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叶绿素A注射液毒理学研究

    作者:陈玉莉;张云忠;宋志强;李琦;戴黎明;孟晓东

    叶绿素A注射液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炎、急性胰腺炎、支气管哮喘及色素沉着等疾病的新药,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提供.我们对该药进行了急性毒性、蓄积毒性、Ames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1 急性毒性试验按霍恩氏法进行试验,选昆明种小鼠雌雄各20只,剂量为10 000、4 640、2 150、1 000 mg/kg,1次腹腔注射,注射后,小鼠活动量减少,半小时后静卧,4 h后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中毒症状,10 d后无死亡发生,其LD50大于10 000 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本品属基本无毒物质.

  • 次氯酸钠对池塘微宇宙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颖;王琳;鲁翌;汪亚洲;黄正;郝伟;唐非

    目的 研究次氯酸钠对模拟池塘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程度及恢复规律. 方法 构建6个池塘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连续投加次氯酸钠13天,投加量分别为0、1.0、2.5、5.0、10.0和20.0 mg/L,13天后再观察10天,定期测定系统中余氯、细菌总数、叶绿素a、总生产力的值. 结果 余氯量随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叶绿素a、总生产力和次氯酸钠投加量之间呈负相关;1.0 mg/L和2.5 mg/L次氯酸钠在微宇宙中促进细菌的繁殖,5.0、10.0和20.0 mg/L的投加量可有效灭菌.低投加量次氯酸钠(1.0、2.5和5.0 mg/L)不影响微宇宙的恢复,高投加量(10.0 mg/L和20.0 mg/L)对微宇宙造成严重破坏. 结论 在该试验条件下,根据叶绿素a、总生产力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可认为池塘微宇宙的结构和功能均受次氯酸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1.0、2.5和5.0 mg/L投加量的影响是可逆的,而10.0 mg/L和20.0 mg/L的投加量使微宇宙结构和功能难以恢复.

  • 浮游植物叶绿素a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曼

    目的 优选地表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提取方法.方法 实验室制备发生水华的水样,分别选用丙酮研磨法、冻融法、丙酮加热法、混合溶剂法4种方法提取叶绿素a,进行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结果 冻融法、丙酮加热法、混合溶剂法对样品中叶绿素a的提取效果及方法精密度优于丙酮研磨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酮加热法和混和溶剂法耗时较短,叶绿素a在丙酮和混合溶剂中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丙酮加热法和混和溶剂法可为常用叶绿素a测量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水环境样品的测定.

  • 郑州市某地表水源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刘晓蕙;闫国立;崔留欣;李立伟;高德富;申杰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地表水源营养化状况,并建立叶绿素a(Chla)的预测模型.方法 于2004年3-10月,在郑州市某人工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处作为采样点:1号采样点为以该人工湖为水源的某水厂调蓄池人口处,2号采样点为调蓄池以北1 000m处.每个采样点在春季、夏季、秋季各采样10、9、6次.按照<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对样品中叶绿素a、水温(WT)、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进行检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来评价该水源的营养状态,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探讨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叶绿素a的预测模型.结果 该水源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营养状态依次为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ln(CChla+1)与WT、CODMn、TP呈正相关,与SD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绿素a的预测模型为ln(CChle+1)=-0.114+0.083 48 WT+6.874 TP+0.193 CODMn(R2=0.900,F=62.674,P<0.01),应用该方程计算出的ln(CChla+1)预测值能够较好地与实测值拟合.结论 该水源已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削减TP和CODMn含量对控制叶绿素a含量具有现实意义.

  • 淀山湖不同水文时期水质变化及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

    作者:姚新民;郁晞

    目的 通过监测淀山湖不同水文时期水质污染指标及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水平,评估淀山湖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并探究不同污染指标对水体藻类生长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7月在淀山湖入水、出水和湖中心分别设置5个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主要污染指标及水体中藻类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结果 水质浊度监测均值为6.37 NTU,pH均值为8.13,高锰酸盐指数(CODMn)均值为3.69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Ⅲ类水质标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监测均值分别为0.92和0.042mg/L,分别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Ⅳ和Ⅱ类水质标准;藻类叶绿素a含量的监测均值为10.52 mg/L,明显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Ⅴ类水质标准.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水质污染指标中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均值高于丰水期外,其他指标均优于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好.丰水期温度、浑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COD)和叶绿素a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且与枯水期和平水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丰水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且丰水期氨氮水平与枯水期和平水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藻类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温度(R=0.511,P<0.01)和pH值(R=0.636,P<0.01)呈正相关,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呈负相关(R=-0.666,P<0.01),而浑浊度(R =0.342,P>0.05)、氨氮(R=-0.351,P>0.05)、CODMn(R=0.261,P>0.05)与叶绿素a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严重,丰水期水体藻类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可能与温度和pH值有关,而与水体中浑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及CODMn没有关联.

