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53、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王连渠;卜宏民;闫拥军;车新平;焦志灵;徐国良

    目的: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P53蛋白、TSP-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50例以及正常膀胱组织10例石蜡标本中P53蛋白、TSP-1表达及MVD.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MVD随病理分级的升高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P<0.05),TSP-1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升高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降低(P<0.05);TSP-1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4223,P<0.01),MVD在TSP-1阳性表达组明显低于TSP-1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过表达及TSP-1低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进展密切相关.

  • 血管生成与生长激素腺瘤临床特性的关系

    作者:赵浩;曲元明;杨伟;牟成志;曲鑫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生长激素(GH)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因子表达与GH腺瘤侵袭性等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8例GH腺瘤患者(侵袭性组21例,非侵袭性组27例)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SP-1、TGF-β1在GH腺瘤中的表达,以CD34为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 侵袭组微血管密度较非侵袭组增加不明显.侵袭组TSP-1蛋白表达较弱(P<0.01),TGF-β1蛋白表达则较强(P<0.01).TSP-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TGF-β1与侵袭性及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TSP-1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GH腺瘤的大小、性别、激素类型以及是否复发等因素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微血管密度单一指标不能作为评价GH腺瘤血管生成的标准,TGF-β1可能影响GH腺瘤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并能促进肿瘤的复发.TSP-1虽不能影响GH腺瘤的微血管密度,但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调节GH腺瘤的血管生成.

  • 食管鳞状细胞癌bFGF,TSP-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向明;岳峰涛;张杰;刘辉;刘俊钧;冯亮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病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bFGF、TSP-1和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bFGF、TSP-1阳性率分别为60.9%(28/46)和37.0%(17/46),MVD定量(56.59±28.97)/mm2.T3期肿瘤组织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者.bF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少于bFGF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51±24.73)/mm2对(67.61±32.23)/mm2,P<0.05)],T3期、TNM Ⅲ期肿瘤组织TS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及TNM Ⅱ期者.肿瘤细胞分化Ⅲ级者MVD明显高于Ⅰ、Ⅱ级者[(85.38±37.88)/mm2对(41.35±20.32)/mm2,P<0.01;(85.38±37.88)/mm2对(54.28±23.43)/mm2,P<0.0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32.33)/mm2对(47.00±21.66)/mm2,P<0.05].结论 bFGF、TSP-1表达以及MVD计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bFGF是调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 TSP-1与NF-κB通路蛋白在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中的表达

    作者:张永婷;徐伟立;李索林;仲智勇;李英超;王文博;孙驰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分期血管瘤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in sensitive protein-1,TSP-1)和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探索其在血管瘤增生和消退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血管瘤患儿40例,据Mulliken标准分为增生期组21例,消退期组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对比增生期及消退期血管瘤内皮细胞中TSP-1、CD36、p59fyn、Caspase3、p38MAPK、NF-κBp65、p-IκBα、p-IKKβ、VEGF表达和血管内皮标志抗原CD34表达;对比分析TSP-1、NF-κB通路中各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 TSP-1和CD36、p59fyn、Caspase3、p38MAPK各指标在增生期表达均低于消退期(F=32.582、47.575、11.645、18.824、13.140;P =0.000、0.000、0.002、0.000、0.001).NF-κBp65和p-IκBα、p-IKKβ、VEGF各指标在增生期表达均高于消退期(F=7.807、6.323、5.988、4.216;P=0.009、0.018、0.021、0.049).增生期微血管密度高于消退期(F =7.256,P=0.012).瘤体中TSP-1、CD36、p59fyn表达与MVD表达均呈负相关(rs=-0.420、-0.519、-0.388;P=0.021、0.003、0.034).NF-κBp65、p-IκBα、VEGF表达与MVD表达均呈正相关(rs=0.666、0.611、0.515;P=0.000、0.000、0.004).TSP-1与NF-κBp65呈负相关(rs=-0.413,P=0.023).结论 TSP-1和NF-κB信号通路在婴幼儿毛细血管瘤的病程演变中可能相互调控,通过影响瘤体血管生成而对其增生和消退发挥重要作用.

  • TSP1/TGFβ与垂体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性的关系

    作者:杨伟;曲元明;徐广明;韩韬

    目的探讨TSP1/TGFβ及相关因子与垂体瘤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46例垂体瘤手术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与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SP1/TGFβ及MVD,并分析TSP1/TGFβ表达与侵袭性、MVD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组TSP1表达明显低于与非侵袭组,而TGFβ表达则相反;两组间MVD、CD3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TSP1表达与侵袭性呈负相关,TGFβ与侵袭性及MVD呈正相关.结论TSP1/TGFβ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生成及侵袭性,有望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新靶点.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旭;李彬;顼晓琳;高飞;张志豹

