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科实习医学生职业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胡毕文

    目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外科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工伤的原因,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伤带来的后果,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方法:文章通过对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20名外科实习生的工伤情况进行取样调查,整个调查的时间段为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并将所收集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致实习生工伤的原因主要分为:操作生疏;对外科的医疗器械不熟悉;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伤害补救知识.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实习生工伤问题,必须要推出一套完善的宣传、培训以及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职业损伤发生的几率.

  • 基层医院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分析与防护管理对策

    作者:王海珍;贺迎英

    护理行业的独特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使得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中,因此发生职业损伤是护理人员所面对的主要危害.内镜室护士的主要职业损伤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些职业损伤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职业性损害是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内镜室护士应当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

  • 浅谈临床护士的职业损伤因素及自我防护

    作者:林红;申桂云;牛仙飞

    护理人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因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加强护士自我防护尤为重要.

  • 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王利;费杏珍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选取湖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18名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湖州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儿科和及妇产科的护理人员118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士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职业防护执行情况以及职业损伤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职业防护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职业损伤比较上,两组针刺损伤无显著差异(P<0.05),而职业性腰背酸痛和睡眠障碍方面则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但是在执行力度上却明显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宣教,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医院环境,降低其工作压力.

  • 职业损伤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职业认同感影响研究

    作者:杜彩霞

    目的:通过研究职业损伤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及职业认同感影响,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64例职业损伤护理人员设为研究组,另抽取非职业损伤护理人员6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士的SCL-90测评各因子除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强迫、敌对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t=2.387,2.940;P<0.05),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各因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565~4.979,P<0.01);两组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测评,除一致感、患者影响感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外( t=3.501,3.010;P<0.05),其余自我效力感、把握感、有意义感、自己决定感、组织影响感各维度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012~7.001,P<0.01)。结论职业损伤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导致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大大降低。

  • 33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王立英;戴青梅;李法云;刘素美;王志萍

    目的:摸清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潍坊市33所医院的8 063名医护人员及1 105名行管后勤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FoxBASE数据库,对所得资料运用SPLM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医生、护士、技工人员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53.86%、74.06%、37.98%,行管后勤人员的损伤率为9.86%,医护技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管后勤人员;三级医院医护人员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二级医院;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三位;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防护设施、防护意识、职业性质、工作量等12项有序变量与职业损伤明显相关.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减少针刺伤,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 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调查与防护改进

    作者:姚晓红;陈毅军;金静芬

    急诊科护士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从事着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当护士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常常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害.为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特点,我们对浙江省7家医院急诊科1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空安尔碘瓶的妙用

    作者:殷亚亚

    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大职业危害,对受伤者心理影响是严重而持久的.

  •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

    作者:贾淑华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往,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大潜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员工的职业安全则还是个薄弱点甚至是盲点.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特查阅近年来有关临床护士职业损伤及自身防护的文章进行综述.

  •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

    作者:戎敏之

    职业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998年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会议突出的口号就是,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首先关爱自己.

  • 江西省66所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

    作者:龚小敏;陈遂;张静;唐玉莲;杨惠珍;徐淑娟;罗晓黎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情况,提出控制措施,使医务工作者安全使用医疗锐器.方法:就2003年1~12月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73名护士有88.62%被针刺伤,占损伤首位,人均刺伤4.81次.1746名医生有56.93%被刀割伤.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仅为12.60%~25.92%.医生、护士中分别有63.29%、77.00%的人粘膜接触过病人的血液,接触部位多的是眼,但所有操作中无一人戴眼罩.结论:医疗性职业损伤严重危及医务人员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依法行医可降低损伤的发生.

  • 手术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防护

    作者:魏君

    职业性损伤(Occupational Injuries,OI)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1].手术室是医院重要部门之一,是外科系统手术患者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集中的场所.工作紧张繁忙,存在许多不利于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生物、理化及社会因素,护士防护不当容易造成职业损伤[2,3].为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有效进行防护,引起对护士职业损伤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近年来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 实习护生锐器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调查

    作者:郭新荣;殷艳玲;王莹莹

    锐器损伤是医务人员常遇到的职业损伤.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护士更容易发生锐器损伤[1],实习护生由于技术不熟练,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不足等原因,发生锐器损伤的危险性可能更大.为了解我院实习护生发生锐器损伤的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性措施,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33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感染科护士利器意外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于慧琴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2000年3月的统计报告显示,每年卫生行业从业人员中被利器损伤者有60万~80万,护士是受伤害的主要群体[1].戴青梅[2]报告,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可见,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3].

  • 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调查分析

    作者:蒋蓓;糜盘英;唐杼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5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以减少职业损伤.

  • 职业防护情境模拟教学对降低临床实习学生职业危害的影响

    作者:陈昌连

    目的 探讨职业防护情境模拟教学在预防临床实习学生职业危害中的效果.方法 将87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44名)和对照组(43名).试验组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授职业防护知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职业防护态度、职业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在10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对学生的职业危害发生情况、职业危害自我防护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职业防护态度正向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职业危害自我防护行为得分为(41.56±8.20)分,对照组为(32.45±6.28)分,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曾发生1次及以上职业危害的人数为16名,对照组为29名,试验组职业危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防护情境模拟教学能提高临床实习学生职业防护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 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

    作者:吕晓玲;夏秋江

    医务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地被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身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被感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

  •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王立英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情况,对潍坊市33所医院8063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将结果报告如下.

  • 儿科护士的职业损伤及防护

    作者:林晓枫;刘俊影;张秀玲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探讨综合医院儿科护士的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对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高荣芳;龚玉环

    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其中针刺伤是为常见的一种。这与工作中必须要接触的注射器、穿刺针等锐器有关,再加上经常接触或处理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一旦针刺伤发生,便会导致令人生畏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持久的心理负担。经证实已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因此,针刺伤及其危害是我们临床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大家应该重视到针刺伤的危害,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感染管理,制订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如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就会传播给受伤者体内[1]。由于护士工作的环境和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损伤[2]。因此,针刺伤及其危害已成为当今临床护士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据有关研究所示,临床护士80%患传染病都是由于被针刺伤所致,每年因针刺伤导致血液性传播造成护士死亡超过几百人。临床工作中基本、常见、繁忙琐碎的基础护理操作中所造成的职业感染日益严重。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国,感染率达60%,乙肝携带者有1.3亿,针刺伤是0.004 ml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 HBV的针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并且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存在。针刺伤不仅造成受伤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受伤者严重持久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可见临床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建立预防锐器伤治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治理的根本保证[3]。

291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