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供肾中边缘供体的应用

    作者:徐世豪;郭宁;田军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中边缘肾的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移植科行肾移植的30例患者,分析边缘肾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边缘供肾组术后肌酐下降速度明显慢于非边缘供肾组及亲属供肾组;边缘供肾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边缘供肾组及亲属供肾组高,尤其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远高于非边缘供肾组及亲属组( P<0.01) ,边缘供肾组受者死亡率及移植肾切除率略高于非边缘供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捐献者器官功能及时、准确评估和维护是评估器官是否可利用、保证捐献器官功能和获得较好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符合"4个100"并血肌酐在正常标准内者,DCD获取供肾移植效果与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接近.若有一条不符合"4个100标准"或伴随长时间心肺复苏过程,应用此类供肾将面临风险.

  • 脑死亡对移植供肝的影响

    作者:苏一男;顾万清;梁雨荣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活体肝移植供体的缺乏以及等待供体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脑死亡供体逐渐成为肝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在脑死亡状态下,由于血流动力学、激素释放的改变以及炎症和免疫效应,致使供体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影响器官存活率以及患者的预后.对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机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本综述旨在通过反映当前对脑死亡后器官损伤病理生理学以及预后的理解,总结现有治疗方案,对未来脑死亡供体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边缘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营;曲明;史艳芬;刘延军;张成钧

    目的 探讨不同边缘供体肝脏在成人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边缘供体肝脏的42例患者及供体的一般资料及生存情况.根据风险因子的不同,将所有供体分为E1、E2两组,比较接受两组供体的受体间生存率的异同.结果 接受了两组供体的受者其0.5、1、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注意供-受体匹配的情况下,边缘肝脏供体是可以应用的.

    关键词: 边缘供体 肝脏移植
  • 携氧机械灌注对于供肝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承;叶啟发

    近年来,为了缓解器官来源不足的困境,许多边缘供肝(比如心脏停跳后供肝、老年供肝、脂肪肝供肝等)逐渐应用于临床.相对于传统的脑死亡后供肝捐献,边缘供肝质量更差,术后并发症较多,这为器官的保存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携氧机械灌注由于可以循环供氧维持代谢等优点,逐渐受到移植领域的重视.本文就该保存技术进行回顾总结.

  • 边缘心脏供体移植术护理配合体验

    作者:于丽娟;李盘龙;李文静;李赟

    目的 回顾和总结边缘心脏手术的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既往5例边缘心脏供体移植过程中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所有供体心脏均顺利植入受体体内.结论 术前加强学习心脏移植手术相关步骤及注意事项,减少心脏缺血时间,保证心脏运输过程中安全,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展,做好术中各种突发情况应对,整个取心及移植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术后感染率,能够提高移植成功率.

  • 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在青年受体内病理学改变的长期研究

    作者:方佳丽;陈正;马俊杰;李光辉;徐璐;张磊;尹威;赖兴强;郭予和;张异蕊;潘光辉

    目的 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 伴急性肾损伤的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治疗的体会

    作者:王红宇;焦宪法;牛杏果;董慧君;梁韶峰;曲青山

    目的 总结伴急性肾损伤(AKI)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供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成功完成DBD供肾移植的5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入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清肌酐(Scr)水平,将DBD供者分为AKI组(14例)与正常组(45例),相应的101例受者根据供者情况分为AKI组(23例)与正常组(78例).总结59例供者器官捐献情况,比较两组供者获取前的主要指标.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住院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59例供者中,14例发生AKI(24%),其中2例在其维护期间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正常组供者相比,AKI组供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生率更高(P<0.01),入ICU时和获取前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1),获取前24 h尿量更少(P<0.01).与正常组受者相比,AKI组受者术后2、3 d的Scr水平更高(均为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亦明显升高(P<0.01,P<0.05).两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恢复透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受者均好转出院,移植肾存活率为100%.结论 伴AKI的DBD供者供肾移植,经过积极的器官维护可纠正AKI,达到与非AKI供肾同样的效果,可以作为扩大供肾来源的途径.

  • 他克莫司对脂肪肝供体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移植物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东;朱继业;粟光明;冷希圣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脂肪肝供体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移植物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脂肪肝供体Wistar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组与埘照组受体大鼠分别在术中、术后注射他克莫司(0.3 mg/kg)或生理盐水,在移植物再灌注0 h、24 h、72 h和1周后分别检测两组受体大鼠的血清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氧酶(LDH)1、内皮素(ET)和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其SOD、CAT和MDA水平,取小块肝组织制成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采用原位末端标志法(TUNEL)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血清ALT、AST、LDH、ET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和CAT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的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SOD和CAT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程度均较埘照组有所减轻.结论 他克莫司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脂肪肝供体大鼠肝移植围手术期移植物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细胞凋亡和减轻再灌注损伤有关.

  • 高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王正昕

    高龄供体供肝作为边缘供肝的一种,在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高危因素,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但在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及相关肝脏疾病的基础上,高龄供体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靠的.本文从高龄肝脏退行性改变、高龄供体肝移植、高龄供体肝移植并发症、高龄供体肝移植高危因素、高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选择标准思考等,就肝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高龄供体肝移植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探究高龄DCD供体肝移植是否安全可行.

  • 体外膜肺氧合在边缘供心移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孟旭;GURBANOV Emin;崔永强;韩杰;曾文;贾一新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长时间冷缺血(long cold ischemic time,LCIT)供心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11例患者[ECMO环路(intraoperative ECMO,i-ECMO)组]接受LCIT 超过7 h的供心移植,手术采用i-ECMO 进行心肺分流术,术毕直接转为ECMO辅助.同期有11例患者[心肺分流术(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bypass,s-CPB)组,s-CPB组]行冷缺血少于7 h的心脏移植手术,术中常规s-CPB,术后接受了ECMO辅助.比较两组的ECMO的总体撤机率、ICU停留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费用、围手术期生存率、术后1年生存率,并了解ECMO相关并发症.结果 i-ECMO组和s-CPB组供心缺血时间分别为422~485(平均448) min、110~400(平均218)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ECMO组中10例患者(91%)成功撤离ECMO并无出院前死亡,1例死于术中大出血(与ECMO无关),s-CPB组中9例(82%)成功撤离ECMO.心脏移植应用ECMO的总体撤机率为86%.两组术后30 d(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73% 和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MO组的ICU停留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以及住院花费均显著低于对s-CPB组(均为P<0.05).i-ECMO组的入院和出院LVEF分别为0.23±0.06、0.65±0.12,s-CPB组相应为0.25±0.10、0.66±0.06,两组出院时LVEF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相关并发症及处理:5例患者(23%)因低心排量而应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3例为成功撤离ECMO的病人,2例为未能撤离ECMO者;6例(27%)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接受了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其中2例为成功撤离ECMO,4例为未能撤离ECMO者.结论 用边缘供心进行心脏移植术时,术中利用i-ECMO、术毕转为ECMO辅助可以为LCIT的供心提供早期、持续和有效的循环支持,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此类边缘供心的移植成功率.同时,该研究方法 还具有ICU停留时间短,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低和显著节省费用的优点.

  • 临床肝移植中边缘供体的应用

    作者:王东;朱继业

    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患者预后的逐渐改善,等待肝移植的人数在迅速增加,而供体短缺问题则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器官呈现严重短缺的状态.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促使医学工作者不断寻求各种解决途径来扩大供体来源,包括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异种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等,部分曾在早期肝移植中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肝脏"在临床中也得到应用,即边缘供体或扩大标准供体[1].

    关键词: 肝移植 边缘供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