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pG ODN增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小鼠的抗体产生

    作者:石艳春;杨贵贞

    目的:探讨合成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 ODN)对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kAg)及乙型肝炎疫苗增强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效应.方法:采用非纯系(Km)及纯系(Balb/c)小鼠作为免疫对象,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效价.结果:加CpG ODN组,其抗-HBs效价均较单独注射rHBsAg和疫苗组明显增高,持续时间长,且纯系鼠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非纯系鼠.结论:CpG ODN对小鼠抗-HBs产生具有增强作用,且与疫苗中的铝佐剂有协同效应.

  • 口服免疫Ag85A脂质体DNA诱导T细胞亚群应答效应研究

    作者:姜燕;吕昌龙

    目的:拟采用构建的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Ag85A基因的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制成DNA疫苗,经口途径投予小鼠,以观察Ag85A脂质体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效应,为口服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检测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及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ELISPOT技术检测口服DNA疫苗后小鼠可分泌IFN-γ和IL-4脾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观察口服DNA疫苗后小鼠脾淋巴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判断口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脂质体是否有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口服自制Ag85ADNA疫苗可见血清中抗Ag85A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下调了脾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FN-γ水平下降,而分泌IL-4的Th2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L-4水平升高.口服DNA疫苗组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脂质体具有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重组Ag85A DNA疫苗口服免疫C57BL/6小鼠,诱导了CD4+及CD8+T细胞亚群的下调及IFN-γ的表达减少,而玎IL-4的分泌呈增高趋势;疫苗可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的分泌,产生了明显的体液应答.

  • FK506作为佐剂刺激Tfh细胞增强体液免疫水平的研究

    作者:张婧瑶;黄波波;高文娟;杨司韵;孙昕然;张一雪;康友敏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作为佐剂通过刺激Tfh细胞增强疫苗体液免疫水平的机制.方法:利用FK506与模式蛋白(卵清白蛋白,OVA) 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三次,利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利用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fh细胞、B细胞表面分子IL-21R及记忆性B细胞标志分子CD27表达.结果:FK506作为OVA蛋白佐剂,能够显著提高小鼠OVA特异性的IgG水平,增强体液免疫水平;免疫后的小鼠Tfh细胞表达IL-2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同时,B细胞表达IL-21R及记忆性B细胞标志分子CD27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表明FK506作为佐剂刺激Tfh细胞表达IL-21,作用于B细胞增强抗体水平.结论:FK506能够作为蛋白疫苗佐剂刺激Tfh细胞表达IL-21;IL-21可能通过与B细胞表面IL-21R作用,增强抗体的分泌;并刺激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进而增强体液免疫水平.

  • 新型CpG ODN增强乙肝疫苗诱导IgG2a类抗体产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丛中一;包木胜;万敏;王莉;李大鹏;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寻找能增强乙肝疫苗刺激IgG2a类抗体产生,使机体处于Th1样免疫环境的新型乙肝疫苗佐剂.方法:选用自行设计的A、B、C型CpG ODN,并以发表的A、B型CpG ODN作为阳性对照,与重组乙肝疫苗混合后于第0、4周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HBsAb水平及种类.结果:各型CpG ODN都能增强乙肝疫苗刺激HBsAb的产生水平,CpG ODN+乙肝疫苗免疫的小鼠血清中HBsAb类型为IgG2a>>IgG1,而单独应用商品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小鼠血清中HBsAb类型为IgG1>>IgG2a.结论:各型CpG ODN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含Al(OH)3佐剂]均具有增效作用,而且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倾向于Th1途径的免疫应答反应.

