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切除术后扩张法即刻分期乳房再造术

    作者:穆大力;栾杰;张保宁;陈戈;金斗

    目的 探讨于不去皮的乳腺癌切除术后以扩张法为媒介行即刻分期乳房再造术,以简化手术操作方法,有利于放疗的进行.方法 乳房再造分两期完成:Ⅰ期在乳房切除同时,于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圆形扩张器,并于术后4~12周扩张至满意体积;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后换置硅凝胶乳房假体,或行背阔肌肌皮瓣+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或单纯扩大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或单纯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转移完成乳房再造.结果 采用该技术进行即刻分期乳房再造术34例,平均完成乳房再造共需时间5.5个月.术后无假体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97.1%.结论 即刻分期乳房再造,简化了即刻Ⅰ期再造的手术难度,避免了术后放疗对乳房假体的影响,无需修补胸部皮肤缺损,因而避免了乳房表面的“补丁”样形象,是一项理想的即刻乳房再造方法.

  • 超声检测乳房假体状况对隆乳术后包膜挛缩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宁新;邓慧;吴戴红;钟红;张小曼;丁小邦

    目的 评估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后并发严重包膜挛缩时进行超声检查对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1例(89侧)手术治疗的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严重包膜挛缩(BakerⅢ~Ⅳ级)者,按术前是否接受超声检查分为超声组和非超声组.超声组25例(45侧)假体置入年限均≥5年的受术者,接受包膜顶部或全部切除术.非超声组26例(44侧)采用包膜切开松解术或包膜旷(留)置术,假体置入年限≥5年的占53.8%(14/26).结果 89个乳房假体手术中发现假体破裂或渗漏的55个,发生率为61.7%.超声组手术证实假体破裂或渗漏的达到86.7%(39/45),超声诊断手术符合率92.1%(35/38),术后6个月随访包膜挛缩复发率为5.3%(2/38).非超声组经手术证实的假体破裂或渗漏率为36.4%(16/44),术后6个月随访包膜挛缩复发率为25.9%(7/27).两组的假体破裂或渗漏的手术符合率和术后包膜挛缩复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包膜挛缩的评估、假体破裂或渗漏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严重包膜挛缩者,置入5年以上的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率明显增加.建议在严重包膜挛缩者的超声诊断提示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时应用包膜切除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术后复发.

  • 毛面乳房假体和光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率的Meta分析

    作者:李诗言;林樾;王卉丽;谭谦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比较光面乳房假体和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的包膜挛缩发生率.方法 以breast augmentation、capsular contracture、smooth implant、textured implant、隆乳、乳房假体等检索词在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生物数据库等检索,大限度地收集毛面乳房假体和光面乳房假体隆乳的文献,提取其包膜挛缩和其他并发症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获得比值比(odds ratio,OR)合并值.各合并数据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11项研究毛面乳房假体和光面乳房假体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得出,包膜挛缩发生率的合并OR值为0.32,95%可信区间(CI)为0.18~0.58,P=0.0002.除包膜挛缩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合并OR值为1.31,95% CI为0.96~1.77,P=0.09.结论 毛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发生包膜挛缩风险低于光面乳房假体.

  • 包膜囊上再置乳房假体隆乳术

    作者:薛红宇;陈育哲;李东;尤维涛;李比

    目的探究隆乳术后包膜囊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原切口(腋窝顶或乳房皱襞下),对隆乳后包膜挛缩者采用包膜囊保留并在其浅层再置入假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2例14侧乳房包膜囊挛缩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保留挛缩的包膜囊并在其浅层置入假体的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治疗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并可通过腋窝顶小切口完成等优点,是治疗乳房假体包膜囊挛缩的较好方法.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取出后同期假体置入

    作者:张本寿;徐志明;李增男;解潮;徐志久;赵读泽;赵耀忠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取出术后,同期行假体置入的临床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PAHG注射隆乳后发生并发症者,术前做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注射物分布层次和组织浸润情况,经乳晕切口行注射物及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后,根据组织浸润程度、包膜完整性、胸肌和乳腺变性情况,分别选择乳腺后、胸大肌后、双平面3种方式,同期行硅凝胶假体置入术.结果 56例切口均愈合良好,乳房对称、挺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乳房外形良好,无瘢痕和假体疝出,无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依据PAHG取出后乳房畸形特点,同期假体置入重塑乳房形态,既可改善乳房外观,又可缓解心理障碍,效果满意.