    目的 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表达水平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MUM-2B.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的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TSP-1的表达,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侵犯睫状体、侵犯巩膜导管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标本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TSP-1与其相关性.构建TS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UM细胞系MUM-2eB,运用Q-PCR以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系VEGF的表达量变化.主要指标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标本中TSP-1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组织标本中MVD,细胞系TSP-1过表达前后VEGF表达量变化.结果 50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侵犯睫状体与未侵犯睫状体TSP-1表达阳性者分别为5/20和27/30;大肿瘤(大基底直径>16 mm或高度>10 mm)和中等大小肿瘤(大基底直径<16 mm或高度在2.5~10 mm)表达阳性者分别为3/11和29/39(x2=-5.470、4.845,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以及是否侵犯巩膜导管间TSP-1表达阳性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4、0.606、0.856、0.723).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中TSP-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16,P<0.05).构建TSP-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UM细胞系MUM-2B,转染前后VEGF含量较前下降(P<0.05).结论 TSP-1与葡萄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相关,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TSP-1表达升高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示TSP-I可能作为预测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以及分子治疗靶点的指标.

  • 凝血酶敏感蛋白-1诱导肝癌裸鼠模型凋亡作用

    作者:薛建锋;范正军;赵守魁;王艳瑛;郭广成;刘怀然

    目的 研究TSP-1在人肝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n=6)分别皮下注射TSP-1和生理盐水;治疗三周收集标本,采用Tun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TSP-1治疗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36±1.49 VS 2.64±0.57,P<0.01).TSP-1组Caspase3蛋白(0.0581±0.0185 VS 0.0908+0.0210,P<0.0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TSP-1在人肝癌裸鼠模型中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TSP-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建平;沈益金;吴爱祥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每次4 ~8 mg,每天1次,微泵推注维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每次8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TSP-1、CRP、IL-8水平、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36例/40例)和71.74%(33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P-1分别为(107.49±11.67)和(127.19±15.60)ng·mL-1,CRP分别为(3.59±0.52)和(5.07±0.56)mg·L-1,IL-8分别为(12.31± 1.21)和(16.04±2.45) ng·L-1,血肿体积(5.84±0.54)和(9.36±1.35)mL,NIHSS分别为(9.43±1.07)和(12.20±1.50)分,ADL评分分别为(67.78±8.73)和(59.09±8.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反应、皮疹为主,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TSP1、CRP及IL-8水平,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建锋;范正军;赵守魁;王艳瑛;郭广成;刘怀然

    目的 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GBC-SD凋亡的体外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CD47作用后HCCLM3的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SP-1组凋亡率(10.5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3.17±0.33)%和CD47阻断组(4.05±0.27)%(P<0.01).CD36阻断组(8.49±0.37)%高于对照组或CD47阻断组,低于TS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1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TSP-1组(0.575±0.026)和CD36阻断组(0.583±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0.336±0.031)和CD47阻断组(0.41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1在体外可诱导胆囊癌细胞GBC-SD的凋亡,TSP-1与受体CD47结合后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作用途径之一.

  •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外周血TSP-1和D-dimer水平比较研究

    作者:肖子亚;薛渊;顾国嵘;王豪俊;栾骁;尹俊;宋振举;施东伟;童朝阳;姚晨玲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D-二聚体(D-dimer)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CS组患者120例、AAD组患者12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取血清,分别检测TSP-1和D-dimer在三组中的血清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SP-1和D-dimer在ACS组、AAD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SP-1在ACS组升高更明显,D-dimer在AAD组升高更明显。结论:TSP-1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协助ACS和AAD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前列腺癌中TSP-1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关系的探讨

    作者:张辉;吕家驹;刘莹;傅强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绝大多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少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平均MVD为71.21±31.1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显示MVD值较高,TSP-1的免疫活性与微血管密度间呈显著相关性(r=0.54,P=0.009).结论:TS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有促进前列腺癌中血管生长的作用,并参与前列腺癌血管基因的表达.

  • 骨髓微血管密度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蒋惠;虞志斌;龙君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健康查体者4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关治疗.采集2组骨髓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VD、TSP-1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MVD升高,TSP-1阳性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缓解患者MV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未缓解患者(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缓解患者TSP-1阳性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患者(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VD与TSP-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5).结论 MVD可作为了解并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独立指标,TSP-1是血管形成负性调节分子,对2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

  • 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兰;陈佩宏;叶玉妹

    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它的异常表达参与多种肾脏疾病,本文就其作一综述,为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 结肠癌组织中血小板应答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王旭东;侯懿;陈静

    目的 探讨血小板应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成对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SP-1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TSP-1和VEGF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阳性率为38%(30/7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的63%(49/78)(χ2=9.258,P=0.002),TSP-1在T3和T4期结肠癌中表达明显低于T1和T2期结肠癌(P=0.03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P=0.012).结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65%(51/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8%(30/78)(χ2=11.324,P=0.001),VEGF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P=0.027).生存分析显示TSP-1阴性组的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SP-1阳性组(P=0.035),VEGF阳性组的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P=0.024).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TSP-1和VEGF表达水平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TSP-1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TSP-1表达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TSP-1阳性表达的结肠癌预后好于TSP-1阴性表达的结肠癌,而VEGF阴性表达的结肠癌预后好于VEGF阳性表达的结肠癌,TSP-1和VEGF是结肠癌患者生存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生长和黏附的作用

