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F-κB 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前列环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伊金萍;于晓晓;董孟;杨杰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对肺动脉高压( PH)大鼠肺动脉组织前列环素( PGI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Tn、Ti组各15只,均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建立左向右分流型PH模型, Ti组术前1 h腹腔注射NF-κB阻断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CT)120 mg/(kg· d),术后持续2周;Co组10只除不给予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外其余造模过程与Tn、Ti组相同, Cn组10只不处理。各组连续饲养12周后,采用心导管术测量右心室收缩压代表肺动脉收缩压( PASP),通过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肺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组织中的PGI2。结果 Tn组肺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高于Cn组(P<0.01),Ti组NF-κB活性低于Cn组(P<0.01),而Co组与C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Tn组大肺动脉组织PGI2表达量较Cn组明显减少(P<0.01),Ti组与Cn组、Co组与Cn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PH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增加,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PGI2的表达。

  • 川芎嗪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动态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海玲;江时森;谢渡江;汪春晖;杭涛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肺损伤的动态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造成大鼠压力负荷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G)、手术组(OG)和手术+川芎嗪干预组(OG+Li).每组分为术后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9个时间点,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各时间点大鼠肺损伤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上的比较.结果:(1)OG光镜下相继显示出间质性肺水肿和(或)肺泡性肺水肿.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有些管腔近于闭合.OG+Li肺小动脉管壁稍增厚,管腔狭窄与OG组比较,明显减轻,未见有肺水肿的病理改变.(2)从术后第2天开始,OG组壁厚内径比(WT/ID)和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显著并持续性高于SOG,管腔面积/管总面积(LA/TA)显著而持续性低于SOG;而与此同时OG+Li的WT/ID、WA/TA显著并持续性低于OG,LA/TA显著而持续性高于OG.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肺血管重建和肺水肿等病理损伤的发生,具有肺保护作用.

  • 支气管加肺血管、上腔静脉联合成形治疗肺癌

    作者:朱广;周石林;肖高明

    目的 探讨支气管袖式或楔形切除加肺血管、上腔静脉成形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全组106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袖式切除38例,楔形切除59例;支气管肺血管成形99例,支气管上腔静脉成形7例.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出血1例,支气管胸膜漏1例,肺不张2例,心衰4例,肺部感染3例,无围术期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54.0%、32.4%. 结论 支气管成形加肺血管、上腔静脉成形对扩大肺癌手术指征,缩小切除范围,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肺动脉高压时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的动态变化与肺血管重建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立军;周爱卿;沈捷;赵武;李奋

    目的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重建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血管增生性疾病,其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EVE)与肺动脉高压时的肺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探讨肺动脉高压时EV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血管重建之间的关系.方法10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均n=50).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60mg/kg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于实验第2,8,14,21天,每组各处死12只大鼠,取6只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并通过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余下6只对周围肺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肺动脉的弹性蛋白离解活性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的第2天即明显升高至(3.87±0.19)×10-8U/mg,第8天降为(0.18±0.2)×10-8U/mg,第14天再次升高至(1.45±0.18)×10-8 U/mg,第21天维持在(1.91±0.18)×10-8U/mg.而肌性肺动脉的比例增加在注射野百合碱后第8天出现,肺动脉中膜的增厚及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在第14天后出现.结论EVE活性的早期升高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一种重要触发因素;EVE活性的第2次升高可能与肺高压的进展有关.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FHL1的表达

    作者:杨艳娟;郑西卫;杨桂兰;侯嘉;程德云

    目的 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FHL1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FHL1、细胞骨架蛋白1(Talin1)及细胞周期素D(Cyclin D)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3周后,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24±11.2)%,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相比升高(P<0.01);肺小动脉FHL1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为1.48±0.03,与对照组(0.86±0.02)相比增强(P<0.01);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Talin1免疫阳性染色为(1.52±0.04),与对照组(0.92±0.03)相比增强(P<0.01);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Cyclin D免疫阳性染色为(1.46±0.02),与对照组(0.73±0.04)相比增强(P<0.01).结论 低氧所致FHL1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Talin1、Cyclin D有关.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作者:杨艳娟;程德云;郑西卫;杨桂兰;李芳

