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军;杨艳;谷威;马列;杨承勋

    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0-2014年眼轴26 mm以上的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0例24眼.方法 采用25G三通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其中6眼合并白内障,术中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检查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OCT图像根据ETDRS分区分为黄斑中心、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20.54±38.63)周.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OCT图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前患眼平均视力1.41±0.51,术后3个月0.58±0.69 (P=0.001).术前黄斑中心、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52.36±111.28)μm、(425.05±78.39) μm、(415.10±74.43)μm、(404.55±56.03) μm、(451.45±93.49)μm,术后12周时分别为(233.09±78.72)μm、(260.18±41.04)μm、(260.36±29.85)μm、(289.41±28.38)μm、(237.55±53.57)μm(P均=0.000).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有助于近视性黄斑劈裂眼的视力提高及黄斑劈裂解剖复位.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远期效果

    作者:申战省;陈梦平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以异体硬脑膜或异体巩膜进行后巩膜加固术30例(37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5年.结果 术后OCT显示37眼中视网膜劈裂腔消失33眼(89.2%),2眼劈裂无变化,2眼发展为黄斑孔.术后屈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0,P=0.000).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4,P=0.01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平均为(29.42±2.67)mm.术后6个月、1、3和5年依次为:(28.21±1.87)mm、(28.63±1.62)mm、(29.16±2.15)mm和(29.31±2.42)mm.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远期效果良好,可以稳定眼轴,改善视力.

  •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作者:林会儒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12例(12只眼),进行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全氟丙烷(C3Fs)填充.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眼轴及黄斑厚度的变化.结果 佳矫正视力(log Mar):术前0.74±0.32,术后0.53 ±0.37;眼轴术前(28.24 ±0.75) mm,术后(27.97±0.95) mm;屈光度:术前(-14.51±3.04)D,术后(-14.05 ±2.87)D;黄斑厚度:术前(437.92±25.69) μm,术后(256.54±40.70) μm;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巩膜加固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环黄斑内界膜撕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手术安全有效.

  • Goldmann-Favre综合征二例

    作者:王凯;黎晓新;姜燕荣

    Goldmann-Favr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其典型表现包括早期夜盲、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眼底不典型的视网膜色素萎缩性改变及玻璃体的退行性变[2].此外,可以合并有白内障、视网膜或黄斑劈裂、黄斑水肿[3],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有特征性改变.我院曾于2003至2007年收治2例Goldmann-Favre综合征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先天性视盘小凹一例

    作者:辛秀兰;汪东生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于2013年11月21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同样患者。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3(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左眼视盘较右眼稍大、边界清楚,颞侧有一小凹、约1/8视盘直径大小,其表面被灰白色纤维膜覆盖,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图1)。右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左视盘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乳斑束区及黄斑区网膜劈裂,中心凹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视盘筛板组织缺损暗区与乳斑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劈裂区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图2)。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盘小凹,继发黄斑劈裂。

  • OCT对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志立;董应丽;孔众;郭希让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继发黄斑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检查方面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眼合并视力下降,临床表现或其他检查均无特征性表现.而用OCT确诊为黄斑劈裂的患者12例20只眼的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的OCT图像均表现为典型的黄斑劈裂,劈裂以外层为主,其中2例患眼伴有神经上皮脱离,5例患眼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结论 OCT对黄斑劈裂具有独特的诊断的价值.

  •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高付林;张卯年;王炜;杨炳建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的影象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患者29例(40眼),行A超测眼轴、B超检查、裂隙灯、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佳矫正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用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 OCT显示40眼中有10眼(25%)有视网膜劈裂.其OCT图像特征主要为一个广泛的低反射空间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为内外两层,中等度柱状反射桥接两层,色素上皮层前不规则细的中等度反射附着.无视网膜劈裂PS眼黄斑中心凹、距离中心凹150μm、500μm、1000μ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分别为129.33±17.69μm,143.68±16.17μm,178.92±20.53μm,210.45±23.89μm,均与眼轴长呈负相关.结论 OCT能清晰观察PS眼的视网膜劈裂,PS眼视网膜劈裂较常见,它与眼轴关系密切.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作者:籍雪颖;张金嵩;孙宏亮

