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血管瘤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护理

    作者:韩梅;胡晓红

    目的 针对患者脊髓血管瘤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泌尿系感染、尿道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皮肤黏膜消毒剂Ⅲ型安尔碘过敏的情况进行护理.方法 在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操作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修订护理方案进行有效地干预,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及疾病的沟通告知,使其积极配合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解除了消毒剂所致的尿道口、阴囊、会阴部皮肤的过敏炎性反应,患者间歇性导尿方案顺利实施,患者自主排尿建立,膀胱功能恢复.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实施间歇性导尿过程中发生皮肤黏膜过敏损伤通过采取个案化护理措施,能有效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 间歇性导尿在直肠癌根治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春燕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直肠癌根治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期间患者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性留置导尿处理,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对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间歇性导尿治疗后,患者可形成反射性膀胱,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降低,以观察组间歇性导尿30天后降低为显著,其尿路感染率为27.94%,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对直肠癌根治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有显著效果并具有积极意义.

  •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蔡玲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相等.试验组患者在临床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导尿,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管以及临床康复护理方式.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大排尿量等.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试验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间歇性导尿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对患者的恢复与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

    作者:唐芳

    目的:分析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进行导尿管拔除和处理,研究组给予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比较两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代表第一次拔除导尿管后的量)、导尿平均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平均导尿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间歇性导尿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孟玲

    目的 观察间歇性导尿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应用WHOQOL-BREF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随后,治疗组接受间歇性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照组接受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治疗时间6个月,6个月后再用同样量表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QOL的各种领域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间歇性导尿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 间歇性导尿降低尿失禁患者尿路感染率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强;罗忠纯;杨雪;夏嘉川;王振波

    目的:评价间歇性导尿降低尿失禁患者尿路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尿失禁患者(残余尿量为60~100 ml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规律饮水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清洁间歇性导尿,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尿液中的细菌计数,以及治疗7、14天尿液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1月后,研究组尿路感染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19.1%,(P<0.05);治疗15、30天后,研究组尿液查出的细菌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天后,研究组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失禁患者采取间歇性导尿,能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尿失禁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能有效减少膀胱内的残余尿,逐渐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作者:肖玲;周海燕;刘丽秀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后观察患者残余尿量、泌尿系感染、自主排尿时间、患者尿感等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感明显增强、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显著增加。结论间歇性导尿,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的生理功能,促进各种脊髓损伤患者尽早自主排尿,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杜小芳;王芳;王延荣;齐鹏;唐福爱;崔福玲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对膀胱功能损坏后感染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脊髓受损的9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法,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残余尿量、细菌计数、泌尿系统感染率及7、14 d患者尿液白细胞计数;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泌尿系感染率干预组为24.5%、对照组为77.6%,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实施不同导尿方式15、30 d后,干预组患者尿液检出细菌数均明显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干预组尿液白细胞(+)为11例;留置导尿组为3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治疗14 d后,干预组白细胞(+)为14例;对照组为4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对病情有更好的控制作用,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能有效地减少残余尿量.

  •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液细菌学检测的影响

    作者:朱美红;顾旭东;金钰梅;时美芳;金妹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和留置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出现尿潴留患者分别采用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分别于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后15、30 d取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15、30 d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10 CFU/ml)发生率分别为32.6 %和31.5%,明显低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100.0%),P<0.05;尿道细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蘸、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尿路感染、维护和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均具有蕈要意义,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 4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张毳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的适应证、具体方法以及护理后的心得体会.方法 4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47例患者中,只有2例女性患者引起下尿路感染,其他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少.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排尿障碍,在应用间歇性导尿术后,可避免留置导尿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防止产生膀胱挛缩,重新训练反射性排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实用护理技术.

  •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隆丹;颜昌昌;李晓丹;赵月

    本文通过简易膀胱容量测定动态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性导尿,得出结论:通过定期膀胱容量压力测量结果可有效评估膀胱功能的恢复进程,从而对间歇性导尿的整个康复进程进行安全监测,并提高间歇性导尿的安全性。

  • 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258例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2个月后膀胱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实验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尿潴留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过程可减少膀胱残留尿量,总体效果较好。

  • 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应用

    作者:葛贝贝

    目的 观察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疗效.方法 将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性导尿4周,疗效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尿中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结论 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从而减少尿路感染与防止肾功能损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尿潴留15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青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对尿潴留治疗作用。方法将15例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结果通过15例患者治疗14例在20—50天中建立自主排尿而不需要导尿,余1例需进行间歇性导尿。

  •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患者的影响

    作者:吴海翠;杨彩霞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同步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家属对于间歇性导尿的知识了解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研究组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患者的治疗,进行家属同步教育对术后护理的影响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尹翠平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6月-2013年8月接受过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尿处理,试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处理及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的例数。结果试验组重置尿管、发生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采用间歇性导尿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的恢复自行排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春梅;郭珊珊;李敏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照不同损伤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结合吴莱萸热熨4周,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排尿自我管理

    作者:袁云芬;尹玲;徐莉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排尿自我管理方法。[方法]对23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及家属进行间歇性导尿指导,帮助病人或家属掌握并进行自我排尿管理。[结果]经过间歇性导尿后,23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的泌尿系感染、结石、输尿管扩张、肾积水等并发症。11例病人形成反射性膀胱,残余尿量少于100 mL,停止导尿。[结论]正确的间歇性导尿术自我管理,解决了病人排尿问题,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生活独立性及生活质量。

  • 亲水涂层导尿管在脊髓损伤病人间歇导尿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青;梁英;姚宁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间歇性导尿(IC)是指在无菌或清洁的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1]。间歇性导尿是基于膀胱正常生理机能以及神经反射机制的理论而创立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临床护理实践;可以减少病人肾脏相关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膀胱管理策略[2]。1947年,德国神经学家Ludwig Guttmann 认为长期使用导尿管病人应该首选无菌的间歇性导尿术;1983年一种摩擦力极低的亲水导尿管被发明,极大地减少了每天多次导尿带给病患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尿道损伤及癌变的可能。另外,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应用亲水性涂层的尿管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37]。在康复科的脊髓损伤病人常用一次性普通尿管涂液状石蜡进行间歇性导尿,但是总有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问题存在,2012年为了解决尿路感染的发生,开始尝试启用亲水涂层导尿管为病人进行间歇性导尿。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涂层遇水后即变得湿润光滑,可降低插管过程中导尿管表面与尿道黏膜间的摩擦力,不仅较少引起症状性泌尿道感染和血尿等并发症,还能降低尿道损伤的风险[8]。提示除了亲水性涂层的尿管可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之外,还能减少尿道损伤程度、降低插管疼痛度。因此,本研究选择脊髓损伤病人采取不同的导尿管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间歇性导尿在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国虹;张晓红;刘艳华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膀胱内不能自行排出,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部外科手术中急诊手术较多,病人术前未充分排尿和进行排尿训练,加之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影响,以及术后疼痛和排尿习惯的改变,病人术后更容易出现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若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膀胱过度膨胀和长期的膀胱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探索腹部外科病人术后尿潴留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对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解决病人排尿障碍具有重要意义.留置导尿是临床解决术后尿潴留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却增加了病人的尿路感染率.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