  • 隆乳术切口选择及远期效果随访

    作者:赵文斌;郑志文;刘译

    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硅凝胶囊乳房假体经腋下、乳晕、乳房下皱襞等切口行隆乳术525例,391例术后随防1~5年.现将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总结如下.

  • 硅凝胶乳房假体辐射接枝水凝胶的实验研究

    作者:展望;朱飞;方月娥;汪春兰;宁金龙

    目的研究减轻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体内后纤维囊壁形成的方法.方法利用60Co共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到硅凝胶乳房假体表面.选用日本兔10只,将乳房假体置入兔的背部两侧,一侧为改性后假体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为未经改性的假体作为对照组,隔一定时间后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切片研究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情况.结果改性后假体周围的炎症反应较轻,而且形成的纤维囊壁在各个时间段均薄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硅凝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硅胶假体包膜挛缩的影响

    作者:聂芳菲;谢宏彬;赵霞;陈东明

    目的 探讨动物模型术后即刻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和抗体对纤维包膜形成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不同浓度的TGF-β1中和抗体影响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F25组和TGF50组,每组15只.大鼠背部肩胛区皮下植入10 ml光面圆形硅胶假体.TGF25组和TGF50组植入假体后即刻假体周围分别注射250 μg/ml及500 μg/ml TGF-β1抗体0.1 ml,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液(PBS) 0.1 ml.于术后第7,14,28天分别取材,测量包膜厚度;检测胶原密度;检测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 28 d时,对照组包膜厚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其与TGF25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表达及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在对照组显著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N表达量及胶原密度略高于TGF25组和TGF50组,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植入假体的即刻局部应用TGF-β1中和抗体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包膜的厚度,抑制包膜挛缩.

  • 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组织学研究

    作者:杨维琦;杨佩瑛;范金财;栾杰;张旭辉;朱志祥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以了解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中胶原组织学特点.方法 30只大白兔,每只大白兔背部两侧肌层下随机各置入10 ml硅凝胶假体1个.3周、1、2、3、6、12个月时分别将包膜和假体完整地取出,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包膜厚度,取包膜样本做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James染色、维多利亚蓝、丽春红复合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包膜特点,其余包膜样本进行胶原分型和含量测定.结果⑴假体组织学特点:大致可分为两层,包膜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包膜厚度在3个月前逐渐增加(P<0.01);置入时间越长,假体包膜胶原成分越多、细胞成分越少,包膜越厚(P<0.01);3个月后,趋于稳定(P>0.05). ⑵包膜胶原总量在3个月前逐渐增高(P<0.01);3个月后趋于稳定(P>0.05).⑶3个月前,包膜中胶原纤维多,网状纤维次之,弹力纤维少甚至无;, 3个月后趋于稳定.⑷3个月前,包膜Ⅲ型胶原有减少趋势,Ⅰ型胶原有增多趋势;3个月后,均趋于稳定.结论假体包膜在组织学上与瘢痕类似,是假体周围创面愈合的必然产物.