    目的 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低氧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EGFR蛋白和EGFRmRNA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3周后,低氧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24±11.2)、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5.09±12.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5±0.28)kPa、(23.68±3.48)%、(23.63±9 74)%和(41.62±12.83)%相比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EGFR蛋白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组大鼠为(1.48±0.07),与正常对照组( 1.09±0.02)相比明显增强(P<0.01),低氧组大鼠EGFRmRNA阳性染色为(1.43±0.05),与正常对照组(1.10±0.04)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 低氧所致EGFR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葛付超;高芬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疾病及高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心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建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发病机理,特别是肺血管重建在HPH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肺中小动脉结构重建是HPH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血管壁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外基质增多,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血管阻力增加等[1].肺血管重建的机理复杂,涉及多方面,包括细胞、血管活化因子等.

  •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超;张翔;刘福生

    详尽论述了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建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内皮素受体、心血管调节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四种血管活性物质在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 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钟小宁;姚龙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肺心病的中心环节,多年来对HPH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认为HPH的形成主要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和肺血管重建(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有关.

  • 雌激素对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作用

    作者:林勇;孙思庆;朱晓莉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mPAP);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经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血管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雌激素预防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30 μg/kg,共3周)、雌激素治疗组(低氧3周后每天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30 μg/kg,共7 d).结果 (1)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WT%和W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治疗组的大鼠mPAP、RV/(LV+S)(%)、WT%和WA%均低于低氧组(P<0.05),而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高于低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17-β雌二醇能有效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阻抑右心室肥厚,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

    作者:杨艳娟;程德云;郑西卫;李芳;杨桂兰

    目的 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氧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TSP-1和TGF-β1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3周后,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为(43.53±3.38)%,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24±11.2)%,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5.09±12.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相比升高(P<0.01);肺小动脉TSP-1免疫阳性染色灰度值在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为1.32±0.04,与正常对照组(0.96±0.03)相比增强(P<0.01),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大鼠TGF-β1免疫阳性染色灰度值为1.38±0.05,与正常对照组(1.04±0.04)相比增强(P<0.01).结论 低氧所致TSP-1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活化TGF-β1有关.

  • 左向右分流容量负荷过重大鼠血红素氧化酶的表达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

    作者:袁粒星;刘瀚旻;李谧;高举;周同甫

    目的探讨容量负荷过重大鼠及氯沙坦治疗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与血红素氧化酶(HO)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行左向右分流术建立容量负荷过重SD大鼠模型并给予氯沙坦治疗,分别测定实验各组肺动脉压、右心室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右心室相对重量;体视学方法测定肺小动脉厚度百分比和肌性化小动脉百分比;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肺组织、左右心室HO-1、HO-2 mRNA的表达.结果氯沙坦能显著减低肺动脉压力,使右心室相对重量降低,氯沙坦组肺小动脉厚度百分比和肌性化小动脉百分比均较手术组明显下降.手术组HO-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氯沙坦组HO-1 mRNA表达水平较手术组明显降低,HO-2 mRNA表达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容量负荷过重大鼠的肺动脉高压,抑制肺血管重构程度,同时可下调HO-1 mRNA的表达.HO-1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形成、肺血管重构的病理过程.

  • 低氧大鼠肺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

    作者:肖欣荣;程德云;陈文彬

    目的了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VEGF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低氧3周后,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1.4%±2.6%,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2.8%±3.4%,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6.0%±1.8%和28.7%±2.3%相比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内膜的VEGF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为2.51±0.25,与正常对照组1.27±0.15相比明显增强(P<0.01),低氧大鼠组VEGF免疫阳性染色强度与WT%和WA%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92和0.785,P<0.01).结论低氧所致VEGF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低氧大鼠肺内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表达与肺血管重建

    作者:程德云;肖欣荣;陈文彬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以常压间断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flk-1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低氧3周后,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以及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内膜的flk-1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明显增强(P<0.01),与WT%和WA%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14和0.738,P<0.01).结论慢性低氧介导flk-1表达增多,可能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低氧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

