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辉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内蒙古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收治的1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两组,以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为研究组,以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因素,分析引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因素可知,早产、感染、头皮血肿、围产窒息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 引发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有围产窒息、感染、早产和头皮血肿.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洁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40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按病情轻度与重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病因分布中不明原因、早产、窒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明原因、早产及窒息是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不明原因主要集中在基因和遗传机制缺陷以及难以诊断的肝胆功能障碍.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影响

    作者:姜敏;杨学芳;罗洁;杨彩云;林影

    目的 分析基因突变及临床疾病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住院的出生14 d之内的足月和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97例为重症高胆红素组;选择足月和早产儿生后14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小于342 μmol/L,分别大于220.5 μmol/L和256.5 μmol/L的患儿105例为非重症高胆红素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16.4%: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6.7%和50.5%.非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4.7%;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OATP2基因突变因素是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论 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可能是临床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故对临床原因不明高胆要加强UGT1 A1和OATP2基因的检测.

  • 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作者:金朝琴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且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儿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Ⅰ组),另30例患儿为高胆红素血症(Ⅱ组),对两组患儿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感染、围产窒息、头皮血肿及早产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ABO溶血、遗传代谢病及宫内窘迫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与感染、围产窒息、头皮血肿及早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生儿在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后应尽早的进行治疗干预,保证新生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 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临床观察

    作者:夏世文;张漪

    目的 评价小于两倍血容量的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索血症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前及换血后同一动脉采血进行血清总胆红素、血糖、血气、电解质(K+、Na+、Ca2+)监测.结果 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较换血前明显降低,换血后平均胆红素下降率为29.92%,换血前后相比较K+、Ca2+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和P<0.01),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下降(P<0.01),Na+、血糖、pH值无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5).按换血时间将患儿分为<3 h与≥3 h两组进行比较,结果≥3 h组胆红素较<3 h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于两倍血容量换血对内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安全性高,控制换血时间(≥3 h)可得到较高效率.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怡

    目的:观察使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3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采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新生患儿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对比换血前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新生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情况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能够有效保障患儿的身体和生命安全,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由此证明其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 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惠玲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60例为调查对象,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新生患儿TBIL为(428±16.6)μmol/L,DBIL为(37.2±16.6)μmol/L,IBIL为(388.9±20.3)μ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TBIL为(189.3±12.2)μmol/L,DBIL为(27.7±11.3)μmol/L,IBIL为(178.8±14.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新生患儿的K+(3.8±0.6)mmol/L、Na+(136.8±4.2)mmol/L、Ca2+(2.2±0.39)m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K+(3.6±0.9)mmol/L、Na+(139.8±3.6)mmol/L、Ca2+(2.3±0.26)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患儿凝血功能以及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实施换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还能够帮助新生患儿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新生患儿的凝血功能以及体征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韦艳姬

    目的:观察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对42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了经外周同步换血疗法,即外周静脉输血、输液泵控制速度为300~400 ml/h,外周动脉抽血,速度参照输入速度,出入速度均衡,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血气、血糖等检查,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在新生儿辐射抢救台上保暖环境中进行.结果:42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460.75±148.52)μmol/L,换血后为(162.52±37.57)μmol/L,换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67.76%,血清钾、游离钙略有下降,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血糖应激性增高均于12 h后恢复正常.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好、快捷、安全、并发症少,是抢救、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有效措施.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对患儿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丽燕;郭粱;邹友富;刘结清

    目的:探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33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外,同时接受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对所有患儿的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血清胆红素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指标、血红蛋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试析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作者:杜慧丽

    目的:对临床上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间我院收治的6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儿被确诊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将这部分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体重、贫血等方面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回顾分析发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围产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是为重要的.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有很多临床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左尚明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收治的4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血常规指标等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 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郝明;吴淑娟;唐军;胡小凤;李卫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符合采用换血疗法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换血疗法,治疗中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和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并保证各管道的通畅。结果:平均换入血量(168.12±21.64) ml/kg,平均抽出血量(162.20±18.39) ml/kg;换血时间100~240 min,平均180 min。换血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8.61%、47.06%和53.85%,三者换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K+、Ca2+浓度有所下降,血糖水平升高(P<0.05);红细胞数和血Na+、C1-浓度无明显变化。无明显换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可大大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评价