  • 隆乳术后乳癌1例

    作者:徐学东;李春生;张文祥

    1999年10月我科收治1例隆乳术后6年发生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某女,33岁。6年前因原发性乳腺发育不良在外院行“乳房下皱襞切口隆乳术”。所用材料为国产硅凝胶假体,术后乳房柔软,外形良好,无明显不适。2年前在迪厅跳舞时右侧乳房不慎被他人肘部撞击,当时,自觉右侧乳房疼痛,局部无红肿,外形无明显变化,未予处理。半年后,渐觉右侧乳房柔软度不如从前。1年前打保龄球时因用力过猛,突觉右侧乳房撕裂样疼痛,并向右臂放散,在外院检查:右侧乳房较左侧偏大,触诊较硬,未扪及包块,怀疑“假体破裂”。因拒绝取出假体未果。入院前半年来,自觉右侧乳房逐渐变硬,并有局部疼痛,右臂常感木胀,偶有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可,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左侧呈半球形,柔软度良好,右侧偏向内侧,外下象限较扁平,乳头回缩,并向外侧偏斜,乳晕呈深褐色,触诊右侧乳房外下象限高度硬化,呈扁块状,表面无结节,与皮肤粘连紧密,压痛明显,触不到假体,内下象限稍柔软,可触及突出的假体轮廓,外下象限与内下象限交界处有宽约1 cm乳腺皮肤明显变薄,形成一个小的假体疝出,整个右侧乳房活动度较差,皮肤无红肿,右侧腋窝可触及两个花生米般大小的肿大淋巴结,有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尚可,锁骨及左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侧乳房假体外周包膜囊不光滑,欠规整,包膜囊正前下方(右侧乳头下2 cm处)包膜囊线不完整,失去连续性,双侧乳房假体未见明显改变。诊断为“右侧包膜囊撕裂,不排除假体破裂”。入院后急诊手术取出假体。术中见左侧包膜囊完整、稍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纤维包膜囊。右侧假体周围无完整的纤维包膜囊,乳头正中偏下约1 cm宽纤维包膜消失,乳房外下方处包膜欠光滑,局部有小结节,包膜与腺体粘连紧密,难以分离,术中切除右侧乳房内下方大部分包膜,外下方只行局部松解,并切取一小块包膜连同乳腺组织送检。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型导管癌。镜下见癌细胞呈团块状或腺样结构,腺腔内有数染的坏死组织,癌细胞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部分纤维组织变性、坏死(图1)。立即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同前。

  •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治疗Poland综合征一例

    作者:孟强;乔群;赵茹;赵宇;张启旭

    一、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先天性右侧胸壁发育不良就诊.患者右侧乳房未发育,胸部平坦.3年前行右胸壁皮下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术后3个月乳房开始变硬,并逐渐加重.因对乳房手感及外形不满意来诊,以"Poland综合征"收入院.查:左侧胸壁、乳房发育正常,右侧锁骨下区及腋前皱襞处明显凹陷,乳头、乳晕较对侧小,无明显乳腺组织,皮下触及质硬的乳房假体,活动度差(图1a、c).

  • 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综合修复术

    作者:罗盛康;陈光平;汪海滨;孙中生;徐翔;伍艳群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Ⅲ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Ⅱ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环法多余皮肤切除、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Ⅳ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直线瘢痕法乳房悬吊结合假体隆乳.结果 综合修复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房116例,无血肿、无感染、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乳房丰满挺拔,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 针对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不同情况,应用规范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胸肌筋膜后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

    作者:林金德;谭晓燕;田枫;袁宇罡

    目的 探讨胸肌筋膜后间隙(即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间隙)假体置入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 经乳晕切口,将硅凝胶乳房假体放置于胸肌筋膜和胸大肌之间.结果 术后随访6~14个月,23例除1例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外,其余各例乳房外形良好,未见假体扭曲,假体边缘不明显,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肌筋膜后间隙可作为隆乳术乳房假体置入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康复快、并发症低和乳房外形良好等优点.

  • CD-4理论在隆乳术中确定乳房假体宽度中的应用

    作者:才杰;周洋;孙诚

    目的 探讨CD-4理论在隆乳术中确定乳房假体宽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30例经腋窝切口或乳晕切口行双平面Ⅰ型或Ⅱ型隆乳的患者,成功应用CD-4理论来确定乳房假体的宽度(W).曲线距离(CD)为经乳房下皱襞水平测得的从胸骨中线到腋前线的水平曲线距离.W=CD-4.0 cm或3.5 cm.结果 630例的圆形或水滴形乳房假体的W为10.5~12.5 cm不等,CD为14.5~17.0 cm不等.78.09%的隆乳患者获得了术后1个月到6年的随访,除了5例发生单侧包膜挛缩外,其余隆乳者对新乳房的形态大小都感满意.新乳房内侧的乳房间距为1~2.5 cm,乳房外侧缘均在腋前线区域.结论 在行双平面Ⅰ型或Ⅱ型隆乳术中乳房假体W=CD-4.0 cm,而对于非常消瘦的隆乳者应改为W=CD-3.5 cm.

