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法治疗

    作者:张永民;张立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OA),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变型和活动受限为特点.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8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林昌松;李楠;姜玉宝;潘东梅;刘清平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中西医对其治疗逐步达到协同统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了解临床资料,对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给予总结与评述.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突破中西药各自用药治疗的局限性,既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佳方案.

  • 烧山火针法治疗痛痹的疗效分析

    作者:常国良

    痛痹是痹症之寒痹,有肢体关节疼痛明显、痛有定处、得热则舒、遇冷则甚、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等特点.治疗应采用具有热效应的针刺方法,而能够产生热效应的针刺方法,常用的有传统的烧山火手法和温针灸.我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了两种针刺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针加艾灸座灸疗足跟痛32例

    作者:林芳

    足跟痛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以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疼痛为特点,呈胀痛、掣痛或刺痛状,甚则难以举步,往往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 傍针刺治疗骨盆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郭尧杰;江细谜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又称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的痹症范围.笔者近5年来选用傍针刺法治疗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浅刺多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4例

    作者:杨翊;周光涛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是皮神经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也是针灸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属中医学的"痹症""麻木"范畴.笔者于1992-2005年采用浅刺多针法治疗34例,并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30例做了疗效对照,现报道如下.

  • 走罐合齐刺治疗颈椎病116例

    作者:胡志红;赵新涛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以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但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走罐配合齐刺法治疗颈椎病11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浮针治疗髋关节疼痛36例

    作者:李玲;黄金玉;陆光梅

    髋关节疼痛,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患者一侧或双侧髋关节持续性或间歇性酸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骨科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早期缺血性股骨颈炎.近年来,笔者采用浮针治疗髋关节疼痛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骨筋膜室综合征案

    作者:王光安;王飞峰

    患者,男,25岁,大学生.就诊日期:2016年10月7日.主诉:右下肢肿痛3 d.现病史:2016年10月 4日外出游玩时造成右小腿内侧挤压伤,当时行走无异常,未予诊治;次日患处剧烈疼痛,行走不能,右小腿完全肿胀,腘窝、足背及踝底分别有一面积约为30 cm2、40 cm2、20 cm2青紫色瘀斑,使用云南白药外敷并卧 床休息,症状未缓解;1d后,疼痛及肿胀进行性加剧,遂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门诊 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建议患者住院行手术治疗,拟切开患处减压并引流,但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手术,为求保守治疗,遂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治疗.刻下症:行走不能,右小腿疼痛浮肿,皮温升高,胫骨内侧髁周围可见一直径约5 cm皮损,伤口深达筋膜层,局部皮肤呈暗紫色,周围可见数个张力性水泡,患处温度觉及触觉丧失,神经系统查体未 见异常,腘窝、足背及踝底分别有一面积约为30 cm2、40 cm2、20 cm2发绀皮肤,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涩.西医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中医 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证).治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处,使用碘伏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取 0.88 mm×50 mm火针,置于乙醇灯上充分灼烧,待针尖部位烧红后,迅速刺入患肢小腿胫骨内侧髁周围皮损处正中约8 mm,刺入后立即出针,稍用力挤压针孔处,可见大量暗红色黏稠瘀血自针孔流出;然后以此处为中心,向周围散刺,直径约6 cm,共刺7针,针刺后均挤压针孔,共放出瘀血约20 mL,待7处针孔不再有瘀血流出后,使用纱布擦净患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 火针治疗跟骨下脂肪垫炎21例

    作者:王燕;靳刚;卞超;孟令成

    跟骨下脂肪垫炎是足底肌腱应力作用,继发骨质增生,出现跟骨骨刺或脂肪垫本身退变而引起的脂肪组织部位及周围的炎性刺激的表现.此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疼痛剧烈,经久难愈,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中医属“痹症”范畴.笔者采用火针治疗跟骨下脂肪垫炎2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例跟骨下脂肪垫炎患者,均是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针灸理疗科的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12例;左脚痛者7例,右脚痛者14例;年龄28~65岁,平均(48±11)岁;病程1周~3年,平均(15.1±6.0)周.其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与走路多、负重、鞋底薄有关,突然站起或着地时疼痛加重,活动片刻后疼痛缓解,查体时足跟部有压痛及叩击痛,可有轻度肿胀或囊性改变,X线摄片排除骨性病变.

