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合并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的临床特点

    作者:柴玉梅;罗国刚

    目的::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 PFO)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6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TCD结果分为PFO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询问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FO阳性和阴性患者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果:26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200例,其中PFO阳性的117例,PFO阴性83例,PFO阳性组中先兆性偏头痛( MA)比率为50.43%(59/117)明显高于PFO阴性组的14.46%(12/83,P<0.001),两组的头痛发作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MA比率较高。

  • 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丽杰

    目的::对神经内科癫痫患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单纯癫痫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的特点,并做出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的发作频率、病程及女性所占的比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癫痫发作的类型与发作形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会加重癫痫患者的病情,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加强患者偏头痛的治疗,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 氯氮平误服出现卒中模拟病

    作者:贾志强;马青峰

    神经科急诊医生在临床遇到急性神经缺失表现的患者时,经常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脑血管病,部分患者虽然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等类似卒中的急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但其真正病因并不一定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这部分表现为卒中样症状,但终诊断为非卒中疾病,我们称为卒中模拟病[1].卒中模拟病的病因多样,其常见病因包括复杂性偏头痛、癫痫、精神心理障碍、脑炎、面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胶质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低血糖、硬膜外血肿、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带状疱疹脑炎等[2-4].本文报道1例因误服氯氮平而进行静脉溶栓的卒中模拟病.

  •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晓阳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以1个月作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症状变化等情况,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控显率为80%,对照组控显率为4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加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良好,联合用药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用药,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全凤秋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为88.52%;对照组优良率为57.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3.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9.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在治疗偏头痛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应当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神经内科癫痫患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万辉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癫痫患者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130例,将51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9例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癫痫发作频率、癫痫病程、女性比例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癫痫分型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和偏头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偏头痛会让神经内科患者的癫痫症状加剧,影响临床治疗.

  • 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关系

    作者:吴文昌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80例,同时收集同期无脑血管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MRI、CTA检查.结果:观察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60例,CTA血管异常51例,脑白质病变23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27例.对照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22例,CTA血管异常10例,脑白质病变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11例(P<0.05).结论: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血管因素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因素之一.

  • 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福仁;顾翠华

    目的:观察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口服,治疗组除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外,另每晚加服西比灵10mg,疗程30天,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的疗效,且能明显改善TCD的血流速度.

  •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对比与分析

    作者:陈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偏头痛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Ⅰ组和Ⅱ组56例。Ⅰ组56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Ⅱ组56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Ⅰ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Ⅱ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都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卡马西平与盐酸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价值

    作者:窦向红

    目的:探讨偏头痛采用盐酸洛美利嗪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盐酸洛美利嗪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运用卡马西平,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每月头痛发作频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24h内头痛缓解维持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偏头痛患者卡马西平联合盐酸洛美利嗪胶囊治疗效果显著.

  •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曾利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偏头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更优.

  • 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薛继娇;刘波;侯兴旺;王伟;席富强

    目的::对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49例参与研究,将其视为A组,另外选择没有并发偏头痛的49例患者视为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A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为每月2.5次(s=1.2),B组为每月1.4次(s=0.8);A组癫痫平均病程有25.5个月(s=11.6),B组有16.5个月(s=6.7);两组发作情况及癫痫家族史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偏头痛的出现会使癫痫的发病率升高,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治疗前要保证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保证治疗的针对性。

  • 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式研究

    作者:苏梅;赵晓雪;潘世民

    目的:研究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偏头痛的发病特点进行总结,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头痛程度、偏头痛持续时间、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多为单侧性和搏动性,疼痛为重度或中度,头痛期间可伴随恶心、呕吐或畏光、畏声表现.B组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头痛程度、偏头痛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头痛程度、偏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头痛,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流变学情况,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42例临床特点探讨

    作者:郭素凤;郭丽

    目的:观察并探讨癫痫并发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后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于同期收治单纯性癫痫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病情、临床分型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癫痫的发作频率、病程上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可能导致癫痫患者病情加重,且具有与癫痫的相似症状,患者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

  • 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云霞

    目的 探讨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自2015年7月-2015年11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80名随机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口服天舒胶囊,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和观察组在给药前与治疗1月后血浆中一氧化氮(NO)、血小板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偏头痛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给药的NO (108.24±23.45)、5-HT (924.17±117.96)、PCA的Vs和Vd(92.53±17.05和48.24±7.17)、ACA的Vs和Vd(104.67±16.89和74.09±5.83)、MCA的Vs和Vd(130.25±21.43和70.02±6.82),观察组于给药治疗1月后的NO(35.45±13.28)、5-HT(435.32±172.03)、PCA的Vs和Vd(45.26±6.78和21.73±6.85)、ACA的Vs和Vd(71.03±6.19和39.06±7.92)、MCA的Vs和Vd(64.38±10.15和31.3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可以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但洪映

    目的:观察并讨论盐酸氟桂嗪胶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96例偏头痛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临床常规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及偏头痛积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西药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的实验组患者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采取常规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参照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1%;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在原有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针灸推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赵婧彤

    目的 探讨和分析加味川芎茶调散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9月间该院救治的偏头痛患者136例为分析对象,以随机形式划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西比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服用中药汤剂川芎茶调散,并随症实施加减,经过4周1个疗程的治疗,统计和分析两组的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并对治疗有效率进行综合对比.结果 在1个疗程之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该两组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P<0.05);观察组偏头痛的实际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分别为(3.17±0.93)次/疗程、(6.04±1.92)h/次,均低于治疗前,并且均低于对照组,该两组的偏头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加味川芎茶调散来对偏头痛患者实施治疗,无论在发作次数、频率上,还是在疗效上,均能获得理想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普及.

  • 采用针刺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春朝;张艳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进入河南省开封市四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刺联合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头痛发作次数与平均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39±1.47)次和(31.32±3.26)h,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头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68±0.51)次和(15.32±2.98)h,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 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齐欢;王淑杰;黄婧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对偏头痛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2016年3月1日该院收治的88例偏头痛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针灸结合川芎茶调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VAS评分。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28/44),观察总有效率为93.18%(41/44)(χ2=12.084,P<0.01)。对照组VAS评分为(5.68±2.21)分,观察组VAS评分为(3.46±1.31)分(t=-4.913,P<0.01)。结论通过对两组总有效率和VAS评分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能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作者:臧文举

    目的:探究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托吡酯﹑普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颅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的头痛发作频率(1.2±0.6)次﹑头痛持续时间(3.4±1.2)min和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3.4±1.1)次﹑(4.9±1.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脑电图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流速速度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通过托吡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对脑血管﹑神经元放电构成严重的影响。

6153 条记录 5/308 页 « 12345678...30730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