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臂丛各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内代偿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宗圆;熊章霞;欧阳阳刚;孙浩然;梁海;陈琪;刘岸雄;谢统明

    目的 通过研究臂丛神经各根切断后主要靶肌肉内运动终板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变化过程,探索臂丛神经各根在靶肌肉内分布特点和切断后的代偿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右侧建成臂丛神经各根的切断模型,左侧为正常对照组.术后第1、4、8、12周,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单纤维肌电图等方法,检测各神经根主要靶肌肉内运动终板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过程.结果 颈5神经根和胸1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内出现无代偿特征的Jitter图形,Jitter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侧;颈6、颈7和颈8神经根切断后,出现明显的代偿性Jitter改变,但只在颈7神经根切断后第1~4周Jitter均值逐渐增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8~12后恢复正常;其余各神经根切断后Jitter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臂丛神经各根切断后靶肌肉内的MCD分布图表明,仅在颈7神经根切断后会出现明显代偿变化.靶肌肉内运动终板面积逐渐扩大,乙酰胆碱酯酶染色逐渐变淡,直至消失的情况出现在颈5神经根和胸1神经根切断后;颈6神经根切断术后靶肌肉内运动终板变化与颈8神经根切断术后几乎一致,大部分运动终板消失,但仍有部分面积扩大,淡染的运动终板存在;颈7神经根切断术后第4~8周,在某些区域能发现少数异常的运动终板,到第12周后,运动终板的大小、形态和染色深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颈7、8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内出现可能的代偿改变,颈6神经根切断后代偿变化极其有限,颈5、胸1神经根不具有代偿潜力.

  • 不同组织染色法在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评估

    作者:罗鹏;张毅;刘小林;梁江山;林阳;周斌;刘科;冯啸;戚剑

    目的 评估各染色方法在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应用可行性.方法 采集临床胫神经标本,将处理好的标本切片分别用Kamovsky-Roots染色、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胆碱乙酰转移酶染色和碳酸酐酶染色4种不同染色,拍照观察,评估各染色方法.结果 Karnovsky-Roots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染色部位与背景区域视觉差异明显,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碳酸酐酶染色部位与背景区域视觉差异不明显.Kamovsky-Roots染色步骤为简单.结论 Karnovsky-Roots法较为适合应用于周围神经虚拟重建.

  • 改良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显示兔骨骼肌运动终板

    作者:林莉;杨枫;李霄;李冰

    运动终板,又称"神经-肌肉接头",是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末稍装置,是躯体效应器的典型结构.由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长轴突,在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 反复分支, 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 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

  • 先天性巨结肠肠壁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荧光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樊翌明;王果;茹立强;艾民康

    本文用改良的乙醛酸荧光组化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方法观察了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切除的肠段.粘膜中的荧光神经纤维的数量及分布方式在"正常"段及狭窄段间无明显的差异,而在粘膜下层及肌层,交感神经荧光强度及分布方式则有明显差异.在狭窄段中缺乏荧光纤维末梢形成的篮样丛结构及胆碱酯酶阳性的粘膜下、肠肌神经丛及其内的神经节细胞.

  • 大鼠周围神经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南;路来金;马丽华;张敬莹;张志新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感觉神经束(前臂内侧皮神经)近端与运动神经束(肌皮神经)远端吻合的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在靶器官改变时感觉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5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左上肢制备实验模型,右上肢为正常对照,不作任何处理.A组:于距前臂内侧皮神经起点5 mm处切断该神经,将其近端与切断的肌皮神经远端行无张力端端吻合;B组:于距肌皮神经入肌点5 mm处切断该神经,将其远端与切断的前臂内侧皮神经近端行无张力的端端吻合;C组:切断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后不予吻合,形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于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屈肘功能、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行吻合口近端的神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所有大鼠一般情况良好,切口无感染,均存活至24周.术后各组大鼠左侧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丧失,24周时A、B组大鼠主动屈肘功能均有恢复.根据"泼水清理实验"评估,A组获4~5分肢体7例,B组5例,均较C组O例有明显恢复(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方面,A、B组明显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大鼠电生理均可测得肱二头肌的诱发电位,吻合口近端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在AchE染色后可见到轴突深染的有髓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在屈肘功能的恢复情况、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吻合口近端的运动神经纤维数量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靶器官改变时感觉神经的结构及功能均发生了适应性的重塑,这种重塑可能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新方法.

  • 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的初步研究

    作者:戚剑;刘小林;熊卓;周家铭;李生杰;梁英杰;张毅

    目的 基于组织学连续断层切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成人约5 cm长胭窝段腓总神经,连续横断冰冻切片,片厚10 μm,切片间距0.25 mm,共切取200张切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神经束变化规律,通过数码摄像系统将染色切片转化为数字图像,图像拼接获取放大100倍的二维全景图像,人工判断功能束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分割后,利用Amira 3.1三维重建软件实现腓总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结果 (月国)窝段腓总神经内部功能束可划分为感觉神经束、运动神经束、混合神经束和以运动神经纤维为主的混合神经束.其中,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间无神经束的交叉融合,神经束的交叉融合主要发生在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内部的功能束间.三维重建结果能较真实地再现周围神经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其内部功能束组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 基于组织学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三维重建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为长段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提供可行性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