  • IL-12和CpG疫苗佐剂体内对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杨滨燕;吴长有

    目的:观察IL-12和CpG作为疫苗佐剂在体内促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和IFN-γ的产生异同.方法:自CD4+T细胞受体转基因(TCR-Tg)小鼠脾和淋巴结分离CD4+T细胞,体外利用CFSE进行标记,然后被动输给相同基因的正常小鼠.经OVA、OVA+IL-12或OVA+CpG免疫后,观察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组织分布,IFN-γ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结果:未经OVA抗原免疫的小鼠,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未见有增殖反应.当经OVA抗原免疫后,可见脾和肺组织中细胞增殖;IFN-γ+细胞在脾脏、淋巴结和肺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很低,其范围为0.93%~2.17%.当经OVA+IL-12免疫后,IL-12促进IFN-γ的表达,阳性率为4.53%~26.79%;而经OVA+CpG免疫后,CpG只促进淋巴结中IFN-γ的表达(3.84%).IFN-γ表达的细胞主要为分裂3~5次的细胞.结论:IL-12和CpG作为疫苗佐剂均可促进IFN-γ产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关键词: IL-12 CpG 疫苗 佐剂 IFN-γ
  • CpG ODN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作者:李娜;刘建勋;曾瑞红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小鼠,取脾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效应及LDH记忆细胞.结果:与G1F/M2相比,CpG+G1F/M2鼻腔或腹腔注射免疫均诱导了显著的杀伤活性;而且G1F/M2+Al+CpG(i.p.)诱导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pG+G1F/M2(i.p.).ELISPOT结果显示:CpG+G1F/M2鼻腔免疫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G1F/M2组;CpG+Al+G1F/M2(i.p.)组的细胞数显著多于CpG+G1F/M2(i.p.)组;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多于分泌IL-4的淋巴细胞,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有利于宿主抗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pG+G1F/M2(i.n.)仅诱导CD44+单阳性的细胞,而CpG+G1F/M2(i.p.)和CpG+Al+G1F/M2(i.p.)既诱导产生了CD44+单阳性细胞,也产生了CD44+CD62L+双阳性的记忆细胞.结论:CpG2216作为RSV重组疫苗G1F/M2的佐剂,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 PIKA佐剂在体内外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探讨

    作者:李丽;沈二霞;黄俊;王永生;马瑞;冯炼强;李烈涛;林海祥;吴长有

    目的:探讨PIKA佐剂在体内外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体外将小鼠脾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PIKA佐剂培养后,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p40的产生,FACS检测细胞的增殖及活化.体内将PIKA佐剂经小鼠腹腔注射后,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FN-γ、IL-12p40、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PIKA佐剂体外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和IL-12p40.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IKA可显著刺激B细胞和NK细胞活化、增殖.体内注射PIKA佐剂后可诱导细胞因子IFN-γ、IL-12p40、IL-6、TNF-α的产生,但产生的时间点不同.结论:PIKA佐剂体内外直接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B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而促进免疫应答反应.

  • 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可增强DnaJ蛋白的免疫反应

    作者:严明;刘宇思;张帅;胥文春;王虹;张雪梅

    目的:明确鞭毛蛋白的黏膜佐剂作用,并研究其与DnaJ蛋白联合免疫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含有重组质粒pET-28( a)/鞭毛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DE3经IPTG诱导后表达鞭毛蛋白,纯化后用于后期动物实验如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通过鼻腔分别滴入鞭毛蛋白(10μg)与DnaJ蛋白(10μg)混合剂(实验组)、DnaJ蛋白(10μg)(对照组1)、DnaJ蛋白(10μg)与GST蛋白(10μg)混合剂(对照组2),每组均30μl。通过检测抗体的效价、亚型以及细胞因子水平来评估鞭毛蛋白能否提高肺炎链球菌DnaJ蛋白诱导的免疫效应;然后用肺炎链球菌D39(5×107 CFU)进行鼻腔攻毒,观察小鼠的生存率,以评估其保护效应。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产生更高效价的血清IgG(其中主要产生IgG1)和更高水平的细胞因子IFN-γ、IL-17A和IL-4;另一方面实验组对致死性D39感染的保护率达60%,DnaJ蛋白免疫组的保护率为50%。结论:鞭毛蛋白与DnaJ蛋白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宿主对DnaJ蛋白的免疫反应,并且对致死剂量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保护作用,提示鞭毛蛋白可以作为肺炎链球菌DnaJ蛋白疫苗的佐剂应用。

  • 四种中药单体作为肿瘤细胞疫苗佐剂的体外筛选研究

    作者:张丽娜;王爽;刘泽媛;张丽;李玲;胡明;王斌

    目的:初步从细胞水平检测原花青素、天麻素、黄芩素、芹菜素四种中药单体对抗原提呈细胞RAW264.7和DC2.4的免疫刺激活性,为肿瘤细胞疫苗佐剂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LPS作为阳性对照,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分别刺激RAW264.7和DC2.4细胞系,48 h后用抗体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分子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分别刺激RAW264.7和DC2.4细胞后,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分子不同程度表达上调,原花青素和黄芩素在细胞水平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原花青素、黄芩素是两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肿瘤细胞疫苗佐剂。