  •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刘志丹;李晓燕;赵创;陈春兰;李淼;谭倩;张玲;梁薇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失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治疗组和艾灸组,每组6只.将正常组之外的小鼠用Ⅱ型胶原加佐剂于尾部皮下注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艾灸组小鼠在“足三里”“肾俞”穴予以1mg/壮的艾灸治疗,每只小鼠每穴灸6壮,连续治疗6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假治疗组仅进行与艾灸组一样的抓取.采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的影响,病变关节矢状面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炎症病理表现,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Th17、Treg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基因Foxp3、Galectin-9、RORγt、CARMA1、核转录因子(NF-κB)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二次免疫后10~ 12 d,小鼠1~2个后足踝关节及脚掌、足趾关节出现红肿,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成功建立.艾灸治疗开始后第15天,艾灸组和假治疗组小鼠关节肿胀均有所好转,艾灸组疗效优于假治疗组(P<0.05).病理形态上,RA模型小鼠关节面较正常小鼠粗糙,滑膜层变薄,假治疗组小鼠上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自行恢复,而艾灸组小鼠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与正常组表现较为接近.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A模型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组下降、Th17数量细胞上升(均P< 0.01);艾灸治疗能使Treg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 0.05),而对Th17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ELISA检测发现艾灸治疗与假治疗对RA小鼠脾脏中含量增加的IL-1β、IL-6、IL-17、IL-23、TGF-β及含量减少的IL-10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艾灸能使RA小鼠减少的Galectin-9升高(P< 0.05).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小鼠Foxp3、Galectin-9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均P< 0.01),艾灸能使之上调(P< 0.05,P< 0.01);RORγt、CARMA1、NF-κB mRNA及蛋白明显上升(均P< 0.01),艾灸能使之下调(P< 0.05,P< 0.01).结论:艾灸能改善RA小鼠关节肿胀及关节滑膜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reg细胞的数量,调节Foxp3、Galectin-9、RORγt、CARMA1、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 郑魁山教授针灸治疗痹症临床心识

    作者:刘宝虎;郑嘉太;郭永明

    郑魁山教授从事针灸教育和临床6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善用“温通针法”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症.临证遣方选穴重视辨证,强调配伍;取穴精当,注重手法;不仅能够明显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机能状态,真正达到标本兼治.本文从理、法、方、穴、术五方面介绍郑魁山教授针灸治疗痹症的临床经验,深入分析郑教授的针灸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 吴中朝教授火针活用“府输”下合穴治痹经验

    作者:周宇;陈仲杰;刘春;王兵;张宁;李彩芬;谢迁

    痹症细分为五类,即为“五痹”.吴中朝教授在经络、脏腑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取“府输”下合穴五痹刺的火针特色针刺方法.临证强调火针活用取“府输”下合穴治疗痹症,并创立了独特的治痹取“府输”下合穴“五动”法,即“动针”“动经”“动揣”“动肢”“动深”,指出火针治痹取“府输”下合穴五痹刺,即皮痹刺上巨虚、肉痹刺足三里、筋痹刺阳陵泉、骨痹刺委中、脉痹刺下巨虚.

  • 针刺"上委阳"治疗足背末梢神经炎

    作者:兰勇军;梁汝庆

    足背末梢神经炎主要表现为足背蚁走感,刺痛, 灼热触痛;足背皮肤薄亮,干燥变冷则苍白或青紫,汗少或多汗,趾甲粗糙松脆等.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属中医"痹症"的范畴.笔者通过独取"上委阳"穴治疗足背末梢神经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五门十变配穴法与临床应用

    作者:吴育豪;胡幼平

    笔者根据台湾已故针灸名家周左宇先生传授的五门十变化合和互合两种配穴方法,介绍五门十变配穴法的源流,它将传统易理术数与医学相联系,具有不拘时辰、不拘算式、能结合辨证施治、使用范围确切、有较强针对性的学术思想特点,并以临床应用案例佐以印证.互合法多用于四肢痹症,化合法则对内科疾病有明显补强作用,为临床取穴开辟了新的思路.

  • 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手指部腱鞘炎30例

    作者:谢衡辉;张晨光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做温法配合手法操作治疗手指部腱鞘炎患者30例.结果:30例手指部腱鞘炎患者治愈率63.3%,总有效率100.0%.结论:电热砭石治疗手指部腱鞘炎疗效显著.

  • 电针加火罐治疗单纯性肩背疼痛的体会

    作者:甘露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紧张而激烈的工作,使人们常常感觉到肩背的酸痛和不适.此症当属中医"痹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本法适用于排除内外科体征(X线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的自觉肩背酸痛不适症.

  • 冯兴华痹症“贵肝”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宋竖旗;李灿;冯兴华

    冯兴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谢海洲、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与研究工作40余年,逐渐形成了痹症“贵肝”的学术特色.笔者跟师临证学习,逐渐领悟了老师痹症从肝论治的学术精髓.现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其痹症“贵肝”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要素和常用方剂.

  • 《金匮》"温运阳气"法在痹症中的运用

    作者:郭晓峰;曹慧慧;梁红娟;张宇;李俊莲

    痹症是由于正虚感邪、阳失温运所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屈伸受限的病证,其本质属阴.张仲景《金匮要略》诸多的治痹方剂中非常重视阳气的温运作用,包括通阳、温阳与扶阳,使表里内外痹阻之阳气得以温运、通畅,使机体微弱之阳气得以补充、振奋.纵观《金匮》治疗痹症原文,"温运阳气"的治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 补益正气治疗痹症初探

    作者:席崇程;张杰;王彤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纵观痹症的治疗,补益正气实为治疗之核心.故在调研大量古今文献、分析名家理论方药的基础上对治疗痹症的补益方药、穴位进行总结,探索补益正气在痹症治疗中的有效性.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补益肝肾,以乌头汤为主方补益阳气,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调和脾胃为临床治疗痹症行之有效的措施.且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冬病夏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48 条记录 5/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