    关键词: 淀山湖 藻类 叶绿素A
  • 珠三角模拟池塘微宇宙与真实水库水结构和功能研究

    作者:朱中平;杜海荣

    目的 构建稳定的模拟池塘微宇宙系统,并比较真实水库水环境与模拟池塘微宇宙结构和功能的现况.方法 以珠三角地区3个水库水[石岩(A),莲塘(B),塘尾(C)]为来源,构建3个池塘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连续检测水库和微宇宙中溶解氧、细菌总数、叶绿素a、总生产量水平,比较不同水库水、模拟与真实水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微宇宙与相对应水库的比较中,溶解氧、细菌总数、叶绿素a、总生产量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不同水库/微宇宙的比较中,溶解氧水平:水库A/微宇宙A与B显著高于水库C/微宇宙C;细菌总数:水库C/微宇宙C>水库B/微宇宙B>水库A/微宇宙A;叶绿素a:水库B/微宇宙B>水库C/微宇宙C>水库A/微宇宙A;总生产量:水库B/微宇宙B>水库A/微宇宙A>水库C/微宇宙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水库水中,以水库A水质好,水库B次之,水库C差;通过构建稳定性模拟池塘微宇宙,可以代替进行自然水库水生态系统的比较.

  • 蚕沙中叶绿素a降解过程的化学研究

    作者:姚建忠;许德余;陈文晖;刘建飞;董建春

    报道以家蚕粪叶绿素初提物为原料,经酸、碱降解反应制备叶绿素a稳定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Ⅰ)、紫红素-18(Ⅲ)、二氢卟吩P6-6、γ-二甲酯(Ⅴ)、二氢卟吩e6(Ⅳ)和二氢卟吩e4(Ⅶ)的方法,其中Ⅴ、Ⅶ的UV、IR和1HNMR及FABMS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 郑州市某地表水源藻类与环境因子回归分析

    作者:刘晓蕙;柳桢;庄东刚;朱静媛;巴月;程学敏;崔留欣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地表水源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2004年3~10月间,在该水源设2个采样点,采用标准方法监测:水温(WT)、透明度(SD)、水深(W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和藻类细胞密度(ACD)8项指标,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探讨Chla和ACD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叶绿素a和藻类细胞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该水源标准化叶绿素a与WT、CODMn、TP呈显著正相关,与SD呈显著负相关;标准化藻类细胞密度与WT、TP呈显著正相关,与SD、W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显示,WT、TP和CODm为该水源标准化叶绿素a的显著相关因子,WT和TP为该水源标准化藻类细胞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应用回归方程计算出来的预测值能够较好地与实测值拟合.结论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Chla和ACD的变化趋势;削减TP和CODMn含量在控制Chla和ACD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 浅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虫茶中叶绿素的含量

    作者:汤灿辉;黄洁;肖美凤;许光明;彭新君

    目的 测定三叶虫茶中叶绿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丙酮研磨法提取叶绿素,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Arnon法(丙酮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三叶虫茶中叶绿素的含量为0.21%,平均回收率为99.3%,RSD=2.3%(n=6).结论 本方法准确,测定结果稳定可靠,方法重现性好,适合于工业生产中对原料的快速分析.

  • 叶绿素A检验对溺死诊断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福其;于晓军;赖小平;吕俊耀;徐国辉;林文权

    目的量化性研究SD大鼠溺死和死后抛入水中尸体内脏组织中叶绿素A(ChlA,chlorophyll A)检出率.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验单纯脑外伤死亡、脑外伤死后入水和不同水深溺死组大鼠肺、肝、肾及脑内ChlA含量.结果死后入水组,除1例肺内观察到少量ChlA 外,其余均未检测出ChlA ;溺死组肺内均检测到ChlA ,其余脏器部分检测阴性,不同深度溺死组内脏ChlA 含量存在差别(P<0.05),溺死组肾组织ChlA 含量高于肺组织(P<0.01).结论检测内脏组织ChlA 可为能一种较简便、灵敏的溺死诊断方法.

