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邓斐文;朱晓峰

    供肝短缺是目前肝移植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近年来,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心脏死亡供体可能是拓展肝脏捐献来源的重要途径.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肝动脉栓塞是影响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缩短热缺血时间、体外膜肺技术、体外低温机器灌注是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

  • 机械灌注降低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发生率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泽鸿;曾宪鹏;杨志坚;叶啟发;王彦峰

    肝移植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手段.由于供体短缺,扩大标准供体(ECD)不得不被临床所应用.此类供肝在某种程度缓解了供体的短缺,但随之而来的是因供肝的缺血缺氧、脂肪变性等引起的一系列移植术后并发症.其中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AS)即是ECD肝移植后所带来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机械灌注(MP)对离体供肝保护作用的研究已不胜枚举.本文就移植术后NAS的发生机制以及MP降低NAS发生率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机械灌注保存肝脏的研究进展

    作者:隋晓军;朱志军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但它受限于供肝的短缺.供肝的短缺扩大了其接受标准,其中包含了曾经因为不合适而丢弃的肝脏,即边缘肝脏.静态冷保存是目前器官保存的金标准.对于边缘肝脏,静态冷保存技术不能逆转这些器官的缺血损伤.在肝移植,冷保存的局限性表现为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原发无功和胆道局部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尤其是在老年供者、脂肪肝供者和心脏死亡供者(DCD)中更常见.现有冷保存技术已经限制了这类器官的使用,而机械灌注保存技术则成为另外一种选择.本文就机械灌注保存肝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着重介绍常温机械灌注.

  • 机械灌注期间供肝质量的标志物和灌流参数评估

    作者:方泽鸿;胡晓燕;王彦峰;叶啟发

    肝移植为目前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为有效的手段.由于供体短缺,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使用日益增多.然而,DCD供肝不可避免的长时间缺血缺氧亦使移植物功能降低及受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增加.与常规静态冷储不同,供肝机械灌注(MP)可对离体肝脏进行持续灌注,模拟肝脏在体状态,通过观察缺血损伤的情况来评价供肝质量,从而降低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机械灌注中某些标志物和参数对供肝质量和移植物活性的监测作用做一综述.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移植供器官的主要来源.目前,器官保护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相关技术选择及应用缺乏统一共识.因此,亟待建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促进我国器官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GRADE推荐意见系统,重点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从器官获取、质量评估、保存液选择及器官保存修复、转运手段等方面,同时对新兴的机械灌注保存、修复技术进行了讨论,制定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选择科学、规范的供器官保护策略提供方案.

  • 应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效果分析

    作者:钟自彪;叶啟发;范林;范晓礼;李弦;李玲;王彦峰

    目的 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 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 mL/min 和阻力系数大于0.5 mm 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 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 机械灌注在边缘供肾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驌;付生军;杨立

    供肾短缺使更多具有较多并发症的边缘供肾用于肾移植,从而促进了机械灌注在移植肾保存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机械灌注的关注点已经从初如何长期、有效保存供器官转变到评估供肾质量、预测术后并发症甚至灌注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机械灌注在边缘供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器官移植机械灌注产品研究进展

    作者:贾俊君;李建辉;周燕飞;岑凯立;周琳;郑树森

    机械灌注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和转运方式.相比于传统静态冷保存,机械灌注能提高器官体外保存效果,挽救边缘供器官甚至扩展供器官来源.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研究中心致力于机械灌注系统的研发,并且许多已经应用或者即将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肝、肾等大器官机械灌注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移植供肝保存新途径:机械灌注

    作者:贾俊君;李建辉;姜骊;周琳;郑树森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肝短缺形势严峻,进一步发展并完善新的离体肝脏保存技术成为必然.机械灌注(MP)是一种新型的供肝保存方法,与传统的静态冷保存相比,能更好地保存离体肝脏,甚至可以挽救非标准供肝,从而进一步扩大供肝池.根据温度不同,MP可以分为低温、亚低温以及常温3种类型.目前针对肝移植的MP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主要技术参数仍需要进一步探索验证.总之,MP为解决供肝短缺提供了新思路,为了获得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使其简化并合理优化灌注参数.

  • 器官保存技术新进展

    作者:赵闻雨;曾力;朱有华

    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器官保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供者短缺的情况下临床大量应用边缘供者和心死亡供者,这对传统的器官保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器官保存领域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保存液的改进和保存技术的发展方面,开发高效、价廉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器官保存液将是近期我国器官移植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机械灌注将成为供肝保存修复新常态

    作者:贾俊君;李建辉;郑树森

    2018年5月,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分享了肝移植领域的经验及进展.机械灌注相关内容格外受人瞩目,连续3年入选“Rising Star”部分,且相关主题大会论文投稿数量逐年增加.本文汇总此次年会机械灌注内容,从机械灌注保存修复边缘供肝、供肝质量评估、体外干预治疗及基础研究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其进展及应用.

