠

    目的为筛选出优质高效的杀蚤剂,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奋斗呐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方法药膜法.结果(1)当药物浓度在12.50 mg/L以上时,KT50在7 min以内:12.50、25.00、50.00、100.00mg/L的KT50分别为6.19、6.14、5.06和4.64 min;(2)当药物浓度为100.00mg/L时,24 h死亡率为100%;(3)100.00mg/L浓度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120 d后,仍可使100%的试蚤死亡.结论奋斗呐5%可湿性粉剂毒力强,气味小,对人畜较为安全,残效时间长,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使用.

  • 印鼠客蚤实验室种群的性比和羽化

    作者:孟凤霞;冯延龙;陈建强;宋秀平;刘起勇

    目的研究印鼠客蚤实验室种群的性比和羽化规律,为蚤类生长发育、生态习性、传病机制、生理毒理和防制药剂开发等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人工饲料和小白鼠分别喂饲印鼠客蚤的幼虫和成蚤,在饲养过程中记录幼虫的化蛹和羽化过程,并鉴别羽化成蚤的性别.结果印鼠客蚤的平均羽化率为(78.7±7.5)%,羽化成虫的性比雌:雄为1.55:1.羽化的第1~5天、第6~17天和第18~20天雌蚤分别占(96.2±3.5)%、(61 0±6.4)%和(10.0±8.7)%,相互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82.3±2.1)%的蚤在第6~17天羽化,此时是羽化高峰期.结论印鼠客蚤实验种群中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多,蛹的羽化率较高.

  •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作者:潘志明;郭荣同;高雨藩;唐锡美;周端华;罗雷;许建雄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鼩鼱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关键词: 鼠疫 印鼠客蚤
  • 功高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

    作者:蔡文凤;吴鹤松;陶开会;王国良;董兴齐;马永康;宋志忠

    目的观察杀虫剂功高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杀灭效果.方法瓶膜法.结果(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 h死亡率也逐渐增高.(2)浓度为12.50 mg/L以上时,KT50在11 min时击倒率均大于88%,24 h死亡率均在80%以上.(3)50.00、100.00mg/L 2种浓度450 d内残效实验30 min内的击倒率均为100%,24 h死亡率均大于93%.结论功高2.5%乳油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较好,具有高效、速杀、残效好等优点,可用于大面积灭蚤.

    关键词: 功高 印鼠客蚤 灭效
  • 蚤类对杀虫剂敏感性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孟凤霞;刘小闪;任东升;王磊;宋元圆;刘起勇

    目的 建立触杀性药剂对蚤类的毒力测定方法,为跳蚤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评估、抗药性选育、抗性遗传研究和化学药剂的开发提供基本技术.方法 将用丙酮或无水乙醇配制的药液100 μl加在φ 35 mm的滤纸药膜上,20 min后放入50 ml离心管盖中,接15匹左右成蚤于试管(底部有20个φ0.5 mm小孔以通气)中,旋紧盖子并倒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5)%的培养箱中接触药膜24 h,检查死虫数,计算LC50及95%置信限.同时对测定方法进行评估和应用此方法测定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猫栉首蚤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 在印鼠客蚤成虫羽化后的第5、26、30、37天,未吸血成蚤(♀∶♂=1∶0.2~1∶3.1)对溴氰菊酯的LC50为0.1236~0.2371 μg·ai/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与雄性成蚤的LC50分别为0.2068(0.1007~0.4874)和0.2234(0.1986~0.2529)μg·ai/cm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吸血后的成蚤其LC50为0.3283(0.2618~0.4359)μg·ai/cm2,敏感性显著降低.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猫栉首蚤对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1236(0.0905~0.1578)、0.0071(0.0052~0.0103)和11.4708(5.8633~43.6013)μg·ai/cm2.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能够避免成蚤逃逸、可重复性强的特点;但应该注意试虫、药剂和测定方法的标准化.

  • 拜力坦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

    作者:蔡文凤;吴鹤松;王国良;陶开会;罗启松;梁伟;王光惠;马杰;何伟平;石兴建;孔云泉;管国壁

    目的观察杀虫剂拜力坦对印鼠客蚤实验室及现场的杀灭效果.方法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KT50呈现有规律的缩短,24 h死亡率也逐渐增高,且均在70.00%以上;(2)当药物浓度为0.003 125%、0.006 25%、0.012 5%、0.025%时,10 min内的击倒率均在78.90%以上,24 h死亡率均在97.78%以上;(3)残效:0.012 5%、0.025%两种浓度4个月的击倒率均>96.00%,24 h死亡率均>93.00%;(4)现场灭效:使用0.06%浓度对地面游离蚤的近期(2 d)校正灭蚤率为83.04%,远期(29 d)校正灭蚤率为77.79%.结论拜力坦20%乳油具有高效低毒、速杀、经济、对人畜安全等特点,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推广使用.

  • Y型嗅觉仪在蚤类对宿主选择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林杰;孟凤霞;吴丹丹

    目的 应用Y型嗅觉仪,建立蚤类对宿主动物气味选择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为探究不同蚤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和了解"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印鼠客蚤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测定风速、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光照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以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成蚤为试虫分别测定对大白鼠和小自鼠的选择行为.结果 在测定的20 min内,当空气流速为0.6~1.5L/min时,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和测定环境的光照(30W日光灯)与黑暗在印鼠客蚤对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中没有显著影响.猫栉首蚤对大白鼠气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而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自鼠气味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以用Y型嗅觉仪测定蚤类对宿主动物的选择行为.通过研究蚤的选择行为可以了解其宿主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相关关系.