  • 郑州市某地面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蕙;庄东刚;朱静媛;程学敏;刘华莲;崔留欣

    目的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及相关因素对富营养化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市某地面水源的两个采样点进行TN、TP、Chla、CODMn和SD连续三周的环境监测,并计算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与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Chla与TN、TP、CODMn和SD进行两两因素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该地面水源两采样点TN均值分别为1.62mg/L和1.94mg/L,超过Ⅲ类标准4.40倍和5.47倍,TP均值分别为0.048mg/L和0.044mg/L,超过Ⅲ类标准0.92倍和0.76倍;SD均值分别为1.1m和1.2m,超过Ⅲ类标准1.27倍和1.17倍;Chla均值分别为0.006mg/L和0.009mg/L,达Ⅲ级标准;CODMn均值均为4mg/L,达Ⅱ级标准.两采样点TLI(∑)分别为47.32和48.96,水体处于中度营养状态.2号水样中Chla与TP呈正相关(r=0.855 P<0.05),与CODMn呈正相关(r=0.841 P<0.05),与SD呈负相关(r=-0.871 P<0.05).水体氮磷比值为20.94~97.35.结论该地面水源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处于中度营养到富营养化的过渡阶段,影响Chla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有SD和TP.磷是富营养状态的限制性营养盐.

  • 郑州市某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作者:庄东刚;刘晓蕙;朱静媛;程学敏;范清堂;张惠珍;巴月;崔留欣

    目的:了解郑州市某生活饮用水备用水源春夏两季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方法:2004年3月到8月期间,在该水源水面设2个采样点,采用标准方法监测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水温、水深、pH值、光照和叶绿素a(Chla)等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其营养状态;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探讨Chla与各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Chla预测模型.结果:随着夏季的到来,该水源水质逐步由中营养状态演变为富营养状态.水温、透明度、CODMn、水深和TP与Chla有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水温、、CODMn和TN对该水源水质状况影响较大,回归方程为:Chla=3.205×水温-3.58×CODMn-4.153×TN-15.208(R2=0.979,P<0.001);应用该方程计算出来的预测值能够较好地与实测值吻合.结论:郑州市某备用水源富营养状态严重,并且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预测Chla含量的变化趋势.控制该水源中的总氮含量和CODMn对于控制其中Chla的增长有重要意义.

  • HPLC法同时检测午时茶颗粒中4种色素的含量

    作者:吴敏;叶凤;干红女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乙腈-乙酸-水=3∶1∶96,B相:乙腈-甲醇-氯仿=75∶15:1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50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果:该检测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好.3个厂家的午时茶颗粒中新黄质、紫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35.9 ~ 67.8 ng/mL、5.8 ~ 15.9 ng/mL、28.7~ 85.2 ng/mL和106.4 ~ 196.8 ng/mL.结论:该方法为午时茶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卟啉类化合物原脱镁叶绿酸a甲基酯的合成

    作者:李翠华;方冶;张鲁勉;何小英

    目的:合成卟啉类化合物.方法:叶绿素a通过降解反应、酯化反应等得到脱镁叶绿酸a甲基酯,与Zn2+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在2,3-二氯-5,6-二氰-1,4-苯醌(DDQ)的氧化作用下C17-C18单键脱氢,形成卟啉类化合物.结果:用DDQ对叶绿素系列衍生物的C17-C18单键脱氢氧化,二氢卟吩结构转化为卟吩结构,从而合成卟啉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条件温和、简便、副产物较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法.

  • 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作者:吴静;吴明雨;周先礼

    目的 设计并合成系列二氢卟吩类化合物,并对其化学位移进行归属.方法 将叶绿素a经过酸、碱降解反应,制备脱镁叶绿酸a,以其作为原料制备二氢卟吩类化合物,采用HRMS、1D(1 HNMR、13CNMR、DEPT)和2D(HMQC、HMBC、1H-1HCOSY)等波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制备了5个二氢卟吩类化合物.其中,二氢卟吩f丁醚为首次得到.结论 文中结果丰富了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可为其活性研究提供化学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