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武斌;梁杰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椎体发育畸形分为椎体形成障碍、椎体分节障碍和混合型三种.先天性脊柱畸形中以半椎体为多见,完全分节型的半椎体大约占半椎体畸形的2/3[1].

  •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作者:楼肃亮;郑杰;杨永宏;张冬生

    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2月~2008年11月,我院对12例半椎体所致的CS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单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作者:王升儒;仉建国;邱贵兴;李书纲;于斌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单节段融合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2~1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均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行单节段固定,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复习病历,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时间120~400 min,平均193.8 min;出血量80~1000 ml.平均369.0 ml;随访24~90个月,平均46.6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36.4°,术后4.0°,末次随访4.9°,矫正率为86.5%;头侧代偿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7.5°,术后6.8°,末次随访4.4°,矫正率为74.9%;尾侧代偿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19.3°,术后5.5°,末次随访4.8°,矫正率为75.1%;躯干偏移术前平均17.1mm,术后14.6 mm,末次随访8.8 mm;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同正常值的差距术前平均21.2°,术后6.9°,末次随访6.6°,矫正率为68.9%.有2例患者手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切割,1例术后畸形进展,翻修后断棒,1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有2例患者随访发现截骨间隙仍呈低密度"透亮带",但无假关节以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单节段融合可早期去除先天性脊柱侧凸病因,在矫正原发畸形的同时可以减少继发畸形的出现,可保留更多的活动节段.但螺钉切割等内固定失败可能性大.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王忠仁;王卫东;李甲振;廖文胜;王利民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4~15岁,平均9.6岁.其中胸椎6例、腰椎8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结果 手术时间3.0~7.5h,平均5.0h;术中出血量500-2 000ml,平均1 085ml,平均输血量80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4.6个椎体.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8.450矫正至15.25.,平均矫正率68.52%;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48.27°矫正至15.32°,平均矫正率68.26%;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0bb角平均19.47°,丢失4.22°,矢状面Cobb角平均15.67°,无明显丢失.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苗红战

    目的 观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24例,实施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评价椎体植骨融合程度,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计算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152 ~220 min,平均(182.3±24.6)min;术中出血100~500 mL,平均(250.4±50.8)mL;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3.48%(172/184);末次随访24例患儿植骨均已融合,未出现感染、断钉或器械切割等并发症;术后及末次随访患儿主弯冠状面Cobb角、主弯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弯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84.12±7.63)%,末次随访丢失2.13°;主弯后凸Cobb角矫正率(81.64±7.01)%,末次随访丢失0.70°.结论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即时矫正脊柱畸形,植骨融合效果好,安全性高.

  • 椎弓根钉置入并后路半椎体切除修复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前后Cobb角的变化

    作者:姜宇;朱国兴;杨玉生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常见的原因,半椎体切除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和评价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前后Cobb角的变化,来评价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2010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均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0年,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49.2±12.8)°改善至(16.5±5.8)°,平均矫正率达66.5%,矢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35.7±6.2)°改善至(14.1±1.9)°,平均矫正率达60.5%.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19.0±5.8)°,丢失2.8°;矢状面Cobb角(14.4±1.9)°,无明显丢失.且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说明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

  • 后路半椎体切除多棒分段矫治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李波;余雨;卢旻鹏;屈一鸣;钱邦平

    目的 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治疗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法 17例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T10 2例,T114例,T125例,L13例,L23例;术前侧凸Cobb角为(67.9±8.2)°,后凸Cobb角为(73.0±10.6)°.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0~7.5 h,平均5.6h;术中出血量500 ~3 000 mL,平均1 050 mL.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 ~35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及多棒分段矫治单个半椎体引起的中、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有效且可行,在矫正脊柱侧弯的同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 后路半椎体切除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吴庆鸣

    目的:研究后路半椎体切除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各时期Cobb角变化,计算矫正率,记录典型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矫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均P<0.05),矫形丢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椎体后路切除术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王保存

