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结合rTMS对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期待心理反应的影响

    作者:郑博;何林丽;邹可;蔡定均;杨君兰;郑重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焦虑抑郁共病(CAD)心理期待反应大脑高级功能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90例研究参与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合并rTMS组(针磁组)30例予电针百会、印堂、神庭、神门、内关等穴,配合rTMS治疗,磁刺激组(rTMS组)30例采用单纯rTMS治疗,针磁组和rTMS组均按临床常规给予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治疗,30例基础治疗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各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0天后采用日本Nihon Kohden诱发电位仪检测Cz-A+导联关联性负变(CNV),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①各治疗组治疗前CNV期待波起始点(A点)潜伏期较对照组有延长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磁组治疗后A点潜伏期较治疗前和基础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组间期待波波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各治疗组治疗前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回归基线百分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rTMS可显著提高CAD患者心理期待反应启动过程,改善精神动力不足;电针、rTMS和抗抑郁药物可降低患者大脑唤醒水平,缓解患者焦虑症状.

  • 从精神疾病脑非对称性变异论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四)

    作者:郑重;邹可;杨从敏;李柄佑;金荣疆;陈洪佩;兰蕾;白新刚;郭鸿

    基于精神疾病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提高左半球活跃性和/或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抑郁症;同样,通过rTMS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焦虑障碍;反之,通过rTMS抑制抑郁症左半球活跃性则加重抑郁症状,通过rTMS兴奋焦虑障碍患者右半球活跃性则加重焦虑症状.rTMS和tDCS在改变半球活跃性的同时,也可改变与之相关的视-听注意偏向.针刺治疗抑郁症可发挥类似rTMS和tDCS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左、右单侧肢体经穴针刺增高或降低同侧半球运动皮层兴奋性的效应与人体气机左升右降方向一致,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和实践上,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不谋而合.

  • rTMS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郑博;郑重;邹可;鄢婷婷;莫丽玲;陈喆思;孙学礼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失匹配负波(MMN)、感觉门控电位P50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MDD)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159例MD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5例给予2周(15 d)rTMS治疗,并常规持续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抑制剂(SSRI)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84例仅给予足量同类抗抑郁剂治疗.两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10周进行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 AMD)、MMN潜伏期、S1-P50波幅、S2-P50波幅、S2-P50/S1-P50波幅比值和异常P50(S2-P50/S1-P50≥0.5)百分率评估和测试.同时设90例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 A和B组治疗2周后和10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后A组评分低于B组(P<0.001).A组MMN潜伏期和S2-P50波幅均较治疗前和B组治疗后缩短和降低(P<0.05)(除外治疗后10周S2-P50波幅的组间比较).A组治疗后S2-P50/51-Ps0比值(除外治疗后2周)和异常P50百分率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周和10周间各ERP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ERP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抗抑郁剂治疗优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并显著改善与自动加工、感觉门控有关的大脑高级功能电生理指标.rTMS可能对大脑诱导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样可塑效应,使脑功能处于动态的稳定和平衡.MMN和P50可能成为反映与大脑高级功能有关的神经可塑性指标.

  • 不同强度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

    作者:刘文贤;刘腾飞;张鑫;侯蓓蓓;余茜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梗死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对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40%(0.76 T)、60%(1.14 T)、80%(1.52 T)强度刺激组,每组8只,另外假手术组8只。各刺激组大鼠于建模成功后第5d开始按照设定参数分别接受磁刺激,连续5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置于相同磁场环境,但不接受磁刺激。治疗结束后,给予各组大鼠相同足底电击(55 V,2 s),在24 h后检测大鼠在5 min内的僵直持续时间。结果:各刺激组大鼠在接受足底电击24 h后的僵直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大鼠在24 h后的僵直持续时间也明显增长(P<0.01)。结论:rTMS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记忆功能的恢复,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加强,大鼠记忆能力的恢复程度亦增强。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刘超猛;王梅子;张桂青

    目的 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限定检索年限为2013年1月-2018年4月,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TMS组为接受rTMS加药物治疗或常规处理的PSD患者,对照组为在药物治疗或常规处理的同时采用或不采用rTMS假刺激的PSD患者.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共1 376例PSD患者,其中rTMS组687例,对照组689例.rTMS组较对照组能有效降低PSD患者的抑郁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difference,SMD) =-1.1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42,-0.84),P<0.000 01],rTMS治疗PSD的有效率为91.7%,同时,rTMS组能更好地促进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SMD=-1.00,95%CI(-1.25,-0.75),P<0.000 01]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SMD=1.56,95%CI (0.80,2.32),P<0.000 01].经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均未发现异质性来源.纳入研究在rTMS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TMS对PSD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有积极的治疗作用,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水平,上述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用于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嘉祺;廖伶艺;杨福;康有存;唐芯;杨永红

    脊髓损伤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改变,机体从脊髓损伤平面到上位神经通路均出现一系列继发改变,而这一系列继发改变可能引发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延缓其运动功能、痉挛状态的恢复过程.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制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康复问题之中,通过无创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调制神经系统重塑,该技术可望成为脊髓损伤康复管理的可选干预措施之一.该文就目前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和临床实际使用方法,以期促进该技术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思海;孙学礼;郑重;舒放

    经颅磁刺(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是Barker等在1985年创立的一种无电极刺激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因该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领域研究或治疗,包括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焦虑症等.关于rTMS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结果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rTMS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治疗参数的选择、安全性等方面.本文就rTMS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安全性、机制等进行综述.