  • 用模式抗原OVA研究CTA1-DD/IgG佐剂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文炯;王燕;王璇;乔梦凯;董敏;何敏;石利民;董潇潇;恽时锋;丁洁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型佐剂CTA1-DD/Ig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小鼠经鼻内免疫抗原(鸡卵清白蛋白OVA)联合佐剂CTA1-DD或CTA1-DD/IgG复合物,用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G抗体生成和IgG抗体亚类,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脾脏抗体分泌细胞。结果:CTA1-DD/IgG佐剂在小鼠中诱导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及脾脏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能力均高于CTA1-DD佐剂;CTA1-DD/IgG或CTA1-DD作为佐剂联合OVA免疫后IgG1、IgG2a、IgG2b 抗体皆提高,且IgG2a/IgG1>1。结论:CTA1-DD/IgG佐剂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CTA1-DD,且能产生混合IgG抗体亚型,促进平衡的免疫应答。

  • 免疫抑制剂作为DNA疫苗佐剂的研究

    作者:米简洁;朱庆鸿;付红烨;刘越;赵佳;康友敏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作为DNA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及预防自主免疫疾病的效果.方法:将三种免疫抑制剂环孢素(C&A)、他克莫斯(FK506)和霉酚酸酯(MMF)作为多发性硬化症(MS)的DNA疫苗佐剂,共同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取小鼠脾脏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T细胞增殖反应,检测树突细胞(DCs)成熟状态及分泌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并在诱导EAE动物模型后,检测临床打分的变化.结果:免疫FK506作为MS的DNA疫苗佐剂组显著提高了Treg细胞的比例,T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受到了抑制,DCs细胞成熟受到抑制且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临床打分.结论:FKS06能够作为DNA疫苗的佐剂,诱导Treg细胞的产生,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自主免疫疾病的发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 人β-防御素2联合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效应的研究

    作者:曾文兴;苏虹;王美珍;刘玉琳;王福财;胡有长;江丽霞;施桥发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加强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采用乙肝疫苗2 μg/次/只联合HBD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EGF-C1/HBD2 100 μg/次/只,按间隔2周、共免疫3次的左后肢股四头肌肌肉接种方案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免疫后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小鼠血清HBsA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CD4+T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脾淋巴细胞在不同抗原刺激下的增殖反应.结果:pEGF-C1/HBD2质粒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明显升高,CD4+T细胞百分率比其他免疫组都高,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明显.与其他各免疫组相比,pEGF-C1空质粒联合乙肝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情况及CD4+T细胞百分率都较低.结论:人β-防御素-2对乙肝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

  • 三类细菌基因组和 CpG ODN 作为禽流感病毒 H5N1 亚型灭活油乳苗佐剂的研究

    作者:王沂蒙;刘艳;单春乔;明双喜;江国托

    目的:通过两种免疫策略比较三类细菌基因组和 cpG ODN 对禽流感病毒(AIV) H5N1 灭活油乳苗的影响.方法:苯酚氯仿法抽提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大肠杆菌O2)、阳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阳性益生菌(粪链球菌FQ68)的基因组,并人工合成 cpC ODN 作为 AIV 油乳苗的佐剂,分佐剂与油苗分开和油裹于油苗内两种途径免疫鸡群,检测血凝(HI)抗体效价、HA 抗原特异性 IgG 效价、IL-IO 和 IFN-γ浓度.结果:当佐剂与油苗分开免疫时,各佐剂在所有的时间点上削弱(P>O.05)或者显著地削弱(P0.05);当佐剂油裹于油苗里时,CpG ODN 和 FQ68 基因组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提高(P>0.05)或者显著地提高(P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洪第;卢芳汀;陶艳艳;M.Eric Gershwin;廉哲雄

    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中药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功效,到中药在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中所起的免疫抑制作用进行论述,并对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草药 佐剂 免疫
  • 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

    作者:蔡楠;曲向东;郑少强;赵尧平;王庚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作用效果及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ml)及地塞米松组(E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后4、8、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术后12、24、48h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D、E组(P<0.05).P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少于D、E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显著多于D、E组(P<0.05).D、E组术后VAS评分、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均具有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增强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抗肿瘤免疫佐剂的初步筛选

    作者:陈亚静;吴秀丽;王丽;卫红飞;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筛选一种具有增强热休克融合蛋白HSP-MUC1抗肿瘤作用的免疫佐剂.方法:将HSP-MUC1与新型CpG ODN或人源性IFNα2b混合后皮下注射MUC1阳性荷瘤小鼠,各分4组,分别是磷酸盐缓冲液(PBS)、HSP-MUC1、CpG ODN(hIFNα2b)及HSP-MUC1+CpG ODN(HSP-MUC1+hIFNα 2b).观察各组肿瘤发生率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HSP-MUC1+CpG ODN组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小鼠的肿瘤发生率及肿瘤重量均降低(P<0.05);单独应用CpG ODN组表现出与HSP-MUC1+CpG ODN组相似的抑瘤作用,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肿瘤发生率及肿瘤的重量均降低(P<0.05);而HSP-MUC1+IFNα2b组与PBS组及HSP-MUC1组比较,小鼠肿瘤发生率及肿瘤重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pG ODN是一种能增强HSP-MUC1抗肿瘤作用的免疫佐剂,人源性IFNα2b则不能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

