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活动分析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

    作者:曹守明;闫昕;赵雅宁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活动分析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结合活动分析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 w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 F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Berg平衡量表评测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美国GAITRite USB 步态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步速、步长、步宽、步频,评估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8 w后,两组FMA评分、Berg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联合组Berg评分、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利用活动分析法联合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自我效能理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雪伶;曹瑞秋;郝正玮;郭霞;吕志伟;赵雅宁

    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活动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效能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活动分析法康复训练10周。效能组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我效能理论给予效能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简式 Fugl -Meyer 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和活动分析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动能力,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自我效能水平。用 SF -36量表作生命质量测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FMA 评分、Barthel 评分、日常活动分析法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效能组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10项指标中有6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均<0.05)外,其他3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效能训练可强化活动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下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 活动分析法与传统康复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彭红玲;王桂玲;叶惠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且随着老龄化社会进展,发病率越来越高,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该病约50%以上患者在发病3~6个月内仍有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1],此时康复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活动分析法与传统康复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以期选择佳的康复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致残率。

  • 活动分析法在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黄露漫;周宾宾;何志江;蔡可书

    目的:探讨活动分析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作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上肢功能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方法:依据活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上肢活动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动作缺失成分进行针对性训练.治疗每日1次,每周5~6次,2周为一阶段,共3阶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和加拿大作业表现测量表评估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情况和患者本人对具体作业活动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前Fugl-Meyer量表上肢分离运动功能得分14分,治疗后26分;治疗前加拿大作业表现测量表写字满意度1分,治疗后5分;患者本人对书写作业活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预期目标.结论:运用活动分析法帮助制定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业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和具体作业活动的满意程度有积极的作用,该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活动分析法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窦祖林;李奎;兰月;朱洪翔

    目的探讨活动分析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15例中风患者入院时(训练前)、出院前一周内(训练后)采用活动分析法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评估,内容包括功能活动(床上活动、卧坐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平地行走及从地面上捡起物体)和自理活动(饮食、梳头/洗脸、口腔卫生、穿衣、穿裤子、穿鞋,入厕转移、清洁、准备水、冲洗和擦干身体).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动作缺失成分给以针对性训练,平均训练20次. 结果训练前、后患者的整体活动、自理活动经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对其中坐站转移、穿鞋2项活动的各个成分在训练前、后的变化率进行卡方检验,表明坐站转移动作成分中除"臀部前移"和"以相反方向坐下"差异无显著性(P>0. 05)外,其他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穿鞋活动各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 结论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能够准确反映日常生活动作成分的细微变化,可作为治疗师评估、训练中风患者、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方法.

  • 活动分析法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曾祥连

    目的:研究中风患者康复中活动分析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20例,运用活动分析法分析与评估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一周内的日常生活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按照评估结果,针对性训练动作缺失成分,平均进行20次训练.结果:经过训练后,患者的自理活动与功能活动同训练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中的穿鞋、坐站转移的成分中,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采用活动分析法,可准确反映患者的日常活动的细微成分变化,可为治疗师的训练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主要的训练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崔颖;孙玉倩;汪凤兰;洪波;陈志全;李卫;尚秀娟

    目的 探讨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活动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活动分析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动分析法1个月,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结果 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状态与活动分析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分析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活动分析组.结论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和抑郁程度的改善.

  • 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留根;王健

    目的 探讨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取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的方法,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STEF(简易上肢功能量表)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治疗组差异改变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

  • 自我效能理论在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慧玉;李冬静

    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活动分析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效能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活动分析法康复训练,效能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效能训练.采用简式下肢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arthel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效能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活动分析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阴育红;金鑫

    目的 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即A组与B组,每组100例.A组实施活动分析法,B组在A组基础上结合镜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活动分析训练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AMD评分、活动分析训练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积极使用活动分析法结合镜像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患肢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

  • 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在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伟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下肢康复训练;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52 例为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训练联合活动分析法进行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肌力及步态参数变化.结果 护理1个月后,2组Fugl-Ma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肌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肌力评分(3.86 ±0.19)分,高于对照组(2.19 ±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步长、步宽、步频及步速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促进肌力及步态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