    作者:戴锦;汪利君;袁园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符合同步换血疗法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生理生化指标、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糖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换血过程中出现8例并发症(20.0%),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同步换血疗法后,可有效清除血清胆红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潘健崧;江栋昌;何娴娴;陈宏香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危险因素.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93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对比新生儿在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清胆红素、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治疗的效果.换血前、后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后PH值、Ca2+、K+、Na+、微量血糖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有了显著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的危险因素突出表现为血小板下降,治疗7d内多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并未出现血栓、继发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应用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血清烯醇化酶及磁共振对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

    作者:成红霞;李雪琴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预测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胆红素脑病将其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71例)和胆红素脑病组(29例),观察和比较2组早期血清NSE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和MRI表现.结果 胆红素脑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NSE水平及MRI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t=19.255、9.053,x2=35.203,P<0.05);在胆红素脑病组患儿中,MRI检查阳性患儿的血清胆红素、NSE水平均显著高于MRI检查阴性的患儿(t=7.562、6.33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OR=1.718)、血清NSE水平(OR=1.954)、MRI检查阳性(OR=2.367)均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血清NSE水平升高和MRI检查阳性表现与胆红素脑损害具有相关性,且其危险程度高于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可作为早期预测胆红素脑损害的辅助指标.

  • 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作者:季伟;郭明莉

    目的 探讨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黄疸恢复时间、蓝光治疗时间、换血治疗次数,比较干预后24 h两组黄疸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蓝光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血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全自动同步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治疗时,加强综合护理,可提高换血治疗效率,更好地降低胆红素,减少蓝光治疗时间及总换血治疗次数.

  • 舒适护理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丽;唐良梅;谢亚南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试验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和护理后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如血压波动、发绀、换血后再输血、酸中毒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从生理、心理、体位、环境等方面满足了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患儿舒适性护理需求,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头颅MRI检查的意义

    作者:陈兴月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头颅MRI检查对早期发现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意义.方法 选取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0例与胆红素脑病患儿20例,检测其血清NSE水平及头颅MRI,分析统计不同胆红素水平下NSE水平及头颅MRI的变化.结果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NSE水平均升高,而胆红素脑病患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发现3例有早期胆红素脑损害的MRI改变,20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中发现12例有MRI改变.结论 血清NSE水平结合MRI检查可反映早期脑损害,有脑损害患儿NSE水平与无脑损害患儿的NSE水平有明显差别.

  • 建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风险评估模式

    作者:杨英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风险评估模式的建立途径.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400例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监测,结果高于265μmol/L的进一步监测微量血胆红素.对母婴多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病症产生几率与各项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通过临床危险因素结合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的方式评估新生儿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并采用ROC曲线检验预测精确性.结果 400例新生儿中有33例产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依照测定OR值将病症评估危险因素分为三种:主要危险因素为出院前胆红素百分位数>P95、颅内血肿范围>3cm×3cm、胎龄35~36w、出生3d体重下降10%×总体重之上,次要因素为胎龄37w、出院前胆红素百分位数为P76~P95、皮下淤血,保护因素为混合喂养、胎龄40w及以上、出院前胆红素百分位数在P40及以下.结论 通过临床危险因素结合出院前胆红素水平的方式评估新生儿发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准确度高,简单可行.

  •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研究与分析

    作者:陈亚敏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不同程度将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4例,对照组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6例。回顾两组的并发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母乳、早产、窒息、头颅血肿、原因不明等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因素,感染、早产、原因不明等病因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感染、早产、原因不明等因素是重症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由于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还有许多不明因素,因此,探究这些不明因素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