  • 氯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 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曦;王钰

    目的 探讨氯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氯氮平片,观察组在服用氯氮平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前及治疗8周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NS评分及PSP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SAN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PSP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6例、显著进步17例、有效4例和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4例、显著进步11例、有效7例和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观察组13例患者PSP评分71~100分、14例31~70分、3例≤30分;对照组7例患者PSP评分71~100分、17例31~70分、6例≤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氮平联合rTMS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

    作者:郭志伟;陈华平;母其文;何斌;欧君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为了解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1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周期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每个治疗周期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刺激额中回区域为种子点,分析种子点与全脑所有体素的功能连接情况,并将不同治疗阶段的功能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额中回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强,连接区域逐渐增大,尤其是与运动皮层、小脑、楔前叶以及海马的连接范围及强度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结论 在前额叶区域对脑瘫患儿进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大脑的功能连接情况,这些结果证明了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 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叶青;李巍;王正荣;杨波;史修波;李保国

    目的 研究对小鼠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为高频组、低频组、模型组及对照组.高频组和和低频组分别接受连续5天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0Hz)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Hz)处理,模型组与对照组不接受rTMS处理.以开场实验研究rTMS的安全性,以强迫游泳实验研究不同频率rTMS对小鼠抗抑郁样作用,同时通过海马肾上腺素受体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研究发现在开场实验中,高频组、低频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行为指标,包括:穿越格数,直立数,理毛数和排泄数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低频组的潜伏期延长,悬浮时间缩短,同时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小鼠海马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 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抗抑郁样作用不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样作用.而高频和低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安全性.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华平;余帮龙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检测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作用.现就重复经颅磁刺激基本物理学原理、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做一综述.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作者:袁珊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基于经颅磁刺激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其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刺激技术参数进行综述.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影像学改变

    作者:杨昌霞;郭志伟;母其文;廖祥;靳雨;张兰;陈华平;蒋志军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其功能影像学变化.方法 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分为rTMS治疗组8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Conventional Therapy,CT)7例;rTMS组除接受10天高频rTMS治疗外,其他治疗措施与CT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评分进行评估,并进行功能磁共振图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采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评分及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rTMS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改善优于CT组.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F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FF值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壳核、左侧小脑;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双侧M1区、双侧SMA区、右侧丘脑、右侧小脑.结论 高频rTMS可以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且高频rTMS可能通过影响大脑内相关区域的神经活动强度达到康复效果.

  • 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其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母其文

    重复经颅磁刺激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刺激部位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动物实验已证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对皮层兴奋性产生持久性效果,并有效改变突触连接性.因其无创、无辐射且操作简便,重复经颅磁刺激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及认知领域,成为一种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从动物实验到中风、抑郁、帕金森等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提供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风病人中的初步研究情况.

  •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冼少眉;叶立汉;温水群;徐秋萍;王金兰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收治同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音乐放松,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d、20d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重复测量方法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

    作者:贺海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品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生活品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病人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喜蓉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病程多迁延 ,其慢性化的病程和明显的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品质 ,社会负担占各种疾病的第四位[1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因子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将其分为五个症状维度 :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症状、激越症状.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组织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5个为精神分裂症经典的阴性症状 :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通常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是精神功能与活动的减退 ,可能不像阳性症状那样引人注目 ,但阴性症状终会决定患者的预后及结局好坏 ,其严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独立生活、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或重新工作 ,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也越来越强调对阴性症状的识别和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但疗效有限且存在副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 T M S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现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隆世宇(综述);王晓明(审校)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发病率迅速攀升。如何识别 AD的早期症状,以达到预防、减缓甚至逆转痴呆的脑功能损害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正常老化过程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M CI向AD的转化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以记忆力减退为主的遗忘型轻度认识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较易发展为AD。本文对aMCI的研究及干预现状进行综述。

  • 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清BDNF和5-HT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冬梅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MD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20 mg/d口服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1、2、3及6周时抑郁缓解率,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时血清BDNF、5-HT水平.结果:治疗1、2、3及6周时,观察组患者抑郁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ADRS、HAMD、MMSE评分及血清BDNF、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MADRS、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6周时,观察组MADRS、HAMD及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能有效改善MDD患者躯体症状及认知功能,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可能机制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促进大脑组织释放BDNF、5-HT有关.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左红英;黄建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真性 rTMS 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假性 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疗效进行评定,使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 PANS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 PSP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 rTMS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744 条记录 33/38 页 « 12...30313233343536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