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郑洪华;付天明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口服红霉素肠溶片(0.5g/次,2次/d),异维A酸软胶囊(20mg/次,2次/d);外用涂患处,维A酸软膏,1次/d,过氧苯甲酰凝胶,2次/d.治疗组59例五联疗法,刺血(心俞、肺俞、膈俞、脾俞穴及双侧耳尖穴,热重加大椎、十二井穴;便秘加大肠俞),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腧穴直径1.0cm范围点刺5~7针,拔玻璃火罐10min,吸出少量血液后消毒局部皮肤;火针:痤疮局部消毒,火针置于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发白后迅速垂直刺入痤疮皮损顶部,深达痤疮基底部,拔针后挤压出皮脂、脓血等,刺血和火针1次/5d,3~5次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穴位埋线(胸一至腰四旁开0.5~3寸之间的阳性反应点-局部暗红按之不褪色),无菌穴位埋线包将0~3#胶原蛋白羊肠线,以穴位为中心8~10cm,左手拇食指撑开穴区皮肤,右手持无菌持针器从穴位十字印下0.5cm处以30.斜向上刺入1.5~2cm,迭肌层后埋入肠线,肠线不露出皮肤,埋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1天后可淋浴,每星期1次,3次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雷火灸(灸药点燃置于单孔灸具),面部痘疮生长部位广泛熏灸,旋转、横向、纵向温灸,面部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散在痘疮,数量少只在痘疮处温灸;痤疮硬结处可雀啄灸3壮,每雀啄7次为1壮;肺经风热、脾胃湿热泻双合谷5壮,每雀啄7次为1壮,距离皮肤2~3cm,每壮之间用手按一下施灸处;冲任不调温灸双耳部和足三里,2~3cm距离,上下移动或旋转法灸耳前部与后部,至耳部和足三里发红,同时在下腹部摆雷火灸阵盒温灸;中药内服: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或半夏泻心汤(党参20g,清半夏、枇杷叶各15g,生甘草、黄连各10g,桑白皮、黄柏、蒲公英各15g,紫花地丁10g);脾胃湿热,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和龙胆泻肝丸(龙胆草15g,茵陈25g,知母10g,黄柏15g,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各10g,当归15g,栀子10g,大黄5g);冲任不调,滋肾阴,调冲任,黑逍遥丸和六味地黄汤(熟地30g,山药20g,山萸肉、当归各15g,白芍20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5g,甘草10g,生地、益母草各15g,泽兰10g);外治,大黄、硫磺1:1比例研粉茶调涂患处,每晚涂1次,次日清晨除去;脓肿、囊肿、结节较甚三黄洗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清洗后,外敷四黄膏(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乳香、没药),2次/d.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肺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咳嗽72例疗效分析

    作者:魏丹

    目的观察肺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咳嗽患者采用肺俞刺血拔罐进行治疗.结果治愈7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结论肺俞刺血拔罐治疗咳嗽,方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咳嗽 肺俞穴 刺血 拔罐
  • 3种针灸外治法在痤疮治疗中的甄选与体会

    作者:陈华;李晓霞

    痤疮的中医治疗手段丰富,针灸外治方法如火针、刺血、拔罐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这三种疗法各有其优点和适应症,各有优势,各有不足,适用于不同的皮损类型、不同的程度和时期,临床上根据皮损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时期,灵活选择上述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这三种疗法在痤疮不同皮损中的选择、应用及体会作一总结,以期和同道探讨.

    关键词: 毫火针 刺血 拔罐 痤疮
  • 《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疗法的理论探析

    作者:杨佳;吴云;魏珂;田年秀;刘新燕;赵慧玲

    刺络泻血疗法理论在《黄帝内经》有完整记载。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经文,了解到构成刺络泻血疗法的完整理论体系。刺络泻血法,又称泻血法、刺血法,古代称之为“刺络”。《黄帝内经》162篇中共有46篇(《灵枢》26篇、《素问》20篇)对刺络泻血法作了论述。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了刺络泻血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探讨《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理论基础,对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 刺血拔罐加针刺治疗急性期肝胆湿热型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乐荣;王海龙;卢加庆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刺血加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等穴,刺血拔罐选患侧阳白、颧髎、大椎、翳风,恢复期采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积分、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疼痛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能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患者病程,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作者:汤小敏;王丹;钟清玲;李博;黄朝意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评分和近期及3个月后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VAS、痛经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且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近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2.50%)优于对照组(75.00%)(P<0.05);远期总有效率干预组(97.50%)优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治疗效应比较持久.

  • 刺血、拔罐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

    作者:徐刚;李爽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刺血、拔罐相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刺血加艾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朱艳;俞红五;潘喻珍;杨佳;吴炳坤;胡雪;曹云燕

    目的:观察刺血加艾灸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刺血加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0例.刺血加艾灸组采用刺血配合艾灸治疗,选取有红、肿、痛关节的痛点进行刺血放血,3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并于红、肿、痛关节处艾灸,每日1次,每次15~20 min,共治疗10天;西药组口服布洛芬0.3g,每日2次,共治疗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酸(uric acid,UA)、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关节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干预措施均能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UA、hs-CRP、ESR及关节症状体征总积分(均P<0.05);与西药组相比,刺血加艾灸组在治疗后UA、ESR及关节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刺血加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5.0%(17/20),优于西药组的75.0%(15/20,P<0.05).结论:刺血加艾灸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症状,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

  • 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艾灸治疗枕大神经痛35例

    作者:李红波;蓝宵

    笔者近年采用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艾灸治疗枕大神经痛3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我院门诊,经神经内科确诊后转入康复科,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小22岁,大59岁,平均(40±2)岁;病程短4天,长2个半月,平均16天.全部患者均为一侧枕骨下及后头部疼痛,按压痛区见有酸胀、疼痛、凹陷、条索等阳性反应点,其中风池穴处压痛明显,可向同侧枕部放射.患者均根据《实用神经病学》[1]枕大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确诊.

