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微生物与感染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미생물여감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184
  • 国内刊号: 31-196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4-34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微物生与感染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微生物与感染》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闻玉梅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60例儿童EB病毒感染的疾病谱及其临床特征

    作者:刘勇;姚苗苗;黄晓雯;刘玉玲

    为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疾病谱及其临床特征,本文对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60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的EB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EBV感染患儿在临床上具有以下特征:≤3岁病例增多,共156例,占60.0%;EBV感染后所致疾病多样,累及多系统,咽峡炎和发热是主要临床表现,各占95.4%和86.5%;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有115例,占44.2%.在疾病分布上,EBV感染后患儿以表现为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主,共217例,占83.5%;非典型EBV感染(非IM)43例,占16.5%.非IM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有32例,占74.4%;此外,还有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以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脾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勒雪病、手足口病及病毒性皮疹各1例.IM中重症病例7例,占3.2%,非IM中重症病例8例,占18.6%(P<0.05).儿童感染EBV后总体预后良好,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少见,仅1例.治愈254例,治愈率97.7%;好转2例;放弃2例;重症病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尤其是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故应加强对儿童EBV感染防治工作的重视.

  • 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患病率及其耐药性监测

    作者:王健;叶魏;章琪;陆晔;张晓航;韩晓辉;孟成艳;周娴;贾哲甫;方筠

    本文旨在了解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患病率及其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提供用药指导,也为口岸传染性肺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选取2010年1月~2011年8月从上海口岸入境并符合我国入境人员肺结核病监测要求的入境申请者中胸部影像学呈活动性肺结核病表现的人员,采集其连续3 d的晨痰,用浓缩集菌法处理痰液,抗酸染色法显微镜检测痰涂片中的抗酸杆菌,同时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 complex),用MGIT960培养法检测MTB complex对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的耐药情况,并采集同期人口学资料.在20个月内共监测了入境外籍申请者79 465人次,其中79人次(99/10万)胸部影像学呈活动性肺结核病表现,其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低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459/10万;培养阳性率为29/10万,低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119/10万;涂片阳性率为26/10万,低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66/10万.分离培养出的23株MTB complex菌株中,9株至少对1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总耐药率为39.1%(9/23).单耐异烟肼1株(4.3%)、单耐链霉素2株(8.7%)、单耐吡嗪酰胺5株(21.7%).对3种药物(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合并耐药1株(4.3%).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患病率水平低于我国和全球水平,但面临着输入性耐药肺结核病的风险.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的耐药特征为低利福平耐药率、高吡嗪酰胺耐药率,目前的DOTS方案仍有效.因此,有必要建立具口岸特色的耐药肺结核病防治措施,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 广西地区110株热带假丝酵母感染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吴开进;陈国添

    本文旨在探讨热带假丝酵母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真菌显色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里埃ID 32 C鉴定板确认菌种,BIO-KONT酵母样真菌快速显色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分离热带假丝酵母110株,占假丝酵母的14.34%.热带假丝酵母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率均>90.00%;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为44.55%~90.00%;对特比萘芬的敏感率仅8.18%.热带假丝酵母感染易见于呼吸道疾病、泌尿道疾病和糖尿病.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对热带假丝酵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首选药物.而热带假丝酵母对以氟康唑为代表的唑类药物敏感率下降,对特比荼芬的耐药率较高,不适合选用此类药物.