    5).未察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伴或不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影像特征

    作者:李世玮;吴强;陈颖;贾丽丽;宋蓓雯;杜新华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的OCT形态学特征,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369只眼)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表现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 OCT显示68例(93只眼)存在视网膜劈裂;其中78只眼为外层劈裂,14只眼为混合性劈裂,1眼为内层劈裂.所有存在劈裂眼中,2只眼劈裂远离黄斑区,91只眼位于黄斑区,累及一至四个象限不等,其中53只眼为中央凹劈裂,38只眼为旁中央凹劈裂,中央凹劈裂的形态多样,并伴有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牵引、局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板层裂孔等改变.所有高度近视眼患者中,视网膜劈裂眼与未发生视网膜劈裂眼的眼轴长度、屈光度、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结果示:超长眼轴(≥29mm)是视网膜劈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屈光度并不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前膜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2,0.073,0.027,0.003,0.011).结论 OCT能明确视网膜劈裂发生的部位,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劈裂的形态特征,视网膜劈裂多发生在黄斑中央凹.可累及整个黄斑区,以外层劈裂多见.视网膜劈裂的发生与超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以及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因素有关.

  • 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林燕;朱双倩;苏炎峰;薛安全

    目的 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187例患者中低龄的(<20岁)7例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主觉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联合Goldmann三面镜、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B型超声和OCT检查.结果 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 (7/187).7例患者均有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史,其中5例(7只眼)患者有较明确的既往主觉验光记录,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加深0.58~1.57 D.等效球镜度数-12.50~-19.38 D,平均(-15.59±2.48)D;眼轴长度28.29~33.52 mm,平均(29.89±1.50) mm;佳矫正视力0.3~0.9.B型超声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外层劈裂,其中6只眼外层劈裂累及中心凹;5只眼伴有内层劈裂;未发现非裂孔性黄斑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引等.结论 黄斑劈裂较少见于低龄高度近视患者,在研究中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低龄患者黄斑劈裂的OCT特征性表现为单纯性黄斑劈裂:外层劈裂,易累及黄斑中心凹,多伴内层劈裂.后巩膜扩张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发病和病程演变的主要因素.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作者:诸钱伟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类眼科疾病,也是目前致盲主要的原因[1].虽然大部分患者的视网膜劈裂变化较慢,但在其合并后可能会引起黄斑裂孔,甚至会引发视网膜脱落,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2].目前,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主要手段,其中玻璃体切割术是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视力[3].为此,本研究分析了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作者:陈梦平;马聪慧;薛安全

    目的 探讨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分析30例(52眼)行改良后巩膜加固术的MT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14例(26眼),黄斑脱离不合并黄斑裂孔(MD)11例(19眼),黄斑脱离合并黄斑裂孔(MHMD)5例(7眼).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后巩膜加固联合前房穿刺放液术.手术前后各组视力和眼轴长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佳矫正视力:MF组为0.82±0.15和0.58±0.24(t=7.552,P<0.001),MD组为1.06±0.17和0.71±0.27(t=7.120,P<0.001),MHMD组为1.78±0.22和0.91±0.21(t=17.571,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眼轴长度为(29.59±1.57)mm和(27.60±1.35)mm,眼轴缩短(1.99±0.6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0,P<0.001).MHMD患眼视网膜均复位,4眼(4/7)裂孔闭合.所有MD患跟及21只MF患眼视网膜复位,余5只MF患眼病情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结膜损伤、视物变形或变形加重等.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MTM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可考虑首选.

