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氧乙烷中毒事故一起

    作者:李淑芹;司海霞;郑丽

    某医疗器械厂捡选车间发生一起环氧乙烷急性中毒事故,造成26人中毒,经抢救全部脱险,现报告如下.

  • 某医院手术室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事件

    作者:殷红;凌瑞杰

    2008年4月,某医院手术室发生了一起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事件,造成数名医护人员急性中毒.

  • 急性环氧乙烷中毒八例分析

    作者:李秀菊;王朋;黄简抒;马力;申捷;李卫;周元陵

    目的 分析8例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中毒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环氧乙烷中毒观察对象1例,轻度中毒4例(其中合并轻度化学性皮肤灼烧2例),中度中毒1例,重度中毒2例.中毒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主,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不明显,部分病例有心肌、肝脏等损害;肌红蛋白升高,病程中胆碱能兴奋症状较明显.给予控制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及高压氧治疗等综合治疗6例轻中度中毒患者痊愈,2例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结论 吸入高浓度环氧乙烷可致死亡,轻、中度中毒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肌红蛋白可作为早期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抗胆碱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 消毒物品中环氧乙烷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郝文;唐岩;梁晓宇

    目的 建立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消毒物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取适量样品于大注射器中用氮气稀释,加热解离出残留环氧乙烷,取气体进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为0~2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8,低检出浓度为0.18 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2.2%~5.5%.结论 顶空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消毒样品中低环氧乙烷残留的测定,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

  • 急性环氧乙烷中毒致脑电、心电改变3例报告

    作者:齐丽;韩莉;吴笛

    我院曾收治了某化工厂因环氧乙烷(epoxyethane.C2H4O)气体意外泄漏而致急性中毒的3名患者,通过脑电、心电检查,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 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临床分析

    作者:曹景鑫;王瀛;安波

    目的 研究环氧乙烷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从环氧乙烷中毒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方法 将辽宁省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2例接触环氧乙烷造成中毒的病例资料及事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环氧乙烷水溶液喷出后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主要造成皮肤灼伤,心肌损害,胰腺损害,肝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经采取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2例患者除遗留灼伤后皮肤色素沉着斑片、斑痕外均痊愈出院.结论 中毒发生后及时进行皮肤冲洗、催吐非常重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

    关键词: 环氧乙烷 中毒 分析
  • 一起医院内急性环氧乙烷中毒报告

    作者:王瀛;柴哲;李志

    2005年2月22日,我市某医院发生5人急性环氧乙烷中毒,观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2月22日(星期二),为医院供应室每周二消毒日,本室3名工作人员(1名护士长,2名护士),当天主班潘某负责环氧乙烷消毒机操作.该机需事先预热,温度达50℃时开始真空,然后加药.

  • 职业暴露环氧乙烷的致癌风险

    作者:谢萌;林丹;李文莲;冯国昌;王洪林;逄淑涛;王炳玲

    目的 探讨职业暴露环氧乙烷的致癌风险.方法 利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致癌风险评价准则,对50余年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氧乙烷职业暴露浓度进行分析,计算环氧乙烷职业暴露的致癌风险.结果 假设暴露持续工作年限为中国常见的35 a,工作制度为四班三运转时,大部分国家暴露于环氧乙烷的致癌风险在1.0×10-6左右,没有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可接受的致癌风险范围10-4~10-6;按长日工作时间的两班两运转工作制度,久工作年限50 a计算,仍没有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可接受的致癌风险值.结论 目前环氧乙烷职业暴露浓度下的致癌风险较低,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可以考虑重视其他的健康效应.

  • 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两种灭菌法效果评价

    作者:杨越雄;杨伟红;李静

    目的 评价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经环氧乙烷灭菌和印60Co-γ辐照灭菌的效果.方法 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放入环氧乙烷灭菌器中灭菌,灭菌后将材料置于空气中静置5 d,以清除残留的环氧乙烷;另将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采用60Co-γ辐照灭菌装置灭菌,吸收剂量15 kGy.然后对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分别进行性能表征.结果 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弯曲强度相比,经2种方法灭菌的骨钉弯曲强度均无明显下降(P>0.05);与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初始分子量相比,经60Co-γ辐照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明显减小,下降约11%,表明材料发生降解;经环氧乙烷灭菌的骨钉分子量无明显变化,下降约3%,表明材料未发生明显降解.结论 左旋聚乳酸可吸收骨钉以环氧乙烷灭菌为佳.

  • 环氧乙烷在医疗器械消毒应用中质量分析

    作者:孙敬;陈彦丽;柴海荣;雷雪;宋亚茹

    目的:研究分析环氧乙烷在医疗器械消毒应用中的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进行消毒的医疗器械展开研究,分别比较甲醛与环氧乙烷消毒效果。结果与甲醛相比,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芽胞等微生物,属于高效杀毒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可有效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但在人体接触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仍不可忽视,因此应行规范化操作并增加研究力度,完善环氧乙烷灭菌操作,使其适用于更多医疗器械的灭菌操作。

  • 4种灭菌方法控制微生物限度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玉田

    mL,霉菌数<10个/mL;84消毒液浸泡法灭菌后细菌数13个/mL,霉菌数<10个/mL;紫外线灭菌法灭菌后细菌数381个/mL,霉菌数19个/mL;蒸馏水冲洗烘干法灭菌后细菌数363个/mL,霉菌数18个/mL;4种灭菌法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效果佳,84消毒液浸泡法灭菌效果较好,紫外线灭菌法和蒸馏水冲洗烘干法效果较差.

