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潘唐超;梁松;卢梓添

    目的 探讨急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NSTE-ACS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在急诊早期48 h内,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48 h后,观察组的NST个数、ST段压低值、血小板聚集率、sCD40L、30 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的并发症(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6例急诊诊疗状况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立众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患者不同诊疗方式的疗效,评价不同诊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07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抢救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药物应用与普通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于普通药物治疗,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较普通药物治疗更低(P<0.05).结论:普通药物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

  • 低分子肝素和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王正科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7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阴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还给予低分子肝素6 000 IU每12小时1次,脐旁皮下注射,连续5~7 d,联合应用洛伐他汀40 mg每晚睡前服1次,连服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0例(50.0%),无效3例(7.5%),无一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3例(3313%),有效16例(41.1%),无效10例(25.6%),2例进展为AMI,无死亡,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洛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傅力

    目的:通过对29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9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硝酸盐制剂缓慢静脉滴注.阿司匹林300mg/d顿服,持续7 d,继续每日给予100 mg顿服.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稳定斑块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RAS系统.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按治疗指南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用3~5 d.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发作,2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而延长住院时间.2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而择期于外院行PCI手术.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出院后1个月.所有患者无心脏不良情况发生.随访6个月时,2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再梗死,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心绞痛发作,16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廖业敏;程芝俏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NSTE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低分子肝素(0.4 ml,每日2次,连用7 d)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心绞痛发作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9%和65.2%,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电图各导联ST段压低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4±0.04)mV和(0.07±0.05)mV,P<0.05],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21.7%和34.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PLT)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NSTEMI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

  •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宇

    急性心肌梗死(AMI)据ST段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两类,二者在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主要对目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

    作者:魏妤;顼志敏;崔亮;赵文淑;林向敏

    目的:研究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伴或不伴ST段下降的临床特点和意义并行早期危险分层.方法:128 名 NSTEMI病人根据入院时心电图(FCG)相邻2个导联伴或不伴ST段下降分为2组:ST段下降<1mm组(Ⅰ组)和ST段下降≥1mm组(Ⅱ组),分析比较2组间各种临床指标的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结果:在两组间病人基本临床特点中,Ⅱ组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及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峰值显著高于Ⅰ组[26/68 vs 13/60;(19.6±15.4)vs(11.6±6.9),P<0.05];在CAG检查中,Ⅱ组病人中冠状动脉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比率显著高于Ⅰ组(26/44 vs 10/38,P<0.005);心动超声检查左室功能(LVEF)Ⅱ组显著低于Ⅰ组[(51.9±10.5)vs(64.2±8.6),P<0.05].结论:在NSTEMI病人中,ECG上伴有ST段下降≥1mm,表明多合并有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存在有心肌广泛及严重缺血,致心功能下降,预后不良.

  •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营;梁继存;吴运虎

    目的 观察国产氯比格雷治疗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非ST 段抬高ACS 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泰嘉组(加服国产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加服进口氯吡格雷).观察胸痛消失率、心电图变化、药物安全性.结果 胸痛在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心电图ST 段两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的疗效及主要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服用国产氯吡格雷对非ST 段抬高的ACS 患者安全有效.

  • 替格瑞洛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刘贞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100mg联合替格瑞洛90mg,每日两次,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心房脑钠肽及纽约心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储备分数(FFR)值变化,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房脑钠肽水平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纽约心功能分级优于干预前观察组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FF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贾晶;黄同伟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同期8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作比较分析.结果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但泵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显著低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住院死亡率低(p<0.05),住院4周梗死延展无差别(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功能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 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

    作者:潘连连;朱立飞

    目的:探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42例NSTEACS患者、8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比例,计算Neu/Ly比值(NLR),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V+)和阴性预测值(PV-),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NSTEACS 组WBC、Neu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Ly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血栓组Ly水平显著低于而其余各指标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NLR阳性率(89.5%)高。NLR对冠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其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22-0.913)]高于其余各指标,其诊断临界值为2.80,此时Sen、Spec、PV+、PV-分别为94.2%、75.0%、85.3%、89.4%。结论:NLR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对比

    作者:韩世权;朱虹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AMI并CS患者6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6.5岁.分为2组,A组为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并CS组,30例;B组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并CS组,32例.2组患者均应用IABP,观察2组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变化及30 d病死率.结果 A组术后7d LVEF及CI均较术前增加[38.60%±27.15%vs 35.73%±4.56%,(1.77±0.24) L/(min·m2) vs (1.59±1.28) L/(min·m2);P均<0.05],且A组CI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7±0.24) L/(min·m2) vs (1.54±1.93) L/(min·m2);P<0.05].两组AKI发生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 d cTnT明显低于B组[(1.48±1.42) μg/Lvs (2.88±2.29) μg/L;P< 0.05];两组术后AKI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AMI并CS患者,IABP的使用未改善30 d病死率或加重肾损伤,但可改善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其心输出量.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作者:张建起;杨涛;姜铁民;李玉明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一组危险性很高的临床综合征.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血运效果显著,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早期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差异.

  •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庞延友

    随着检验水平的提高,尤其肌钙蛋白Ⅰ的临床应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越来越多.为正确认识此病,本文对此病做一探讨.

  •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毛节明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是美国急诊和住院的一个主要原因.大约60%的住院患者以UA为诊断而入院,且年龄大于65岁.在所有年龄组的患者中,46%为女性.本文推荐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得到了有力的临床证据和专家的支持.

  • 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英全;陈文广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3例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7),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对照组:n=36),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半年发生药物无法控制心绞痛、再次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情况. 结果 联合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心电图∑ST、CK、CK-MB、CTnT的恢复时间及恢复程度,半年内发生药物无法控制心绞痛、再次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2%比80.6%,P<0.05;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1.6%比41.7%,P<0.01),且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27%比25%,P>0.05). 结论 在无条件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是治疗NSTEAMI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巴替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王茜;陶英

    目的 探讨巴替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CS患者66例,随机分为巴替非班组(n=34)和安慰剂组(n=32),其中巴替非班组脱落/剔除5例,安慰剂组脱落/剔除8例.2组术中及术后24 h分别采用巴替非班或安慰剂治疗.观察2组术后慢血流发生率与支架植入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观察2组术后2 d、30 d内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P>0.05),术后均未发生即刻慢血流事件,TIMI分级均为3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2 d、30 d内均无MACE事件发生.2组术后2d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巴替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及术后应用,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范聚省;王英霞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硝酸脂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15d,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心肌缺血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锋雷;郭颖慧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玻立维)组各60例.3组均给予休息、吸氧、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泰嘉组口服国产氯吡格雷,玻立维组口服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组和玻立维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用量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和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总时间.结果 泰嘉组和玻立维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泰嘉组与玻立维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总时间均短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泰嘉组和玻立维组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泰嘉组与玻立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嘉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影响

    作者:孙海英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变化和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测定血浆PAI-1浓度,并观察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PAI-1水平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注射液辅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并能降低其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13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