  • 新型先导化合物E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滕丽艳;刘霞;张雪莲;王洪海

    本文旨在评价抗结核分枝杆菌先导化合物E在体外抗H37Ra的活性,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应用96孔板微稀释法测定化合物E单独及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IF)联合应用时对H37Ra的小抑菌浓度(MIC).从肉眼未见细菌生长孔取培养物涂Middlebrook 7H10-ADC平板,以没有细菌生长所对应孔的浓度为化合物E的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棋盘滴定法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评价化合物E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药物暴露法,将培养10 d、6周的H37R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化合物E中3 d,涂板测定化合物E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同法测定化合物E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对不同生长时期H37Ra的杀菌作用.测定H37Ra对化合物E、INH的耐药频率并分离耐药菌株.结果显示,化合物E对H37Ra的MIC为0.078 μg/ml,MBC为0.312 μg/ml;与一线抗结核药物INH和RIF联合应用时,MIC分别降至单独应用化合物E的1/2 MIC、1/10 MIC,FICI分别为0.6、0.27,表明化合物E与INH联用有相加作用,与RIF联用有协同作用.药物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新型小分子化合物E对生长活跃期(10 d)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活性;在酸性缺氧条件下,化合物E对生长2个月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3轮实验均未筛选出耐化合物E的H37Ra菌株,而H37Ra对INH的耐药频率为3.4×10-6.这些结果显示,化合物E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定量检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肖宏;张文宏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较核苷(酸)类药物有更强的免疫控制能力和更高的HBV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和HBV 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中,疗效预测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对HBV感染自然史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HBsAg水平与疾病进展和机体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亦表明,抗病毒治疗中HBsAg和HBeAg水平的变化与持续病毒学应答有密切关系,可准确预测疗效.但目前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进一步规范和评估其预测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潜伏库的形成与清除

    作者:何涌泉;孟哲峰;张晓燕

    虽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有较为卓越的疗效,但是HIV潜伏库的存在使HIV感染者面临无法完全根除HIV的困扰.目前,对HIV潜伏库的清除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或基因治疗领域,本文就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酶T毒力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惠长野;黄胜和;曹虹;张艳芳

    大肠埃希菌是引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外膜蛋白酶T(OmpT)与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毒力相关.本文就OmpT的底物专一性、对宿主阳离子抗菌肽的抵抗,以及在纤溶系统和菌株黏附侵袭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巨噬细胞在沙门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贝贝;吴淑燕;黄瑞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当沙门菌侵袭时可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多种杀伤机制杀灭病原菌;同时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控免疫应答,并募集活化更多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巨噬细胞在沙门菌侵袭过程中还具有特殊功能,作为兼性胞内菌的宿主细胞帮助其播散至全身,从而造成机体感染.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沙门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对乙型肝炎病毒耐核苷(酸)类似物机制的新认识

    作者:范志远;于德敏;张欣欣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可针对性地为CHB患者提供个性化耐药防治措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近年来,HBV耐药机制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就近10年来有关CHB治疗中HBV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黏附因子在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秦晓华;王明贵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UPEC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使细菌能在宿主泌尿道持续生长和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其中黏附因子是主要的一类毒力因子,包括1型、P型、S型、F1C型菌毛及Afa/Dr黏附因子家族等.泌尿道上皮细胞中存在各种黏附因子受体,黏附因子通过与这些受体结合,使细菌黏附于泌尿道上皮细胞,部分还可直接参与UPEC入侵上皮细胞,帮助UPEC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形成胞内生物膜样菌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减弱对外来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形成细菌贮存库,造成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 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宋元林;白春学;王琴;卢水华;杜春玲;王桂芳;Susan V Lynch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而新的抗生素开发相对滞后,因此目前临床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根据细菌致病机制,采用非抗生素治疗方法,包括中和或阻断细菌毒素产生、开发疫苗、调整菌群分布、应用抗微生物多肽等可减轻抗生素的使用压力,延缓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产生,从而改善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 Usefulness of animal models for tuberculosis research-A review

    作者:Isamu Sugawara

  • 手足口病应如何诊治?

    作者:俞慧菊;张庆立

    Q:手足口病应如何诊治?A:手足口病是一组主要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肤黏膜的小疱疹.该病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如柯萨奇病毒A群2、4、5、7、9、10、16型,B群1、2、3、4、5、13型;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各亚型在发病年龄和季节上没有太大差别.2008年5月2日,我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其总发病数每年有变化,但从历年全国各地上报的数据来看,5~7月是发病高峰,10~12月为小高峰,全年都有零星病例报告.须引起注意的是,2010年和2011年全年总发病人数高于往年.今年国内在某些地区仍有小暴发.各亚型之间没有相互交叉免疫力,因此有的人可发生2次手足口病.

微生物与感染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