  • 温湿度系数对印鼠客蚤实验种群羽化的影响

    作者:蔡文凤;方竹;杨光荣

    目的:通过温湿度系数QW值的变化,观察其对印鼠客蚤种群羽化的影响,了解在变温变湿环境中羽化蚤种群数量的变动.方法:成幼分养法.结果:蚤羽化高峰期为5~10月,QW值为2.26~2.62,平均温度(T)为19.52~23.0℃,平均湿度(RH)为48.04%~57.29%.♀∶♂为 1∶0.95~1∶0.63,此时蚤羽化率达99.48%~100%.蚤羽化低峰期为1~4月和11~12月,QW值为2.07~2.19和2.93~3.20,T为11.68~18.22℃,RH为37.42%~46.30%,♀∶♂为1∶0~1∶0.47,蚤羽化率仅为3.57%~76.18%,结论:雌蚤羽化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为2~11月;QW值范围较宽,为2.07~2.96.

  • 广西隆林县鼠疫暴发流行期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种群特征调查

    作者:冯向阳;杨光华;黄健人;杨进业;倪尔江;曹品光

    目的研究广西隆林县200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2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204只,隶属1科2属5种;捡获蚤类315匹,隶属2科4属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1.33%,明显低于非疫点的15.40%和20.25%;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且鼠体染蚤率极低,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对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试验及防制策略研究

    作者:易建荣;梁秋光;林立丰;卢瑞明

    目的 观察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药膜法.结果 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对灭蚤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强化灭蚤地区印鼠客蚤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奋斗呐的敏感性大幅度下降,其LC50分别是0.0165、0.1170、0.0202、0.0002、0.0038、0.0087 mg/cm2,分别是对照区的4.78、16.32、2.08、1.70、1.66和2.94倍.结论 大量而持续地使用杀虫剂可产生抗药性,因此要加强对蚤类抗药性监测,轮换使用灭蚤药物,科学、合理用药.

  • 杀飞克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研究

    作者:吴鹤松;蔡文凤;窦友剑;王国良;田云志;董兴齐;许晓陆;冯星明;鲁建明;马剑辉;罗增福;戴金昭;潘云峰;陶丽萍

    目的观察杀飞克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实验室用瓶膜法,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1)当药物浓度为6.25 mg/L时,KT50为5.75 min;当药物浓度为12.5、25、50、100mg/L时,KT50分别为3.52、6.07、3.13和3.05 min;(2)当药物浓度在12.5 mg/L以上时,24 h死亡率均为100%;(3)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1年后,当药物浓度在50 mg/L以上时,24 h死亡率均为100%;(4)现场灭效:药物浓度300mg/L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2 d校正灭蚤率为100%,15 d校正灭蚤率为82.72%,30 d校正灭蚤率为91.24%.结论杀飞克10%可湿性粉剂毒力强,现场灭效好,气味小,对人畜安全,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使用.

  • 云南省景洪市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大量寄生现象的初步分析

    作者:吴爱国;林恭华;李玉琼;陶继宏;赵春花;郑有春;李保华

    目的 调查黄胸鼠体表印鼠客蚤的群体集聚分布特征,为鼠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2月20日至3月2日,采用笼捕法捕获鼠类进行鼠体蚤采集,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在景洪市沿澜沧江两岸的4个调查点共捕获黄胸鼠73只,从其体表采集到印鼠客蚤1 169匹,其中在曼飞龙水库鱼苗场调查点获蚤1 056匹,染蚤率为95.45%,总蚤指数高达48.00,形成罕见的鼠体蚤高密度群体超寄生现象.调查还发现印鼠客蚤的雌雄性比与既往调查及实验室繁殖有明显差别.结论 较高的黄胸鼠、印鼠客蚤密度是鼠疫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景洪市一段时间后再度暴发鼠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应引起云南省各级政府及疾病控制部门的高度关注.

  • 云南省2001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天元;高子原

    2001年全省103个县(市)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动物细菌学检验63 849只,检出鼠疫菌131株,其中鼠类检出129株(黄胸鼠117株、褐家鼠10株、小家鼠1株、大足鼠1株);昆虫细菌检验16 895组,分离到鼠疫菌51株,均分离自印鼠客蚤;鼠疫间接血凝检验动物血清18 351份,检出鼠疫抗体8份.

  • 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鼠疫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明寿;张丽云;张洪英;郭英;黄坚华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鼠疫的检测十分关注.Hinnebusch等[1](1993)用Pla基因序列,以特异性片段为引物,建立了检测印鼠客蚤体内鼠疫菌的PCR方法.Hiroko氏等[2](1996)用多引物PCR,对鼠疫菌检测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双引物PCR法对云南自50年代起至今从现场不同来源的部分菌株进行了实验,建立起适于当前鼠疫快速诊断之方法.

  • 云南6种方法及各虫期发育率

    作者:胡晓玲;何晋候;张洪英;杨智明;赵文红

    为完成有关蚤类生物学特性和鼠疫传播试验等研究作准备,我们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的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缓慢细蚤(Leptosylla segnis)和不等单蚤(Monopsylla anisus)[1],野鼠鼠疫疫源地的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 specialis specialis,简称特新蚤)、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和方叶栉眼蚤(Ctecnophtalmus quadratus)[2]进行了养殖方法及各虫期发育率的观察。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