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护士手卫生的效果研究探讨

    作者:尹莉;田丽霞;李娅楠

    目的:本文主要就行为转变理论对于护士手卫生的促进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的9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行为转变理论依据下进行行为转变策略的合理制定,然后进行干预计划的制定跟实施,就对比前后护士们的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行为评分以及工作执行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行为干预之后,护士们的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行为评分以及工作执行评分较之干预前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通过行为转变理论的应用,能够促使护士的手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医院内部感染的控制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跟推广.

  • 个体化管理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效果评价——基于行为转变理论

    作者:李英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 000例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并随机分2组,个体组500例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对照组500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各组管理效果.结果:个体组孕妇GDM发生率(5.0%,x2=17.235,P=0.000)、母体孕期体重增长值(11.8±4.9kg,t=3.606,P=0.000)、新生儿出生体重(375 9.0±526.5g,t=3.726,P=0.000)、巨大儿发生率(4.2%,x2=18.021,P=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超重肥胖孕妇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个体化管理对预防GDM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五小”行业监管中的应用

    作者:高学新

    雨花台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属城郊结合区域,区内小餐饮店、小理发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五小)单位众多,安全隐患突出,风险控制难度大.“五小”行业卫生监管一直是该区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亦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难点工作.如何提高“五小”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素养,加强行业自身卫生管理,对于提升卫生监督管理整体水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雨花台区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指导“五小”行业卫生监管工作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的实践进行了介绍.

  • 行为转变理论对促进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行为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薇

    目的 促进2型糖尿病病人规律运动行为.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规律运动行为情况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在干预后关于运动相关知识得分以及规律运动行为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运用行为转变理论能促进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行为.

  • 妇科护理风险防范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效果

    作者:戎波侠;汪忠意;赵剑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风险防范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实施前)采用传统方法培训护士;2013年1~12月(实施后)在行为转变的不同阶段根据行为转变理论拟定干预对策,采取各种措施对意图前期和意图期、预备期和行动期、维持期进行干预,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结果:比较实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运用行为转变理论,可提高护士预防与控制护理风险的能力,有效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行为转变理论在儿童肥胖干预中的应用

    作者:庄巧瑜;许锐锐;郭海婷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儿童肥胖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6月随机抽取观察学校及对照学校的小学生进行体检,对观察学校的肥胖、超重学生应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两组肥胖、超重学生体质量指数、皮褶厚度情况、血糖与血脂各项指标、对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与体质量控制达标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肥胖、超重学生BMI、皮褶厚度、血糖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学生BMI及皮褶厚度分别为(27.7±3.6)kg/m2,(21.7±4.3)m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74,4.029;P <0.05);观察组学生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5.17±0.8),(3.47±0.6),(0.73±0.3),(1.14±0.1),(1.53±0.2)mmol/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37,4.257,3.478,2.206,3.759;P<0.05);观察组学生对肥胖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与体质量控制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可以让超重及肥胖学生更好地掌握肥胖及肥胖干预知识,提高健康行为方式依从性,明显提高体质量合标率。

  •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作者:李柏艳;张晓杰;刘爽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8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常规整体护理,干预组(n=40)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同时进行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MI、BP、FPG、血脂代谢指标,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FPG、TG TC、LDL-C水平均有下降,干预组效果更好(P<0.05).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6.17±0.96),对照组(3.32±0.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1).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为改变和代谢指标控制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行为转变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行为的影响

    作者:陆群;姚孝娟;孙海峰;周向丽;曹蓉;谈静;吴颖;潘丹;金逸;樊春华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血糖监测行为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单纯的糖尿病血糖监测知识教育,干预组接受TTM干预方法,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变化.结果 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行为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6个月干预组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得分为(17.89±2.67),(23.76±3.74)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5.27±2.35),(12.36±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92,8.863;P<0.01);干预3,4,5个月两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1~6个月自我血糖监测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7.031,26.573;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代谢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BG、P2hBG分别为(5.83±1.45),(10.29±4.42)mmol/L,均低于对照组(7.63±1.64),(12.95±4.7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72,2.036;P<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M对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血糖监测行为有促进作用,建立良好的自我血糖监测行为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脂代谢指标.

