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袁振东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均行常规 MRI 平扫与增强肝脏扫描,观察其 MRI 动态增强扫描后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不同时相强化度。结果本组6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54例呈动脉型增强,8例呈动脉期不均匀强化;52例肝转移瘤中44例呈门静脉、平衡期边缘环形强化,8例呈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具较高诊断价值。

  •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卢晓冬;何业银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技术(DCE-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DCE-MRI和彩超分别对2011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小乳腺癌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DCE-MRI诊断灵敏度100%、特异度90.0%、准确性98.2%,特异度和准确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以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定性诊断小乳腺癌具有高水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较为准确的为小乳腺癌的临床鉴别提供影像学信息。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卢卿;倪子英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RCC)亚型中的鉴别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RCC患者66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 4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19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5例,分别行CT平扫和二期增强扫描,测量肿瘤、邻近正常肾实质CT值,并计算相应的相对强度,比较不同亚型各期CT值和相对强度.结果 平扫期,PRCC的CT值显著高于CCRCC及CRCC,皮髓期、实质期CCRCC的CT值显著高于CRCC及P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RCC及CRCC在皮髓期、实质期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RCC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鉴别CCRCC,对于PRCC及CRCC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 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对泪腺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冯莉莉;鲜军舫;燕飞;付琳;周红悦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泪腺炎性假瘤和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来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4例泪腺炎性假瘤及2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比较二者的DCE-MRI及DWI表现,获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峰值强化指数(CIpeak)、大强化率(ERmax)和流出率(WR);DWI b值取0、1 000 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DCE-MRI参数CIpeak、WR、ERmax、TIC类型及ADC值在泪腺炎性假瘤与淋巴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性假瘤的ERmax、CIpeak及ADC值的均值>淋巴瘤,WR均值<淋巴瘤.绘制ROC曲线,CIpeak、WR、ERmax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8、0.70±0.08、0.70 ±0.08及0.84±0.81.以ADC值=1.005×10-3 mm2/s为临界值,其鉴别诊断泪腺炎性假瘤和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4.2%、65.0%及75.0%.DWI联合DCE-MRI鉴别泪腺炎性假瘤及淋巴瘤的准确率高于DCE-MRI(P =0.000)或DWI(P=0.008)单独应用,二者联合鉴别泪腺炎性假瘤及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3%、87.5%和86.9%.结论 CIpeak、WR、ERmax、TIC类型及ADC值均有助于泪腺炎性假瘤及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忠胜;姜梅萍

    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肺结节的C 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5);C 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琦

    目的探讨3.0TMR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治疗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显示35例均为乳腺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有毛刺征,其中11例病灶累及胸壁,1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4例内乳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强化,其中24例为环形强化,11例出现对比剂填充征;在所有患者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中,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21例。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应当推广使用。

  • 卵巢肿瘤的高场功能MRI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袁涛;全冠民

    卵巢肿瘤的影像评估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价。MRI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已有动态增强扫描及其半定量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值测定、1H-MRS等技术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范围确定、分期、疗效评价、术后残留与复发等方面,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吴佳凤

    目的:探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了MRI平扫、动态增强以及DWI检查.结果:①肝脏良性肿瘤的ADC值均明显高于肝脏恶性肿瘤(p<0.05),且肝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肝血管瘤,但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值无明显的差异(p>0.05);②在增强扫描方面,11例肝囊肿患者均未见明显强化,而有1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动态增强曲线呈Ⅲ型,23例肝转移瘤患者呈Ⅱ型;22例原发性肝癌呈Ⅰ型.结论:MRI 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将其作为肝脏病变MRI检查的常规序列之一,辅助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国营;史红涛

    由于恶性结节的血管生成过程、血供与良性结节有显著的差别,其增强CT表现不同.本文对40例患者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肺内孤立结节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作者:宫德星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并寻找其特征性征象.结果 46例中多发5例,单发41例;小结节型20例,巨块型15例,向腹腔内生长型6例,增强过程大部分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结论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波;李文武;范小涛;蒋康平;李传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DCE-MRI、DWI和二者联合诊断(并联)对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有53个恶性病灶,以及30个良性病灶。 DCE-MRI诊断出64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53.3%,准确度79.5%。 DWI诊断出61个恶性病灶,22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63.3%,准确度83.1%。二者联合诊断出55个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0.6%,特异度76.7%,准确度85.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略有降低,而准确度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特异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

