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较少接受保乳手术

    作者:温灵珠;廖宁

    为了比较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 , IDC )和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ncer , ILC )患者的保乳率,近日,荷兰Truin教授等学者进行了一项人群调查,回顾性分析了1990-2010年间荷兰癌症登记处(NCR)诊断为pT1期和pT2期早期无转移的IDC和ILC患者的数据,其中不包括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她们接受保乳手术或全乳房切除术)。研究者分别计算每年人群比例,同时对疾病分期、年龄、淋巴结情况及肿瘤大小做回归分析,以评价组织学类型对行保乳手术可能性的影响。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动态增强MR表现

    作者:娄鉴娟;蒋燕妮;王思奇;邹启桂;王聪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图像资料,观察其形态、边缘,并生成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18例中,1例未见乳房病灶,11例呈肿块样强化,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11例肿块样强化灶均表现出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分叶等特征;1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6例表现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中,5例表现为多发的斑片状或(微)小结节状强化灶聚集分布,其中3例部分强化灶之间见线条状强化影相连.动态曲线上,3例流入型强化,8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MIP图像上6例出现患侧血管征阳性.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带分叶毛刺的肿块样强化.多发聚集分布的强化病灶较具特征性.

  • 长期使用CCB或增加绝经后浸润性乳腺癌风险

    作者:李超

    关于不同种类降血压药与乳腺癌危险间关联的证据不多且并不一致,既往研究也未曾对长期使用该类型药物的作用给予评估。美国Fred Hutchinsonukug癌症研究中心的Christopher I. Li博士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评估使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与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危险之间的相关性。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JAMA Intern Med。

  •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Ral-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肖胜军;曾思恩;蒙国照

    目的 检测Ral-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中68例乳腺癌(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4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al-A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Ral-A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导管原位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表达均低于导管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中Ral-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级有关(P<0.05).结论 Ral-A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有关,提示Ral-A在乳腺癌的演进有重要作用.

  •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介入化疗乳腺癌致周围神经毒性1例

    作者:钟灼;李家亮;张长明;曾健滢;李永强

    患者,女,57岁,2012年4月24日因左乳肿块伴疼痛2年入院.专科检查:左乳腺中央区可扪及大小约6 cm×7 cm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左腋窝可扪及大小约3 cm×4 cm肿大淋巴结.右侧乳腺未扪及明显肿块,但右乳外上象限及内侧压痛明显.全身PET/CT检查提示"左乳腺条块状高代谢占位,考虑乳腺癌,并侵犯相邻乳腺皮肤,左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代谢未见明显增高,不除外淋巴结转移,脑部、肺、肝和肾脏等部位PET/CT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左乳腺肿块活检提示"左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 21基因复发分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小松;高卫奇;吴佳毅;林琳;黄欧;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目的 分析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检测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并行21基因RS检测的乳腺ILC患者,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1基因RS对乳腺ILC辅助化疗选择的影响.结果 共59例乳腺ILC患者入组并接受21基因RS检测,其中低危患者10例(16.95%)、中危患者30例(50.85%)、高危患者19例(32.20%).多因素分析提示ILC分子分型状态是21基因RS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90,95% CI:2.42~163.63,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ILC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状态以及21基因RS与辅助化疗选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基因RS不影响乳腺ILC患者辅助化疗的选择(P=0.527),而ILC分子分型状态是影响辅助化疗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0,95% CI:1.59~136.23,P=0.018).结论 21基因RS危险度与乳腺ILC的分子分型状态相关;影响乳腺ILC患者行辅助化疗的主要因素为ILC分子分型的状态,21基因RS并未影响其辅助化疗选择.

  • 34β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明雷;焦艳;赵长燕;陈浩华;才秋敏

    目的:探讨34βE12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对临床病理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观察34βE12在72例 ILC 和3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表达的差异,并观察在72例 ILC 中34βE12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核多形性程度、核分裂计数、淋巴结转移、pTNM 分期、ER/ PR/ 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临床随访的关系。结果①34βE12在 ILC 和 IDC 中阳性率分别为44.4%和36.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86)。②34βE12在肿瘤大小组、核多形性组、核分裂计数组、ER、PR、HER-2中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0、0.007、0.030、0.001、0.004、0.041);34βE12在年龄组、淋巴结转移组、pTNM 分期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09、0.065、0.100)。③34βE12在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组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4βE12对 ILC 与IDC 的鉴别诊断意义有限;34βE12阳性的 ILC 倾向于肿瘤体积大、细胞核异型性大、核分裂像多、ER/ PR/ HER-2阴性,临床随访容易术后复发、死亡率较高;ILC 可能存在基底细胞样亚型。