  • 抗氧化处理在器官移植中的发展趋势

    作者:曾永茂;李建军

    氧化应激反应是影响器官移植进程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氧化应激反应在缺血/再灌注时特异性表达,导致大量活性氧的产生,引起一系列的氧化损伤。此外,边缘供体器官更加容易受到氧化损伤。大量的研究提示抗氧化治疗能够改善移植器官的功能,提高移植器官的利用率。本文针对供体、移植物、受体概述目前国内外新兴的抗氧化治疗方案。

  • 有机磷中毒供肾移植的效果评价

    作者:董建辉;李海滨;孙煦勇;秦科;廖吉祥;李美思;黄晓诞;黄晨;黄莹;曹嵩;高照;李壮江;聂峰;杨建均

    背景:研究表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受者的维持肌酐水平较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也较高。目的:分析有机磷中毒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机磷中毒的2例捐献供者,给予相应维护,器官获取后,供肾使用脉冲式机器灌注,受者肾移植过程中、移植后给予免疫诱导、抗排斥、预防感染等治疗。收集供肾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零点穿刺病理资料,分析受者的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受者及移植物生存情况、并发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4个供肾穿刺病理发现:所有供肾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②受者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4例发生率为0(0/4),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75%(3/4),围手术期受者存活率及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4/4);③所有受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相关生物指标:肌酐、尿素氮均维持较低水平,移植肾功能良好,均未出现蛋白尿。有1例受者术后4个月因重症肺部感染带肾死亡;④结果提示:对于部分达到待捐状态的有机磷中毒供者,给予相关器官功能维护措施及使用机器灌注改善保存供肾方式,能有效改善器官捐献供肾的保存质量,移植后患者恢复良好。在目前器官来源严重匮乏情况下,重度有机磷中毒导致到达待捐献状态的患者在经系列器官功能维护后,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器官来源。

  • 器官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飞;崔鹏程;张晶;王茂鑫;蔺文魁;何衣津

    器官保存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飞速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前供体缺乏的情况下,临床上大量应用边缘供体和心死亡供体,因此传统的器官保存方法很难适应新的要求.器官保存领域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保存方法的改进方面,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来提高器官保存时间是近期我国器官移植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 机械灌注技术在临床肝移植的应用

    作者:任冯刚;朱皓阳;严小鹏;刘畅;张晓刚;吕毅

    肝移植是当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边缘供体被大量应用,随之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模拟在体条件下肝脏生理循环状态,有利于离体肝脏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近年来器官保存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当前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的机械灌注技术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分析。

  • 器官保存及保存液的研究

    作者:钟林;阙伟涛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器官保存方式的应用,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器官移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移植等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器官捐献的数量,器官供应严重不足,而高质量的供体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1].

  • 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建辉;廖吉祥;孙煦勇;秦科;蓝柳根;曹嵩;黄莹;李美思;高照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O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解读

    作者:魏来;张波;陈知水

    移植器官质量是影响移植近期和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器官获取、保存、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供体器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供器官的质量,从而影响移植效果。不断改进的器官保存液推动了器官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器官移植在时间和地域上争取了更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这种来源的器官存在很多直接影响器官质量的因素,如捐献前的热缺血事件、冷热缺血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损伤、供体病原学等,但以上因素对移植器官质量的影响程度还未明确。此外,运用于器官保存和修复的新型机械灌注(machine perfusion,MP)技术的效果还待多中心临床验证。目前,我国器官移植各中心对各个器官保护流程标准不一,器官保护方法的应用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南。为了进一步明确移植器官保护在我国现阶段器官移植领域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心脏死亡捐献(do nationaftercardiac death ,DCD )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下,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联合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中国移植器官保护相关问题提出了初步共识,旨在进一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和远期存活率,提高稀缺移植器官资源的利用率。

  • 低温机械灌注与单纯冷保存在肾移植供肾保存中效果的比较

    作者:柳乾龙;薛武军;李杨;丁小明;田普训;项和立;燕航;冯新顺;侯军;田晓辉;丁晨光

    目的 比较低温机械灌注(HMP)与单纯冷保存(SCS)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保存中的效果,以提供更加优化的供肾保存方式,改善供肾保存质量.方法 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单中心共纳入DCD供者54例对肾脏进行对照研究.获取的每例供者的2个肾脏随机分配至HMP组和SCS组.比较移植后1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DGF持续时间、肌酐下降率(CR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原发性无功能(PNF)、急性排斥反应(AR)、药物毒性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1年HMP组和SCS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8.15%(53/54)和96.23%(51/53),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0.74% (49/54)和88.68% (47/5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GF总体发生率为9.62%(10/104),HMP组和SCS组分别为8.00%(4/53)和11.11%(6/5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供者属于扩大标准供者(ECD),其肾移植术后DGF总体发生率为15.91% (7/44),其中HMP组为4.55%(1/22),明显低于SCS组的27.27% (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47,P =0.039);并且ECD供肾移植术后14 Dhmp组受者的血肌酐水平为(130.95±46.60)μmol/L,显著低于SCS组的(181.64±72.9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6,P=0.011).两组间其他观察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HMP并没有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加速早期肾功能恢复.但在ECD供肾移植中,HMP可以改善术后早期的移植肾功能,降低DGF发生风险.

  • 低温机械灌注在器官捐献供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振璞;孙东;蒋欣;谷东风;曲青山

    目的 通过观察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采用肾脏灌注转运箱(LifePort)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86例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供肾采用LifePort低温机械灌注保存;118例供肾采用静态冷保存.收集并分析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36个月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等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受者在性别构成、年龄、血液透析患者百分率、透析时间、体重指数、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静态冷保存组受者血肌酐为(128.7±39.5)μmol/L,低温机械灌注组为(106.1±31.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5);而受者术后3、6、12、24和36个月血肌酐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9,P>0.05;t=1.697,P>0.05;t=1.329,P>0.05;t=1.547,P>0.05;t=1.698,P>0.05).静态冷保存组术后DGF发生率为12.7%,低温机械灌注组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P<0.05).两组间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冷保存组术后1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5.5%,低温机械灌注组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8.5%和96.5%,静态冷保存组术后3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4.2%和92.5%,低温机械灌注组术后3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1%和94.2%,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ifePort对器官捐献供肾进行灌注较静态冷保存能够有效降低DGF的发生率.LifePort灌注时的阻力指数和灌注流量对供肾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