    目的: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拉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先天性脊拄侧凸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平均距离)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腰弯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Cobb角度数、胸弯Cobb角度数、C7-CSV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固定矫正侧后凸畸形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李明;倪春鸿;朱晓东;赵新刚;刘洋;杨洪平;白玉树;王善松;侯铁胜

    目的:观察和评价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对象与方法:对10例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8~14岁之间,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矫形内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进行观察.结果:10例患者术前均有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角度由平均69°改善至28°(矫正率60%);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48°矫正至平均19°.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无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由先天性半椎体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 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弯

    作者:王恒冰;王继孟;王延宙;张敏刚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是引起脊柱在矢状面和冠状面发生严重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上,对于年幼患儿多采用观察、前后路融合、凸侧骨骺阻滞等方法,由于保留了结构性畸形,治疗效果难以肯定.

  • 后路一期椎体切除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8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达义;温国宏;吴五洲

    目的 评价经一期后路截骨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后凸畸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矫正程度由术前平均侧凸47°、后凸60.改善至术后15.和17.,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8%和71%;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无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由半椎体或者楔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特别是上胸椎段和严重侧后凸脊柱畸形,但该术式对术者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要求极高.

  • 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晏怡果;王文军;王麓山;王程;薛静波;姚女兆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 13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固定及后路半椎体切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群波;邵高海;李波;余雨;钟斌

    目的 评价由单个孤立半椎体引起青少年侧后凸畸形经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的初期手术效果,并探讨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 对13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为9~17岁,平均12.4岁.均经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长节段矫形内固定.结果 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68.3°改善至27.2°(矫正率达60.2%);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45.6°矫正至19.3°.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随访11个月至3年,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 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长节段矫形内固定对青少年脊柱结构性侧后凸畸形的矫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矫形效果的影响

    作者:邹传奇;邱浩;潘勇;周跃;初同伟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行脊柱矫形的效果,探讨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3年2月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6例先天性脊椎半椎体畸形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5~48岁,平均16.8岁.根据年龄分为≤10岁7例(A组),10~20岁22例(B组),>20岁7例(C组).3组患者性别、半椎体节段、类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C7铅垂线(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评估指标,并计算改善率,比较3组矫形效果;同时记录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A组少于C组(P<0.05),术中出血量B、C组显著高于A组(P<0.05),固定节段B、C组明显多于A组(P<0.05).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31.3个月.随访期间无伤口愈合不良、椎弓根切割、钉棒断裂、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31例患者双肩、双髋达到了平衡状态.3组组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C7PL-CSVL、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B组大于C组,后凸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率A、C组大于B组,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矫正率B组小于C组,C7PL-CSVL术后即刻矫正率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安全有效,特别是在形成结构性代偿弯及脊柱僵硬前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固定节段及术中出血,对脊柱的生长及活动度影响相对较小.

  • 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后凸畸形

    作者:李波;张铭华;郑华;何盛江;周南奎

    目的 评价由单个半椎体引起青少年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法 对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矫形内固定.结果 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67.6°改善至26.90°(矫正率60.2%);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49.20°矫正至20.40°.无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2年,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内固定对青少年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所引起的结构性侧凸畸形.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

    作者:陈林;杨华;卢文;陈东

    目的:研究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矫形植骨融合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CVM)的疗效.方法:对12例CVM患儿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系统短节段矫形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佩戴外支具>3月;比较术前术后主弯矢状面、主弯冠状面、头侧代偿及尾侧代偿Cobb角和顶椎偏移距离.结果:12例CVM患儿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即刻矫正率81.7%,矢状面Cobb角即刻矫正率77.5%,头侧代偿弯Cobb角即刻矫正率69.4%,尾侧代偿弯Cobb角即刻矫正率72.0%,顶椎偏移矫正率65.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矫正率无明显丢失,与术后1月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CVM患儿,可获得在冠状面及矢状面满意矫形效果,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