  •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袁梦克;高新晓;魏航;许正杰;畅立斌

    目的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和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探讨MF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确诊为单眼MF的患者25例(MF组),同期选取50例(50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MF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大于MF眼(t=24.131、20.345、16.140、13.923、19.037,P<0.01)及对侧眼(t=22.033、18.066、14.818、13.049、17.24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MF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130.3±27.8)μm],与对侧眼相比[(147.8±25.6)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可能是MF的危险因素(0R=1.78,95%CI:1.39~2.26,P<0.05).结论 MF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明显变薄,可能和发病机制相关.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

    作者:袁建树;马蓉;郭晓红;王育文;王鹏贇;陈侃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18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方法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1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 OCT检测揭示后巩膜加固术能够加固向后延伸呈葡萄肿的巩膜,缓解了对后极部各层的牵引,治愈或减轻了黄斑劈裂,从而改善视功能.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史冰洁;易允娣;刘贺婷;陶黎明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研究.对21例(26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其中4只眼有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的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屈光度、眼轴、OCT的变化.屈光度、眼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CVA(Log MAR)、黄斑劈裂腔的大小采用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术后OCT显示26只眼中视网膜劈裂腔消失或者减小23只眼(88.46%),1只眼劈裂增大,1只眼发展为黄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变化不明显.术后3、6、12、18、24个月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平均为(30.98±2.71)mm,术后3、6、12、18、24个月依次为(29.63±2.78)mm、(30.09±2.72) mm、(30.51±2.63) mm、(30.68±2.57)mm、(30.86±2.46) mm.术后眼轴持续增长,术后24个月眼轴虽较术前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屈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和术后24个月屈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有一定效果,不仅可以有助于黄斑劈裂腔的减少,还可以稳定眼轴,改善中心视力.

  • 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治疗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海生;尹玉峰

    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31只眼)的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1只眼,观察组20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手术,两组患者手术中给予依据其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例如填充硅油、惰性气体等.患者手术后进行为期3 ~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佳矫正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复位率为90.5%,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复位率为63.6%,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能够有效提高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复位率及手术后视力,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作者:顾雪芬;荣翱;王富彬;吴田静

    目的 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前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为(460.06±87)μ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463.50 ±86)μm(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469.71±73)μm(P>0.05),术后3个月视网膜厚度(478.81±11)μm(P>0.05).术后BCVA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 合并黄斑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白内障,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

  • 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

    作者:廖琼;李灿;刘翔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前行黄斑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筛选出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25只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3~9个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后矫正视力≥0.8者7只眼(28%),矫正视力0.5~0.7者4只眼(16% ),矫正视力0.3~0.4者5只眼(20% ),矫正视力0.1~0.2者6只眼(24% ),矫正视力<0.1者3只眼(12%).随访期内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屈光度为( - 1.54 ±0.87)D.术后无黄斑水肿、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术后5只眼后囊混浊行激光后囊膜切除术,患者主观满意度96%.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黄斑劈裂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 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分析

    作者:蔡克波

    目的 探讨和评价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25例(25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眼)给予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照组(11眼)给予玻璃体切除但未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3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率、视物变形改善率和视力提高率.结果 治疗组视网膜复位率、视物变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提高率21.43%,对照组18.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界膜剥除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可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改善视物变形,对术后视力无显著影响.

  • 玻璃体内惰性气体填充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沈沛阳;冼文光;黄雄高;曾明兵;陈海波;钟兴武

    目的 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内C3Fs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14例(1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0.5 ~0.7 mL C3F8气体眼内填充,在1周后行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检测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视网膜大厚度(maximal macular thickness,MMT).结果 OCT检查显示治疗前CFT为(494.00±454.80) μm,治疗后末次随访下降到(193.61±97.4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MMT为(687.33±385.15) μm,治疗后下降至(331.06±109.31) μ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末次随访时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CFT为(567.36±493.01)μm,治疗后下降至(171.43±90.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MMT治疗前为(744.14±417.38)μm,治疗后下降至(303.86 ± 83.6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所有患者治疗前BCVA为(0.94±0.39) logMAR,其中13眼的BCVA< 0.6 logMAR;在末次随访时,BCVA提高到(0.92±0.36) log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中心凹处劈裂完全或部分愈合的14眼,治疗前BCVA为(1.04±0.37) logMAR;治疗后提高到(0.90±0.34) logMA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6).在末次随访时,4眼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眼的视力不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中心暗点等视觉症状,未出现眼压升高.结论 玻璃体内C3 F8气体填充联合黄斑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有较好疗效.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