  • 3.0T磁共振新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作者:潘峰;郑晓风

    随着高场强磁共振的使用,磁共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应用广泛,前列腺癌的磁共振应用主要包括常规平扫、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等.本文综合前些年的磁共振不同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春黎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 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 16排螺旋CT增强鉴别肺结节性质的方法探讨

    作者:郭峰;林月兰;陈华震

    目的 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性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60s,90s,2min,3min,5min测量病灶的CT值,获得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评价强化峰值(Ph)、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灌注值、强化方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增强值≤15HU,S/A< 6%为界值,可区分出良性结节,如结核瘤和错构瘤等.而恶性结节有着丰富的血供,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性炎性结节因结节内血管的增生与扩张,血管床面积大,因而也强化显著;但通过对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类型的分析,有助于鉴别炎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程度与结节内的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床面积成正相关,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结节的血管化程度、血流的动态变化及强化特征,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林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0例患者中前列腺癌22例,其中高分化癌5例,中分化癌3例,低分化癌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开始时间、大信号强度、早期强化率显著高于B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前列腺癌患者,癌肿发生于外周叶21例,发生于中央叶1例。肿瘤穿破包膜17例,精囊腺受侵犯13例。其中9例动态过程中癌灶强化不均匀,前列腺增生动态过程中有8例表现为尿道周围腺体早期强化,至延迟扫描时中央腺体信号趋于一致。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及范围、肿瘤穿破包膜及肿瘤侵犯精囊腺方面明显优于平扫,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度及特异性,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动态增强磁共振研究

    作者:雷益;王丽萍;夏军;姚薇薇;邱喜雄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病灶形态学及TIC的变化规律.方法 组织学活检证实乳腺癌患者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形态及比较TIC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原肿瘤强化区域无强化,残余10例病变Ⅰ大增强斜率为(236.3±82.7),比化疗前的(531.4±79.6)显著减低,曲线类型有由Ⅲ、Ⅱ型向Ⅰ型转变趋势.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变增强速率显著减低.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由流出型向流入型转变的趋势.

  • MRI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目的 分析子宫颈癌的MR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74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于手术前均经盆腔轴位T1WI,T2WI,SPIR,矢状位T1WI,T2WI,增强扫描轴位及欠状位抑脂T1WI.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以及宫旁和盆壁的受累情况,将MRI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的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 子宫颈癌病变在末增强的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肿瘤与低信号的子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子官颈内膜及子宫旁脂肪具有良好的对比,SPI上肿瘤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强化或不明显强化,3D-动态MR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MRI对子宫颈癌的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分期准确性为91.88%.结论 MRI具有很高的解剖分辨率,特别是采用3D-动态增强扫描,可为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提供直接的解剖基础和客观依据.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徐成;颜宝云;高润芳;杨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起先均接受NAC,每4周重复治疗,共6个疗程,化疗后1~2周又经手术病检.依据病理切片上观察的肿瘤细胞密度(TCD)减小程度进行病理反应性分级:1级无变化;2级减小30%以下;3级减小30%~90%;4级减小90%以上;5级肿瘤完全消失.1~3级称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4~5级称组织学显著反应(MNHR)组.所有患者于化疗前及3个疗程后均经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扫描,以获得剪影图和在MIP像上测量治疗前与3个疗程后乳腺癌灶大径线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反应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MRI与病理反应级相关性分析表明,MHR组乳腺癌灶大径线减小程度及其变化率均显著高于NMHR组(P<0.05).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术后病理相结合,是评价乳腺癌NAC疗效较敏感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强化特征

    作者:张永寿;沙小辉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表现与强化特征,并评价其诊断意义.方法:9例(男2例,女7例;年龄25-66岁,中位年龄43岁)由临床与病理证实的HAML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与强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HAML病灶依其脂肪成分含量多寡分为下列4型:脂瘤型,肌瘤型,血管瘤型及混合型.结果9例HAML患者中有4例脂瘤型,2例肌瘤型,1例血管瘤型及2例混合型;7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于动态增强动脉期,肿瘤内的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于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逐渐减退.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然而,不同类型HAML随脂肪成分含量多寡强化类型彼此有别.结论:HAML的CT表现及强化类型有一定特征性,可为本病的明确诊断以及同肝脏其他疾病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丁表现

    作者:龚蓉;韩国武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研究证实,所有的SPTP病灶均由不同比例的实性与囊性成分构成,在11例中,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者6例,囊性结构为主者4例,实性结构为主者1例.肿块均为囊实性,伴发钙化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CT可较好地作出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224 条记录 3/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