  • 经脐孔缘切口置人充注式生理盐水假体隆乳术

    作者:余力;王健;张波;朱昌

    目的 探讨经脐孔缘切口行充注式生理盐水假体隆乳术的手术方法,为隆乳术提供新切口选择.方法 沿脐孔缘切口,采用特制专用器械分离皮下隧道至乳房下皱襞,然后穿进胸大肌后间隙,分离假体放置空间,先置人扩张器,充注生理盐水后,调整乳房形态以及扩张器位置.然后取出扩张器,更换为充注式生理盐水乳房假体而完成手术.结果 采用经脐孔缘切口行充注式生理盐水假体隆乳术者,均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无感染、血肿、假体渗水、Baker Ⅲ或Ⅳ级纤维囊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经脐孔缘切口可以完成胸大肌下隆乳术,增加了隆乳手术切口的选择范围.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与乳房假体植入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琦;周绍强;陈德滇;王建逵;黄云超

    表皮葡萄球菌是乳房假体植入后发生感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假体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假体植入后感染密切相关;文章简述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致病机制,就细菌生物形成相关乳房假体感染的病因、病理过程,诊治和预防进行综述,阐明了消除细菌的感染源、抑制或阻断细菌生物膜形成对于假体植入后感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及临床价值。

  • 分体式内镜辅助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

    作者: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王凌宇;吉恺;孙晶晶;陈琳

    目的 评价分体式内镜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腋窝入路内镜操作效率和手术效果的内镜操作技术,以及内镜下形成双平面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与传统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双平面隆乳术不同的新技术方法:①高位双平面技术,离断胸大肌的位置在原乳房下皱襞上方1.5 cm,使双平面形成后乳房假体下极处于远侧胸大肌的深面,用拉钩将胸大肌近侧断端外侧端分离至乳头水平,形成高位双平面.②分体式内镜操作技术,设计制作了专用拉钩,采用拉钩与内镜分离的分体式操作方式,助手持拉钩,主刀医生一手持内镜,一手持电刀进行腔隙分离.③精准定位技术,通过定向针刺引导镜下剥离,使分离边界与体表设计线准确重合一致.结果 采用该术式共完成1 106例隆乳术,其中405例随访1年以上纳入本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12 ~ 60个月,平均24.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47 ±0.46)h,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是术后(4.23±0.51)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99%,包括术中出血变更切口1例、术中气胸1例、术后早期出血2例.远期并发症包括:Ⅲ级包膜挛缩6例(1.48%)、乳头乳晕感觉障碍或减退21例(5.20%)、可触及假体14例(3.46%)、假体移位3例(0.74%)、假体旋转2例(0.49%),再次手术10例,总再次手术率为2.47%.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清肿、窗帘征、双泡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高位双平面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双平面方法下极组织覆盖不足的问题,大大减少下极易触及假体的现象,而且可以解除近侧胸大肌与原有下皱襞的关系,有效地解决腋窝入路无法进行Ⅱ、Ⅲ型双平面操作的问题,减少了术后窗帘征和双泡畸形等并发症的风险.分体式内镜器械与操作技术,操作灵活便捷,结合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腔隙的精准分离,新的乳房下皱襞定位准确,并发症率低,虽然学习曲线较长,却十分值得学习和推广,是安全可控、效果确切的隆乳方式.

  • 扩张器模拟法选择乳房假体

    作者:岳颍;乔群;孙家明;赵茹;刘志飞;赵宇;柳成

    假体置入隆乳术开展已数十年,但对假体选择及术后乳房大小的预测,仍无一简单而经济、直观的方法.为此,1999~2001年,我们将扩张器模拟法用于隆乳术前选择乳房假体体积及预测术后乳房大小,共应用108例,取得良好效果.

  • 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假体膨胀一例

    作者:岳颍;孙家明;王先成;乔群

    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于1996年1月在我院行双侧220 ml硅胶囊PVP乳房假体(德国诺瓦医疗技术公司出品)隆乳术.

  • 乳房假体进入胸腔一例

    作者:陈振雨;王志国;匡瑞霞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已婚,于2004年2月在某个体医院行双侧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手术取腋窝前皱襞切口,右侧手术顺利.左侧手术操作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吸氧后缓解,继续手术.两侧乳房各置入一200 ml硅凝胶假体,患者术后遵照医嘱按摩双侧乳房.

9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