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蝶入路的显微解剖和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二)·海绵窦、海绵间窦、蝶鞍和鞍隔·

    作者:邬祖良

    3 海绵窦和海绵间窦3.1 海绵窦位于蝶窦、蝶鞍、垂体的两旁,由眶上裂延及颞骨岩部尖端前方,长约2 cm,宽约1 cm的前、后狭长的不规则的六面体(上壁、外侧壁、内侧壁、后壁、下壁、前壁)此即海绵窦[27].

  • 鞍区硬膜结构相关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王守森;章翔;张发惠;王如密;郑和平;荆俊杰;张锡增

    目的研究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观测尸颅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床突间皱襞将海绵窦顶分为两个三角.少数鞍隔向内下倾斜成盆状,动眼神经硬膜孔大致位于后床突水平.隔孔区的垂体腺由二层组织覆盖.上层是蛛网膜,下层是更薄的膜样结构,少数蛛网膜层以脂肪垫形式填塞于鞍隔与垂体腺之间,仅见一例垂体池.结论隔孔大者垂体容易下陷,蛛网膜坠入鞍隔下方与隔孔较大有关,垂体池是形成空蝶鞍的潜在因素.国人鞍隔屏障性能差,经蝶手术后容易脑脊液漏.

  • 垂体腺瘤患者鞍隔的MRI研究

    作者:奚之玉;王守森;赵清爽;荆俊杰;林顺安

    目的 观察垂体腺瘤患者MRI图像上鞍隔的形态并测量其各项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47例进行研究.术前、术后均行MRI检查,术前另加3D-梯度回波序列(GE)扫描.观察患者鞍隔的形态并测量其各项参数,统计分析各参数间相关性并比较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全切组与未全切组患者鞍隔参数的不同. 结果 鞍隔的形态分下凹型(3例)、水平型(10例)和上凸型(34例),肿瘤高度分别为(13.57±4.42) mm、(22.03±10.77) mm、(28.82±11.29) mm,上凸型患者的肿瘤高度大于下凹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的隔孔宽度、隔孔两侧硬膜上抬角度与肿瘤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224,P=0.003;r=0.586,P=0.000);侵袭组患者隔孔宽度明显大于非侵袭组,非全切组患者隔孔宽度显著大于全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全切组患者肿瘤的切除程度与隔孔宽度呈负相关关系(r=-0.576,P=0.020). 结论 3D-GE增强图像可以较好显示鞍隔.隔孔的宽度、其两侧硬膜的上抬角度均与肿瘤高度呈正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隔孔较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