  • 行为转变理论在年轻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姚孝娟;陆群;谈静;曹蓉;金逸;陈明珠;吴颖

    目的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93名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及技巧的现状.应用TTM对年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训,对培训前后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5.65%的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用TTM对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进行培训后,85.49%的年轻护士处于优、良水平;年轻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84±5.35)分提升到(29.46±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1).培训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37,4.594,4.234,5.339;P< 0.05).结论 将TTM用于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有助于提升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

  •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谢少飞;郑翠红;邹益群;李华萍;郑旭君;林婕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116例,以年龄、性别、病程为条件按照1∶1比例进行配对,分配至g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及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15.20±1.48)分,对照组为(13.44±2.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3,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为(131.64 ±9.85)mm Hg,对照组为(136.25±10.20)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4,P<0.05).结论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干预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血压控制情况,建议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推广应用.

  • 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田旭霞

    目的:探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以行为转变理论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伤口感染情况以及护理后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控制达标率、伤口感染率以及护理后依从性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行为转变理论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并且稳定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率,这种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及应用。

  • 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林玉琳;林莉清

    目的 研究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外科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18%显著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骨外科糖尿病患者实施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提高护理满意度.

  • 行为转变理论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干预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周莹莹;鞠桂萍;丰小星;顾岩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依据制定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架构的心脏康复行为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支架个数),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行为变化阶段、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各行为变化阶段的人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272,P<0.001),干预组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对照组降低(t=-2.078,P=0.040;t=-3.716,P<0.001;t=-3.745,P<0.001),两组间生存质量中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3个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358,P=0.020;t=2.695,P=0.008;t=2.612,P=0.010)。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依据建立的心脏康复干预策略能够促进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行为转变,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改善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 行为转变理论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丰小星;周莹莹;顾岩;王宏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行为改变阶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与对照组(65例),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行为变化阶段、服药依从性、生存质量评分、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血栓事件与再入院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宣教干预强化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远期预后。

  • 行为转变理论在骨外科糖尿病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妙玉;王展;王晶

    目的:探索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12月在本院治疗的24例骨外科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本院同期治疗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和调查,对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95.8%;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8.0%、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良率为75.0%,经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患者的满意度、血糖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可以有效的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骨肿瘤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艳新;陈建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骨肿瘤患者希望水平、应对模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于患者出院时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分比较, 采用医学应对方式调查表 (MCMQ) 对患者应对模式进行评分调查, 采用卡氏评分量表 (KPS)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CMQ等级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面对"患者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回避"和"屈服"患者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骨肿瘤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改善患者应对方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行为转变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研究

    作者:杨丽丽

    目的:分析行为转变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自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后24个月的心衰知识、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4个月,对照组自我护理、心衰知识评分分别为(34.2±16.9)、(14.9±3.8)分,均低于研究组的(51.2±13.2)、(29.3±7.1)分(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40.2±10.1)分,明显低于研究组的(57.3±14.2)分(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自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状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 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蓝希堂;罗寿君;肖建荣;罗烈发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知晓水平、熟悉水平、顾问水平、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璐;袁瑞娟;张聪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75.51%(37/49);复发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6.33%(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且复发率低.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孕妇体质量管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杭晓萍;吴梅;颜菊美;赵敏

    目的 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孕妇体质量管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记录2组孕妇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0周所处的具体行为转变阶段,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体质量控制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孕妇妊娠期体质量控制合格率为78.6%(33/42),高于对照组的50.0%(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在干预前的各行为转变阶段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孕妇处于行动期及保持期的比例分别为23.8% (10/42)和31.0% (13/42),均高于对照组的14.3% (6/42)和11.9% (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正常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策略应用于孕妇,能帮助孕妇建立正确及健康的行为方式,且能提高孕妇体质量管理的合格率,并能改善妊娠结局.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