  • OK-432对脐带血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台桂香;刘静;高素君

    目的:探讨链球菌OK-432 (OK-432)的抗肿瘤机理.方法:采用磁珠法分离脐带血初始CD4+T细胞,经OK-432诱导培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OK-432刺激脐带初始CD4+T细胞分泌IFN-γ的数量明显增加,而IL-4产生明显减少. 结论:OK-432可诱导脐带血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 胸腺肽α1诱导MUC1特异性Th2型免疫应答

    作者:孙敏英;周红月;接晶;谢飞;翟瑞萍;陈潭秀;袁红艳;台桂香

    目的:采用黏蛋白与麦芽糖结合蛋白融合蛋白(MUC1-MBP)作为特异性抗原,研究胸腺肽α1 (Tα1)加强诱导 MUC1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探讨其作为佐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注射生理盐水)、MUC1-MBP+BCG 组(注射 MUC1-MBP+BCG)和 MUC1-MBP 和 Tα1组(注射 MUC1-MBP+Tα1),分别进行 T细胞免疫活性、MUC1特异性抗体效价及亚类、Tα1联合 MUC1-MBP抗肿瘤作用检测.第3次免疫后4~7d无菌取脾脏组织,测定脾指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各组小鼠的刺激指数(SI);ELISA法测定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 (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及小鼠血清中 MUC1特异性抗体水平;第3次免疫后7 d,注射黑色素瘤细胞B16-MUC1,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UC1-MBP+BCG组和 MUC1-MBP+Tα1组小鼠脾指数与 SI均升高(P<0.05或P<0.01),MUC1特异性 SI明显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UC1-MBP+BCG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 IFN-γ和 IL-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L-4和 IL-10水平均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UC1-MBP+Tα1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 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2和 IL-10水平均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MBP+Tα1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抗 MUC1特异性抗体且效价随浓度升高而升高.抗体亚型检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UC1-MBP+Tα1组 IgG1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IgG2a水平无明显变化.肿瘤预防实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UC1-MBP+BCG 组和 MUC1-MBP+Tα1组小鼠生存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MUC1-MBP联合Tα1更倾向于Th2型免疫应答,Tα1可以作为预防性疫苗佐剂使用,不适合治疗性疫苗使用.

  • 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联合R848对小鼠T细胞免疫活性的诱导作用

    作者:孙敏英;刘果木;接晶;谢飞;翟瑞萍;陈潭秀;袁红艳;台桂香

    目的:研究MUC1-MBP联合TLR7/8激动剂R848对小鼠T细胞免疫活性的诱导作用,为寻找重组MUC1-MBP融合蛋白的合适佐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1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MUC1-MBP+ R848组(注射MUC1-MBP+ R848)和MUC1-MBP+卡介苗(BCG)组(注射MUC1-MBP+ BCG),每组7只.第2次免疫后第4~7天无菌取脾脏组织,测定脾指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测定各组小鼠的刺激指数(SI);ELISA法测定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和 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UC1-MBP+R848组和MUC1-MBP+BCG组小鼠脾指数均升高(P<0.01),SI升高(P<0.05),TNF-γ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MUC1-MBP+R848组小鼠上述指标高于MUC1-MBP+BCG组(P<0.05或P<0.01);IL-4水平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UC1-MBP+ R848组和MUC1-MBP+ BCG小鼠脾细胞中CD3+细胞、CD4+细胞和CD8+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MUC1-MBP 融合蛋白联合R848或BCG均能诱导小鼠倾向于Th1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R848是良好的MUC1-MBP候选佐剂分子.

  • 小鼠白细胞介素18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时阳;谭岩;刘力华;太京华;方艳秋;段秀梅;姜艳芳;许淑芬

    目的: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8(mIL-18)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制备有效的免疫佐剂.方法:通过RT-PCR分别从BALB/c小鼠和Swiss小鼠肝组织总RNA中扩增mIL-18,并将其连接于载体pcDNA3中,再用双酶切及测序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构建出两组重组质粒,其中从BALB/c小鼠中获得的mIL-18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完全一致,而从Swiss小鼠中获得的mIL-18序列有两个点突变.结论:重组质粒pcIL-18构建成功,且发现mIL-18具有未见报道的点突变,已登录于Genbank.这为研制抗肿瘤DNA疫苗,增强疫苗疗效奠定基础.

608 条记录 9/31 页 « 12...6789101112...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