  • 硅胶管在腔镜器械包装时的巧用

    作者:马艳;朱玲;颜芳

    随着微创手术的迅猛发展,腔镜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且其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其价格昂贵、精细易损,几乎均采用等离子气体消毒灭菌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此类消毒方法需要用专用包装袋将腔镜器械进行塑封包装,包装后的腔镜器械在传输和取用时经常会磨损或刺破包装袋,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我院手术室采用一次性硅胶管作为腔镜器械的保护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环氧乙烷灭菌对环境安全影响的探讨

    作者:杨凤娥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EO)灭菌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保证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艺监测、化学及生物监测方法对操作环境中EO含量进行监测.结果:环境改进前,开锅后2 h左右环氧乙烷残留量为2 mg/m3,超过国家标准;3 h后空气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小于2 mg/m3,灭菌物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小于15.2 mg/m3,符合国家标准[1];环境改进后,各个时段灭菌环境空气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和灭菌物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EO灭菌物品质量安全可靠,灭菌环境的改进确保了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李亮云

    20世纪60年代环氧乙烷(EO)已作为医院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用于不耐湿、不耐热物品的灭菌[1].在广泛使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的基础上,近年来出现了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用于低温灭菌.对于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的运用,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开展低温灭菌方法应用特点的讨论,对临床如何选择合适的低温灭菌方法十分必要.

  • 环氧乙烷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6例救治体会

    作者:程兵;赵学军

    环氧乙烷(EO)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乳化剂、仓库煎蒸剂、乙醇胺、乙二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合成洗涤剂等,此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消毒灭菌功能,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同时EO是一种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及毒性的有害物质,使用不慎可导致烧伤和中毒.本院于2006年5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EO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在消毒供应室灭菌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国玲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ED)在医疗器械物品中的灭菌效果的可靠性。方法应用化学和生物学等监测方法对经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物品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140次(件)医疗物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灭菌合格率达100%,且相比以往灭菌方法具有穿透性强,无管腔长度、形状、大小的限制的优点。结论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便、无腐蚀性、不损害物品,适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物品中的灭菌消毒。

  •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梁月红;杨冬花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2003年7月引进低温灭菌柜-环氧乙烷气体(EO)灭菌器2台,自引进以来,利用率逐渐上升,至今共灭菌298锅,消毒灭菌物品3万多件,现已广泛应用.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0.8℃,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超过3%以上就有爆炸的危险.我院采用的是100%纯环氧乙烷的气体瓶,属于高效灭菌剂.具有适用范围广、穿透力强、广泛杀菌、对物品损害小、灭菌效果可靠、有效期长等优点.但其消毒过程缓慢,费用昂贵,而且会释放出残留的毒性气体,对消毒物品的清洁度要求极高.其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如下.

  • 检验报告单微生物污染调查及消毒方法探讨

    作者:史文俊

    医院检验科集中了送检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人体组织标本等,这些标本大多带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在送检及检验过程中极易通过工作人员的手及周围环境对检验报告单造成污染,并以检验报告单为载体,形成病原微生物的院内感染传播链,增加工作人员及患者的感染机会.

  • 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对 COPD吸入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小玲;刘侃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机消毒方法对手术合并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吸入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术中行双腔导管左侧支气管内插管,A组患者使用术前经环氧乙烷浸泡消毒的麻醉机,B组患者使用术前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的麻醉机,测定两组插管后即时( T0)及插管后2h( T1)、4h( T2)血清、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2( IL-2)、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浓度。结果: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组T0、T1、T2时IL-2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T1、T2时TNF-α浓度显著低于B组,T2时IL-8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使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进行消毒,对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影响小,消毒效果优于2%戊二醛溶液,可起到一定的气道保护作用。

  • 灭菌方式不同对病毒灭活血浆制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作者:王慧茹;沈莉;李建民;张义兵;赵晓霞

    血浆病毒灭活成分制品是血浆制品的替代产品,其目的是杜绝血浆输注后高风险的病毒传播.目前国内应用的亚甲蓝光化学方法处理血浆,旨在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尤其是能有效灭活脂质包膜病毒,如HBV、HCV、HIV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必须检测和控制的危害性大的病毒.鉴于目前国内用于相关耗材的灭菌多采用二种不同的方法,即高压蒸汽法和环氧乙烷(ETO)法来完成,笔者就不同灭菌方法的耗材,对制备的相关血液制品质量的潜在影响阐述自己的观点,报告如下.

325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