    作者:杨艳娟;程德云

    目的: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CTGF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 结果:低氧3周后,低氧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压(2.89±0.41)k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1.01±2.79、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13±10.31,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4.18±11.46,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7±0.26)kP、24.59±3.51、23.66±9.74和40.59±13.87相比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CTGF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组大鼠为1.32±0.05,与正常对照组1.10±0.04相比明显增强(P<0.01),低氧组大鼠Ⅰ型胶原免疫阳性染色为1.30±0.04,与正常对照组1.14±0.05相比明显增强(P<0.01). 结论:低氧所致CTGF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及肺血管重建

    作者:师桃;耿希刚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经心动超声及多普勒检查,确定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10例为对照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30例,为实验组.体外循环建立前取右肺中叶少许肺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灰度扫描.以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反映肺血管壁的增厚程度.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先心病患者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肺组织eNOS表达呈下降趋势,而肺小血管形态发生明显改变,WT%、WA%明显增高(P<0.01).eNOS的表达与肺高压程度、肺血管形态学改变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先心病肺高压的eNOS含量低下,造成内源性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起一定作用.

  • COPD患者肺组织内类胰蛋白酶及TGF-β1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作者:格日力;小泉知展;本田孝行;山本洋;花岗正幸;久保惠嗣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并发症之一,在组织学上以血管重建为特征,其病因知之甚少。我们曾报道,高原地区大鼠重建的肺动脉周围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染色呈高值,但COPD患者是否会发生这种改变尚未明了。为阐明此事,我们选择10名严重肺气肿并接受肺容量恢复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5名肺周围型癌并接受肺叶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及TGF-β1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COPD肺动脉外径厚度达100~200μm,而对照组平均分别为36.4±4.5%或22.6±3%(P<0.05),COPD患者血管和小气道周围的肥大细胞胰蛋白酶阳性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且与血管厚度呈正相关(r=0.85,P<0.01),COPD患者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内TGF-β1免疫染色呈强阳性,但却未在对照组内测到。上述结果表明,肥大细胞胰蛋白酶和TGF-β1的过量表达可能由气道慢性炎症及低氧血症所致。这两者在COPD患者肺血管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模型的构建及肺组织中miR-34a的表达

    作者:马兰;刘川川;周振;宋泽青;刘洁;格日力

    目的 构建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模型,观察P53基因及miR-34a在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低氧1周(1wk)组、低氧2周(2wk)组及低氧3周(3wk)组,各组10只.低氧组大鼠置大型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m)构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模型,正常对照组在低压氧舱外正常饲养.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并计算右心室质量比来评定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miR-34a和P53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53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低氧处理的第1、2、3wk RV/(LV+S)及mPAP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肺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呈时间依赖性;miR-34a的表达也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在第3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模型;P53基因和miR-34a随着低压低氧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

  • PDTC干预对左向右分流大鼠模型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作者:茹凉;于晓晓;杨杰;古丽巴哈·买买提;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

    目的 探讨核蛋白因子κB(NF-κB)在左向右分流大鼠模型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活性及应用阻断剂(PDTC)干预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方法 5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分流组(Tn组)15只,手术+PDTC阻断组(Ti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Co组)10只,阴性对照组(Cn组)10只.将Tn组和Ti组30只大鼠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其中Ti组15只大鼠于术前1 h开始腹腔注射PDTC,剂量为120 mg·kg-1·d-1,持续2周,Co组大鼠除了不进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外,其余手术程序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连续饲养12周后,采用心导管术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离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通过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测定各组内皮细胞NF-κB与特定基因识别序列相结合的活性.结果 Tn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Cn组(P<0.01),Ti组NF-κB活性低于Cn组(P<0.01),而Co组与C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n组大鼠肺血管MT%与Cn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Ti组与C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o组与Cn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肺血流所致的大鼠肺血管收缩和结构重建与NF-κB的活性增强有关,阻断剂PDTC可以通过阻断高血流所致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干预肺血管重建.

3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