  • 刺血配合调脊为主治疗带状疱疹28例

    作者:朱守应

    笔者于1991年以来采用刺血配合调脊为主治疗带状疱疹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来源于广西靖西54261部队医院、广西那坡54247部队门诊、广西靖西54247部队驻德保门诊和湖北省武汉警备区青年路干休所门诊,年龄22~78岁,其中22~45岁8例,60岁以上20例;病程短2天,长1个月,平均(8.5±7.1)天;胸背部16例,腰腹部8例,颈部2例,面部1例,下肢1例;伴有低热、纳差、腹泻等症状7例;肝胆湿热型11例,脾湿内蕴型10例,气滞血瘀型7例.临床上以皮肤或黏膜发生疱疹和引起神经痛为主要表现.

  •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刺血疗法在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中应用特点

    作者:孙彦辉;贾春生;王建岭;岗卫娟;李晓峰;张晓旭;刘新;杜玉茱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刺血疗法在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探讨刺血疗法应用于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的效应特异性.方法:以收集到期刊文献中报道的刺血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建立“刺血文献网络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提取期刊文献中刺血疗法治疗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的信息,计算优势病种的频数项集,并分别针对其治疗中的针具、选穴、放血量等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刺血疗法在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规律.结果:现代期刊文献中涉及刺血治疗软组织感染相关疾病共14种,以针眼、乳痈的出现频次和报道总病例数多;针刺操作时,针具选择多用三棱针;取穴多以病灶局部选取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对症选穴;但对放血量的多少各医家并无统一标准.结论:刺血疗法在治疗一些软组织感染性相关疾病中可发挥较佳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 刺血拔罐法治疗荨麻疹

    作者:师丽岩

    治疗方法:穴取大椎、肺俞、大肠俞.操作:令患者俯卧位,在其背部沿督脉及膀胱经用玻璃火罐走罐数趟,然后在大椎、肺俞(双)、大肠俞(双)三穴处闪罐及揉罐数次后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数下,再迅速拔以玻璃火罐,留罐5分钟.起罐后擦净血迹.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若患者为小儿则走罐、揉罐力量减弱,次数减少,视其出血量酌减留罐时间.

  • 针刺冲阳、太溪穴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李翔;李峥

    <灵枢·杂病>:"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张隐菴:"顑,面也".顑痛者乃伤阳明之气也,阳明之脉曲折于口鼻颐颊之间,故取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此气分之邪随血而解.我院张士杰主任医师据此理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冲阳和胃之关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太溪,诊治了30例三叉神经痛,不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且避免了针刺面部穴位时易触及扳机点而诱发的剧痛和刺血之流弊.兹报道如下.

  • 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55例

    作者:王玉国

    笔者自1994年来运用刺血加拔罐治疗痛经55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刺血拔水罐治疗颈后毛囊炎56例

    作者:段福来

    颈后毛囊炎多发生在后发际周围,慢性患者可经久不愈连绵数月或数年.笔者从1995年开始采用刺血拔水罐疗法,观察56例,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 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35例

    作者:朱守应

    目的:观察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丹毒患者采用刺血加针刺治疗,刺血部位为井穴(根据发病部位选取相应经脉之井穴)、血海及皮损部位,并针刺膈俞、灵台、血海、三阴交、风池及大椎等穴,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过3~15次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刺血加针刺为主是治疗丹毒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丹毒 刺血 针刺
  • "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真实含义

    作者:胥荣东;张军伟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对"持针之道"的论述对针灸临床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其中"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含义今人多有误解,认为是避开血脉而刺,但是其真实含义却恰恰是直刺血脉.本文将从今人误解原因、原句上下文及<内经>全篇进行分析,参考针刺禁忌,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其临床运用上阐释其真实含义.

  • 不同疗法治疗肛肠患者术后尿潴留240例

    作者:王波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于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40例尿潴留患者进行疗效试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人,观察1组使用刺血疗法,观察2组使用针灸疗法,观察3组使用电温炙器治疗,对照组使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2组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分别比观察1组、观察3组及对照组高出5.45%(P<0.05)、11.54%(P<0.05)及31.83%(P<0.01).结论 使用刺血疗法、针灸疗法、电温炙器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其中针灸疗法在治疗尿潴留时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因疼痛所致紧张恐惧心理,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刺血加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78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贵娥

    从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刺血为主配合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收到了满意效果,同时按随机方法设对照组观察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刺血组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35~70岁:病程短1个月,长10年;患者多有腰部外伤史,或腰痛经久不愈,痛如刀割针刺,连及髀枢或腿股,不能俯仰,转侧不利,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0~78岁之间;其症状、病程与刺血组相似,具有可比性.

  • “十宣”刺血治疗乳腺癌化疗毒副作用案

    作者:程相琨;王延超;于冬冬

    阐述十宣穴刺血辅以埋线对乳腺癌化疗后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与优势,为临床更好地治疗乳腺癌化疗毒副作用提供新的方案。

13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