    作者:薛建锋;解寒冰

    目的:观察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生长抑制和黏附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1在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开放实验室完成.①采用浓度为2×107L-1的HCCLM3对数生长期单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后,采用MTT法检测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HCCLM3的生长抑制作用.②对数生长期的HCCLM3细胞株接种于纤黏连蛋白覆盖的96孔板后,按照处理因素分组:空白对照组、凝血酶敏感蛋白1组(加入凝血酶敏感蛋白1蛋白40 mg/L)、CD36阻断组和CD47阻断组[先加入对应的单抗(浓度5 mg/L),在体积分数为0.05 CO2,37℃温箱孵育30 min使单抗与细胞充分结合后再加入凝血酶敏感蛋白1].培养72 h后MTT方法检测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细胞黏附力的作用,染色后直接计数黏附细胞.结果:①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HCCLM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加,40 mg/L与50 mg/L相比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72 h抑制作用明显.②黏附力的检测显示:凝血酶敏感蛋白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黏附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凝血酶敏感蛋白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黏附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HCCLM3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凝血酶敏感蛋白1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CCLM3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作用途径可能与受体CD36,CD47无关.

  • VEGF和TSP-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斌;刘伟峰;姜任武;唐江;赵柏程;黄成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SP-1(thrombospondin 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增生性德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VEGF、TSP-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S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扁平瘢痕对照组(P<0.05);四类组织中VEGF蛋白和TSP-1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和TSP-1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有关,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成而促进瘢痕增生,TSP-1降低导致病理性瘢痕中血管的增生,并可能抑制VEGF的升高,从而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 蜕膜巨噬细胞TSP-1 IL-10及IFN-γ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作者:金妍;林其德;汪希鹏;肖云山;吕彩君;丁传伟

    目的 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20例(A组)和1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B组)检测蜕膜TSP-1 mRNA、蜕膜巨噬细胞表面TSP-1的表达及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量,并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刺激物,观察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蜕膜TS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蜕膜巨噬细胞TS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显著降低(P<0.05);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干预因素对两组病例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FN-γ无显著影响;加入TSP-1后,两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均增加(P<0.05);加入抗TSP-1后A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P<0.05).结论 URSA患者蜕膜TSP-1表达下降,且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发病的原因.TSP-1可能在调控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血管新生相关基因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敏;黄建宝;孟燕妮;陈艳萍

    目的 研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ARGs)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疾病(BPD)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ARGs表达情况作为BPD基因表达水平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下载并对来自GEO数据库的早产儿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重分析.对BPD与非BPD两组早产儿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析与Pathway分析,重点分析了ARGs在两组中的差异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294个早产儿血液样本分析发现,BPD组与非BPD组共有1 652个差异表达基因(1.2倍),两组分别有811个基因和841个基因高表达,其中ARGs在BPD组与非BPD组中分别有28个与11个基因高表达.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 (THBS1)在早产儿中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量随BPD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血管新生基因能够对BPD与非BPD进行较好的判别.结论 ARGs与BPD疾病的发生相关,外周血ARGs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诊断BPD的潜在标志物.

  • 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TSP -1、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叶小林;朱晓庆;王汀;童舟;陈义波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分组处理给药,4周后处死.测定大鼠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肾组织中TSP -1和TGF-β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体重和血糖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球肥大、肾小囊腔呈裂隙状、肾小管上皮细胞显示空泡和颗粒变性;TSP -1、TGF -β1蛋白在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显著增高.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同时TSP -1和TGF -β1的表达也较糖尿病组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并且该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SP -1和TGF-β1的表达而起作用.

  • 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F的设计及表达

    作者:沈先荣;吉冬梅;贾福星;胡幼卿;蒋定文;邓新贤;储智勇;王玲;雷呈祥;黄建生;胡忻然;任大明

    目的选择PF4和TSP1的高活性片段设计融合基因-TSF,在大肠肝菌表达,细胞水平上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断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E.coli JM109中表达TSF蛋白.采用MTT方法测定TSF及其相关物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QGY7721人肝癌细胞、HLF人肺成纤维细胞等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合成的TSF融合基因,克隆到pGEX-2T载体,转化E.coli JM109,获得了TSF蛋白的高效表达.建立了TSF蛋白的纯化复性方法,获得了GST-TSF融合蛋白及TSF蛋白.TSF、GST-TSF、PF4(58~70)和TSP1(429~459)均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中TSF的活性强,活性大小次序为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结论融合表达蛋白-TSF在细胞水平上能高效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