  • 乳腺直肠肺三原发癌1例

    作者:田昕;李宁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于2011年9月收治1例乳腺直肠肺三原发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1997年6月因发现右乳1.5 cm×1 cm大小包块9个月入院,无红肿,轻压痛,质韧,活动可.局部包块切除活检提示:(右乳)浸润性小叶癌,部分为管内乳头状癌,血管内见癌栓.遂行右乳癌简化根治术,腋窝见一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右乳腺)管内乳头状癌,部分发生浸润,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诊断:右乳浸润性小叶癌(T1N0M0,Ⅰ期).术后未行放化疗.1999年5月右胸壁切口处出现一无痛性质硬小结节,活检提示:乳腺癌复发.遂行放射治疗:平卧胸骨上窝下3 cm向下12 cm,侧卧位腋中线12 cm,两处切线野照射.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何英;季秀珍;吴云松;沈智勇;蒋晓娟;孙春娟;张福明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0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39例)、形态不规则(37例)、边缘毛刺(20例)或成角(14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35例)、后方回声衰减(33例).结论: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弥补钼靶X线不足.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治疗体会(附24例)

    作者:黄丽萍;王增敖;蔡长友

    1990年~1998年底本科收治180例乳腺癌病人,其中单纯癌107例(59.44%),浸润性导管癌42例(23.33%),髓样癌8例(4.44%),腺癌1例(0.56%),浸润性小叶癌11例(23.33%),硬癌4例(2.22%),其它7例(3.89%).术后复发转移24例,通过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 乳腺癌椎体成骨性转移、卵巢转移1例报告

    作者:姜专基;杨碎胜;郭雁翔

    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于2006年8月12日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我院会诊结果: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硬癌).人院查体:于左侧腋下可触及一3.0cm×2.0cm肿大融合淋巴结,质硬.我院骨扫描结果回报:未见骨转移征象.后给予TE方案(体表面积=1.622;EPI90mgd1;TXT120mg d2)辅助化疗2周期,21天为一周期,患者左侧腋窝淋巴结临床效果达到部分缓解(PR).2006年10月17日在全麻下行左乳Halsted根治术,术后病理学结果回报:原手术切口下见癌组织残留(浸润性小叶癌,侵犯导管,乳头(-),胸大肌(-),检出腋下淋巴结见癌转移(17/23).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回报:ER(++);PR(+);C-erbB-2(++).术后继续给予原方案化疗4周期.化疗结束后转入我院放疗科行胸壁、锁骨上野放疗,DT=6000cGy/30f/42d,患者放化疗结束后进行内分泌治疗(托瑞米芬40mgpo qd),临床密切观察随诊.

  • 双乳小叶癌术后宫颈及腹膜转移一例

    作者:王艺凝;陈光磊;徐天天;刘芳铭;刘超;张永林;杨杰;马振海

    乳腺癌作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而血行转移作为第二途径,多以骨、肺、肝转移常见,发生妇科器官转移者相对较少.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3月收治的一例双侧乳腺小叶癌术后发生宫颈及腹膜转移的病例,从病理、诊治方面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未绝经.2015年8月因发现双乳肿物4d入院.专科查体:左侧乳头稍凹陷,左乳12点钟位乳晕旁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5 cm×4.0 cm,质硬,形态欠规则,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乳腺超声提示:左乳11~12点钟位见一片状低回声,范围3.1 cm×3.0 cm×1.2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 HSP70与肌动蛋白在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常吉庆;阎跃红;胡沛臻;杨守京;马福成;杨慧;张巨庆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肌动蛋白(Actin)在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SP70、Actin在20例乳腺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70的阳性率为80%(16/20),其表达与乳腺小叶癌的组织类型无关;正常乳腺小叶及小叶末梢导管肌上皮Actin呈阳性表达100%(20/20),而浸润性小叶癌及小叶癌早期浸润处Actin呈阴性反应,阴性率100%(20/20).结论 HSP70、Actin对乳腺小叶癌早期浸润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73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